大明嘉靖年間,到底是世宗皇帝把嚴嵩父子,徐玠高拱這些人耍的團團轉,還是文官集團把朱厚熜玩弄於鼓掌之中?

在網上看到一些言論說嘉靖很聰明,但很多影視劇中的嘉靖卻又是一副痴呆昏君的模樣,到底誰真誰假?


不存在誰玩弄誰,嘉靖時期的歷史,是嘉靖時期眾多政治勢力博弈的結果。

嘉靖皇帝,從史書去看,他的一生充滿各種矛盾。嘉靖帝統治時期政治的反覆,並非出於他的本性,而是這四十五年的政治鬥爭所決定的。這四十餘年,嘉靖皇帝一直在與其他各種政治勢力進行博弈。初期是以楊廷和,費宏,楊一清為代表的元老重臣對抗,中期以後則與因改革被觸動利息的各個集團對抗。

嘉靖時期的政治鬥爭,歸根結底是由明代中葉的政治改革引發的。從明孝宗末期開始,明朝政治制度的弊端就開始顯露,改革成為明朝第二個百年最重要的政治議題。從正德到嘉靖,再到隆慶、萬曆,明王朝各個利益集團圍繞改革問題博弈了將近百年。正德時期,明武宗利用劉瑾推行新政,開始對問題最嚴重的鹽政,吏治,軍屯三個方向進行整頓,因遭受反彈而失敗。最有意思的是,劉瑾是被先斬後奏的,張永在沒有請示明武宗的情況下逮捕的劉瑾。劉瑾死後,明武宗發現改革的阻力巨大,轉而抓軍權,借用邊軍入衛的契機企圖打造由自己直接控制的軍事班底,以圖更好的貫徹自己的主張,不過明武宗死後,這些措施基本被廢。

嘉靖繼位後,改革仍是主流路線。但是如何改革,由誰來改革一直是嘉靖朝前期權力鬥爭的焦點,一方認為應該遵循祖制,由元老重臣領銜改革,他們打著尊崇孝宗正統這麼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藉以壓制嘉靖帝的權威,希望把改革的旗幟握在自己手中。這就是歷史上的「尊禮派」。另一方以眾多低級官僚為首,包括許多新進、不甘長期坐板凳、排隊升遷的官僚圍繞周圍,主張將改革的旗幟由皇帝個人親掌,形成「議禮派」,藉以反擊元老派的政治企圖,這就是明中葉有名的「大禮議」之爭。

當然,最後嘉靖皇帝在議禮派的支持下打開局面,並且因為元老派的分裂,取得最終勝利。在嘉靖八年罷黜楊一清後,嘉靖帝全面掌權,以議禮派為班底,開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嘉靖中期的桂萼,張璁,霍韜,方獻夫、席書,俱是議禮派出身。嘉靖時期的改革,鑒於明武宗的失敗,進行的更加紮實:

1.科舉上加強中央對鄉試選拔的監督,改由中央派遣翰林院官員和監察御史分別擔任考試官和監試官。

2.人才選拔上號稱回歸洪武時期的三途並舉,強調科舉、監生和舉薦三途並重,以擴大人才選拔途徑.

3.經濟上探索新的稅制,並在浙江等地試行一條鞭法。

4.軍制上繞開衛所制度,大力發展武舉,選拔軍事人才;同時,推行營伍制度,建立僱傭軍,以提高軍隊戰鬥力。

5.思想上強化程朱理學,打擊代表士大夫利益的心學,禁毀全國書院。

6.政治制度上為有效推進政策落實,以皇權為後盾,大力提高內閣的權力,藉以約束六部。

嘉靖時期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其廣度和深度都遠超後面的萬曆初期。但是,嘉靖時期的改革之所以不為人知重視,主要因為它的進程始終伴隨著政治上的激烈對抗,為腥風血雨所掩蓋所致。

嘉靖時期政治鬥爭的殘酷激烈,從眾多高級大臣的命運中即可看出。 嘉靖時期政治鬥爭的殘酷激烈,從眾多高級大臣的命運中即可看出。嘉靖時期,伴隨著國家制度的調整,人事變動頻繁,同時,改革活動所引發的各種政治活動,帶來的並不僅僅只是利益,而同樣存在著巨大的政治風險。自古官場上的規律就是,不作為,就不會出錯,做得多,錯的也多。因此嘉靖時期政治舞台上的複雜性是永樂以後所僅見。其政治鬥爭的殘酷,主要體現在失敗者的悲慘下場上。嘉靖時期是明朝除洪武、崇禎以外大臣被殺人數最多的時期,夏言,曾銑,朱紈,張經,李天寵,丁汝夔,郭勛、仇鸞、李默,王杼等先後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身死。當然,張璁、桂萼等人能平穩過渡,是因為他們執政的時段,改革剛剛拉開帷幕,對各種既得利益的衝擊較小,但是從夏言執政開始,經由中央改革形成的反彈開始出現,因改革遭受損失的既得利益群體越來越多,政治上的衝突開始加劇:撲朔迷離的壬寅宮變、北疆各鎮兵變和右翼蒙古的頻繁騷擾、沿海走私貿易引發的海寇問題層出不窮。史書上的張璁、夏言和嚴嵩的執政特色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三人在明人的評價中卻千差萬別,這本身就值得玩味。由嘉靖一手提拔的夏言對皇帝前恭後倨的表現,可以一窺當時政治風向的變化,夏言的反常行為,可能是他感受到反對改革的人在不斷增加,他們背後的力量越來越大,敵意也越來越強。雖然夏言是因為議禮而被皇帝賞識和見用,但是作為一個精通政治、知曉利害關係的政客,面對朝野暗流涌動的局面,他也不敢堅定不移的站在嘉靖一邊了,因此,自以為精明的夏言在執政後期,違反常規的和嘉靖皇帝對著干,企圖扮演居中調和的角色,同時,因為其貪戀權位,明知政治漩渦日漸形成而不願離開,並希被捲入其中,成為明代歷史上第一個被殺的內閣首輔。

上述原因並不會造成夏言被殺,真正導致夏言被殺的原因是藉由復套活動引發的巨大政治漩渦。復套問題由來已久,自明初放棄東勝衛後,到成化時期,逐漸為蒙古部落所佔,河套地的丟失,使得朱元璋建立的東西聯守,塞外設防的邊疆防禦體系徹底瓦解,並將明朝陝西一帶的防禦斷成兩段,對榆林、延安、寧夏各邊形成巨大的邊防壓力,因此為了改變明中葉北疆防禦的被動局面,收復河套的呼聲不時出現。另外一方面,明代因為靖難之役的原因,皇帝必須親自掌握軍權,因此皇帝利用軍功穩固自身地位的情況時有出現。宣宗征討兀良哈和漢王朱高煦,英宗發動麓川之役和北征也先、憲宗討伐建州女真,突襲小王子本陣,都是這一思路的延續。因此嘉靖早期,對於軍功也頗為熱衷。自正德時期楊一清提議收復過河套而獲得政治聲望後,夏言也希望通過復套來扭轉自身的危局,於是借著嘉靖皇帝的好大喜功,呼應曾銑的復套請求。嘉靖本人對此非常感興趣,因為之前曾經有一個遺憾,那便是南征越南。該項行動因條件不成熟,最後改由政治手段解決。因此,在曾銑提出復套請求以後,嘉靖皇帝興趣盎然。但是隨著復套議題的深入討論,嘉靖的態度發生轉變,《明實錄》中記載了嘉靖對復套能否成功的擔憂,因為曾銑提出的復套計劃並不具備可操作性,曾銑明顯帶有有投機的想法。與此同時,朝野在復套提議中所表現出的一邊倒贊成和大多數的沉默等反常現象,讓多疑的嘉靖產生疑慮。最後復套提議演變成比征討越南還要失敗的政策,最後夏言和曾銑以欺君的罪名被被殺,復套之議不了了之。經此以後,嘉靖明顯感受到朝野的洶洶暗流,開始身居幕後遙控朝政。


看評論,原來題主看的是怪俠一枝梅。。。我該說什麼好呢。。。話說這個劇最大的貢獻難道不是解決了嚴世藩為什麼瞎一隻眼的千古之謎?

好吧開玩笑的,這劇好玩確實挺好玩,但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題主居然會把這劇當真,我也是很無語啊。嘉靖這個人,其精明程度真的令人難以想像,一個沒成年就在大禮議中大獲全勝的皇帝,你覺得他成年之後反而會被別人當猴兒耍?

從張璁到夏言到嚴嵩再到徐階,哪一個人的上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的起伏升降,其實就是嘉靖在諸臣內部玩平衡手啊,踢開皇上獨攬大權?等到嘉靖想殺誰的時候還不都是一句話的事,徐階搞嚴嵩也是揣摩了半天上意,這恰恰說明嘉靖一直把權力牢牢的捏在手裡。夏言棄市,嚴嵩凄涼老死,只有張璁得以善終,這也是因為張璁懂得分寸,而且我覺得他和嘉靖之間,確實是有君臣之情的。【不要被明朝那些事誤導了,張璁其實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他在大禮議中的行為也並非只為投機。】

嘉靖後期不上朝,其實在南宮也沒閑著,閣臣彙報工作他都看的,你可以翻翻《南宮奏稿》之類的材料就明白了。

孟森先生說嘉靖「勤勤禮製為百世計」,我想這話只對了一半,他確實很「勤勤」,但不是為了百世,只是為了他自己。嘉靖搞禮制搞的很複雜,比如他重新規定了皇帝的常服、玄端的形制,比如他自己設計了大臣在家穿的忠靜冠服,比如他對祭祀禮儀的改革(天地分開祭祀),比如他改了三大殿的名字……你以為他吃飽了撐的?搞禮制,就是為了抓政權,這都是連著的,他心裡可門兒清呢。在他執政的歲月里,除了北方的邊患和那場宮女造反,還沒有什麼是他控制不住的。就這麼個人,你居然會覺得他被大臣當猴兒耍?

嘉靖是太自私了,他的政治能力,他的精明幹練全沒用在正經幹活上,相比而言,弘治雖然能力不一定高,而且也迷信方術,但是至少認認真真幹活了啊,這也是我很不喜歡嘉靖的原因。


皇帝的功夫不是沒用在「正經事」上,而是對於皇帝來說,制衡臣下就是「正經事」……

皇帝在面對具體的某個文官,除了張居正這樣主少臣強的特例外,其實從來都是佔優勢的,但是面對整個官僚組織(我其實不太喜歡文官集團這個詞,說的好像文官團體真的是一個嚴密的組織一樣),王安石、張居正這樣的人傑都沒什麼辦法,養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天子」,除了玩玩權謀保持權力,動大手術還是很難的。

所以皇帝或許對官僚組織沒有辦法,但是對於內閣官員的人事任免一類的事情其實從來都是掌握著最終權力的,不存在什麼「被玩弄於鼓掌之中」的事,至於把臣下耍得團團轉,皇帝還沒這麼無聊,不過是誰順手用誰,看誰難以管制了換下去而已。


嘉靖最後訓示海瑞時說的一番話:

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古諺雲『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這個海瑞不懂這個道理,在奏疏里勸朕只能用長江而非黃河,朕豈可乎?反之,黃河一旦泛濫,朕便治理,這就是朕為什麼罷嚴嵩殺嚴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長江一旦泛濫,朕也要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要罷黜楊廷和、夏言,殺楊繼盛、沈鏈等人的道理。比方這個海瑞,自以為清流,將君父比作為山,水卻淹沒了山頭,這便是泛濫。


嘉靖確實聰明,但他心思沒太多放在治國和民生上。在廟堂上,他就倆要求。1.清靜,別讓他煩神 2.聽話,他時刻都是權力至高點。

從這兩個要求看,嚴嵩是很合格的。嚴嵩在皇帝和百官之間完全選擇了前者,他用文士們所不屑的對皇帝卑躬屈膝和無條件無原則向皇帝妥協換來了被給予的權力(明朝文官很少有把皇帝奉若神明的,按高拱對萬曆的說法只是『生在帝王家的小子』罷了)。嚴嵩的權力完全是皇權的依附,聽話是理所當然。而且他善於玩政治手腕,排除異己那是家常便飯。廟堂也確實清凈了很久。至於被害掉的人冤不冤,嘉靖是無所謂的。

而且嚴嵩還有一大好處,嚴黨的臭名昭著,令天下側目。這樣他就可以繼續置身在幕後,你們罵你們的,我玩我的,咱們兩不耽誤。

至於貪污,嘉靖是很大度的,天下那麼大,再能貪能貪多少?再說了,老嚴這麼賣力的替我遮風擋雨,這點辛苦費再不給就太不夠意思了。

但嚴嵩這樣依附的做法,倒台的結果也是必然。就像一個馬桶,天天都有人往裡面扔翔,時間長了,什麼馬桶都會臭的。等臭的嘉靖睜不開眼了,嘉靖一皺眉,換吧。於是姓嚴的馬桶下去了,換上了備著多年的姓徐的馬桶。從這點看,嚴嵩和徐階,在嘉靖眼裡沒啥區別的。首輔在他這一朝,註定得當替罪羊。至於嚴世蕃和中間發生的諸多事情,也只是催化劑和恰到好處的借口罷了。

——————————————————————

例子在評論里,懶懶的答主就不粘過來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五胡亂華後的唐朝和蒙元後的明朝精神面貌區別會這麼大?
明朝廢宰相是使皇權加強還是削弱?
如何評價電影《南漢山城(????)》?
明代紫禁城的乾清宮與坤寧宮的內部是什麼樣子的?

TAG:明朝 | 中國歷史 | 明朝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