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保護月如何造成行業虛假繁榮?
03-01
國產電影「保護月」營造了行業的虛假繁榮,阻礙了解決根本問題方案的推出。保護月的存在,使得國產電影的票房獲得了一些所謂的成績,為中國影視行業營造出了一個美夢。我作為一個國產電影只要在保護月中比其他的國產電影要好,就可以得到足夠的票房。根據豆瓣評分顯示,6-8月的3分一下的影片集中率在30%以上,也確實高於了其他季度。長久以來,進入舒適圈的電影廠家並不會將精力集中於如何提升自己的影片質量,甚至是去和好萊塢抗衡。而是用盡心機,想方設法能夠進入「保護月」這一舒適圈。「保護月」的失敗不是說我們不應該保護,而是可以採取其他的措施。
同為東亞鄰國的韓國現如今已經達到國產電影1.2億,人均4.25次的觀影人數,其國產作品佔市場的百分之六十。早在2000年韓國政府正式允許風險商業投資公司進入包括電影在內的文化產業領域,從而建立多渠道、多組合、跨行業、跨國界的電影多元投資體系,也就是更加規範市場化。不僅如此,韓國還成立了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KOFIC)負責政策擬定、輔助金審核執行、人才培育、教育研究。該機構只負責電影政策宏觀調控與監督,不直接干預電影產業的市場化進程和行業開放,尊重了電影的行業屬性和市場特徵。正是其制定了公開透明的保護機制,已經尊重市場的運行規律才使得韓國影視行業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期。
正確的干預途徑和良好的市場運轉機制才能真正讓行業獲得真正的發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