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綜藝節目是怎樣一步步被大陸超越的?

台灣電視節目面臨困境

台灣電視節目因市場狹小、政策限制等原因,面臨空有創意領先卻資金短缺、人才流失的難題。近日,記者採訪了「台灣綜藝教父」王偉忠、資深主持人黃子佼、曾製作過《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台灣製作人葉心如,從台前幕後探討「台灣綜藝之困」。

盛況 台媒馬拉松式「直播」《我是歌手》

《我是歌手》總決賽當晚,三地甚至海外媒體都趕赴長沙,數量之多,連湖南衛視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都私下感慨:「聽到報給我的總決賽發布會媒體數字,我全身發軟,已經趕超任何一場發布會了。」當晚到長沙蹲守報道的媒體多達108家,其中有16家是台灣媒體。

台灣媒體也感嘆,這是繼大S三亞婚禮以來,難得的大陸「再聚首」。不過,為的是一檔大陸綜藝節目,台灣媒體告知大陸同行:「從林志炫參賽開始,我們就一直關注,很多台灣觀眾通過網路觀看,把精彩片段放在網路上,大家一直在討論,何況總決賽7個歌手有4個都是台灣歌手,所以我們就提出採訪的要求。」

更有甚者,台灣東森當晚7點貼出公告,稱晚間10點的《關鍵時刻》將停播,但並未說明原因,讓觀眾揣測到底出了什麼大事。「朝鮮發射導彈了?」後來才知道是臨時改播《我是歌手》特別節目。東森新聞以馬拉松報道的方式,幾乎全程「直播」比賽,贏得2.15%的高收視率(即每分鐘有48萬觀眾觀看)。

台灣資深主持人 黃子佼

原因 「錢多」完勝「點子多」?

常常往來於兩岸工作的台灣主持人黃子佼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以資金、規格和硬體來評估,大陸綜藝水平早已超越台灣。「《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可能是過去幾十年來,台灣民眾最關注的兩檔大陸綜藝節目。比如《我是歌手》用的是世界上最好的電腦燈,有韓國攝影團隊在旁指導,有梁翹柏擔任音樂顧問,有很多攝像機同時錄製,像拍影視劇一樣,花了大量時間在後期製作上。在台灣,一個節目用6台攝像機就很了不起了!何況節目還有冠名商等方法獲得巨額廣告收益。之後的《中國最強音》又能高價找來章子怡和羅大佑——在台灣,羅大佑基本是不上綜藝節目的。至於在綜藝咖的培養上、主持人的綜藝節奏上,差距也就只有一點點了。」

台灣綜藝教父 王偉忠

「台灣綜藝教父」王偉忠本周在上海出席活動,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感嘆,大陸綜藝節目在製作及技術層面,發展迅速。「台灣以前做節目,也是模仿外國成品,那時還沒有引進版權的概念。現在大陸綜藝因為重金向外國購買版權,短時間內攝像、燈光等技術都快速提升。老外走了,技術留下了。有這麼大的市場和資金,良性循環下,可以訓練不少人才出來。這是一個好現象,對華人娛樂圈來說,我們都與有榮焉。」

曾製作《你猜》、《Wow!侯麻吉》等綜藝節目的台灣製作人葉心如告訴記者,從《中國好聲音》到《我是歌手》,大陸綜藝節目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好聲音』我們電視人會關注,但《我是歌手》可能連賣商品的小販都在看,它變成是全民關注的一檔節目。」台灣媒體更點評,大陸綜藝已有帶領「華流」崛起的氣勢。

錢呢? 曾經禁止節目「被冠名」、被植入廣告

台灣綜藝節目最大的瓶頸是「沒錢」!這是記者打探得出的一大結論,也印證了龍應台說的「不可以跟人家比資本」。據悉,《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總投資1個億,《我是歌手》每期製作費500萬,第一季13期總計6500萬。這樣的費用對台灣綜藝來說是天價:按《華人星光大道》每周一期平均不到50萬人民幣的製作費算,《中國好聲音》夠「星光」製作200期,連播4年零2個月;按談話類節目2萬人民幣左右的投入算,《我是歌手》夠綜藝咖們一天不歇地聊上9年。

黃子佼向記者表示,台灣綜藝節目的資金緊張,背後還和有關單位禁止節目「被冠名」、被植入廣告有關。「三四十年前,台灣是有冠名機制的,後來有關單位怕商業干預媒體內容,就禁止了。這導致大家資金捉襟見肘,請不起席琳·迪翁,也請不起羅大佑。」

葉心如也如此告訴記者「我們沒辦法在節目中講到廠商名;品牌LOGO都要打馬賽克,字幕里也不能出現;商品不能單一出現,廣告商宣傳自己不僅秒數有限制,還要宣傳競爭對手的產品……哪個廠商會為這種奇怪的宣傳方式買單?電視台還有編審負責審核。罰款事小,還有停播的危險。」

許多台灣電視節目因為「置入性行銷」的問題遭罰。比如2012年,《康熙來了》因為2011年的節目與廣告連在一起推銷五月天的電影《追夢3DNA》導致被罰。本土藝人們群起炮轟,認為台灣電視法規直接導致文創產業、人才逐漸外流。不少電視台也變得「短視」,誰都不願意做「吃力不討好」的大項目,反而把時間、資金和精力投注在短、頻、快又省的談話或棚內遊戲節目上,台灣觀眾「沒得選」,收視率各台都大同小異,皆大歡喜,卻讓台灣綜藝進入惡性循環。

甚至去年大陸電視劇《後宮·甄嬛傳》在台灣一播再播,也是因為電視台需要支付的版權費不高,收視效益卻很好,於是電視台寧可數輪重播並從此走保守路線,也不願再砸錢投資新綜藝節目。

人呢? 寧願選擇把自己獻給大陸綜藝

資金乏力,人才也被迫分散。黃子佼以《超級星期天》為例,「當年我們節目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團隊來做,後來再也沒有一個節目能同時養得起四五個團隊了。他們只能被迫解散,各開節目。你想,5個團隊合力做一個節目好看,還是5個團隊各做一個節目好看?變成每個團隊都要扛一個節目的收視,一個人當五個人用,但只領一份薪水。於是大家的資源、心態跟鬥志,都被稀釋了。」

明星們也面對「去留」的抉擇。大陸大量的綜藝節目版權交易,卻沒有合適的人來詮釋節目,最後終於催生了兩岸明星交流市場的繁榮。在台灣,即便如周杰倫、蔡依林這樣的大牌,只要是宣傳期上節目,通告費就是「一視同仁」的1350元新台幣,而大陸的出場費動輒幾十上百萬,提供的還是國際水平的舞美、燈光、攝製和高規格對待。藝人包偉銘去年曾吐槽,他在大陸的酬勞是台灣的五倍,甚至還被當成偶像對待。一邊是「快付不起薪水」,一邊是「錢多速來」,人往高處走,從台灣的主持人到最近但凡還唱得動的歌手們,都寧願選擇把自己貢獻給大陸綜藝節目。即使台灣製作人有再多的創意,也是沒錢、沒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王偉忠:這是一個好現象,對華人娛樂圈來說,我們與有榮焉。

黃子佼:可以提醒台灣電視人不努力絕對是坐以待斃的。我們也應該找回幾十年前的熱情。

葉心如:未來兩岸應該發揮各自的優點,大陸提升電視節目的硬體,而台灣創意還是有很大的實力。

龍應台:30年後,創意的這端,台灣是否還是最充沛的淵源,是我們要很嚴肅面對的問題。



推薦閱讀:

開門大吉節目看點有哪些?
安徽衛視綜藝《我們的法則》固定嘉賓吳奇隆的演繹經歷是什麼?
天籟之戰的固定嘉賓是誰?
《我獨自生活》是什麼節目?
《一轉成雙》的節目列表都有哪些?

TAG:台灣 | 綜藝節目 | 湖南衛視 | 電視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