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北京愛情故事?

《北京愛情故事》是我難得追過的幾部電視劇之一,從頭到尾一級不落的看完了。

北漂一族的艱難生活刻畫的淋漓精緻,裡面的很多故事真的就是我們身邊事情放大版,為了攢錢買個30多平的小猛真的是吃盡苦頭。作為現在北漂的我們,真的非常感觸深刻,北京30多平的房子是很多那些沒有家庭支持的年輕人一輩子奢望且追求的終極目標了。當然因為北京愛情故事講述的是前幾年的故事了,現在比較房價差不多是那時候的四五倍了,可想而知現在的情況想在北京留買房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是多麼難的一件事。

說完了裡面的北漂艱難處境的顯示,再說一下愛情的現實。裡面最典型的應該算楊紫曦了,其原先吳狄的大學同學兼女朋友。她發現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大都市,自己的男朋友根本給不了自己想要的物質條件,毅然的跟吳狄分手,然後選擇投身富二代的懷抱。 這個故事讓人感覺這個拜金女怎麼怎麼無恥,但是實際上想想也並沒有完全不可理解吧。比較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在北京立足真的太難了,就像大多數丈母娘嫁女兒的時候必要要求男方有房,這個真的很過分嗎?畢竟基本的物質條件是愛情的基礎,女方優先選擇有錢或者有房的完全可以理解,就像男的不也是喜歡漂亮的嗎,所以相對來說擇偶選優質完全正確。看看我們身邊,不也是很多女同事都是通過嫁給北京人來立足北京的嗎,你能說她們過得都不幸福嗎,過得一定比嫁給無房的屌絲差嗎。 當然楊紫曦的在擇偶的時候可能對物質這一項的權重考慮太多了,畢竟幸福不僅僅來自於物質。當然她最終的下場也是比較凄慘的,作為前男友的吳狄在經歷那麼多次打擊和前女朋友後來都喪失生育能力的情況下,也是沒辦法原諒和破鏡重圓了。

再說一下陳鋒,原先我也覺得這個人很賤,有點錢就那樣胡作非為,搶自己好朋友的女朋友。直到電視劇的後半部分,才真的發現他是真的真的真的很希望沈冰的,那種希望真的是可以放棄一切的。這種情況下,他努力的去追求自己所愛,不管是否成功都去嘗試去努力,你還能說他很賤嗎?故事情節裡面也能反映出陳鋒對沈冰就是比小猛好。當然我們也能從中總結出來,1.有錢人家成長的心理比較健全,這個可以拿陳鋒和石小猛對比可以發現,小猛的內心相對比較陰暗了。2.有錢人在事業、愛情等方面選擇就會更加的從容,因為不需要考慮太多錢的問題。3.在社會競爭上面,有錢人相對來說要強很多,這也是當今社會正在形成的馬太效應。

由於時間關係,後續任務就不一一分析了,總之,在社會競爭上,成為有錢人你就有更多的資源,更多機會,更容易擊敗你的競爭對手,無論是事業還是愛情。這就是殘酷的現實,這就是正在固化的社會階級裡面必然情形。



北愛」的意外走紅,也折射出了當前青春題材電視劇類型缺失的尷尬問題。有業內專家指出,由於青春劇的製作和播出未成氣候,「北愛」的熱播固然能夠填補年輕觀眾的收視空白,但是又有哪部電視劇能夠將這股青春熱潮續接下去?恐怕還得打個問號。

據統計,《北京愛情故事》在京開播當日,即取得最高收視率2.38%的好成績,隨後其收視率一路攀升,並於1月30日達到了4.28%的水平。與此同時,該劇還登上百度搜索榜首位,成為網路上最受關注的影視作品。

這部戲火到什麼程度?知名學者熊培雲的遭遇足以說明問題。不久前,熊培雲在網上發出微博,指出該劇在劇情上有落入俗套之處,誰知立即遭到大批網友的「圍攻」,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

《北京愛情故事》之所以能夠深入人心,自然有其高妙之處。中國傳媒大學教師徐帆認為,這部電視劇與之前一些講述「豪門迷夢」的所謂「青春偶像劇」明顯不同,劇中人物的命運遭遇都帶著濃濃的生活質感,讓人感同身受。而那些看似詼諧幽默、細細品味卻能咂出一番辛酸和無奈的台詞,也道出了很多人的難言之隱。

雖然《北京愛情故事》取得了不俗的收視成績,但鮮為人知的是,該劇在開播之前,電視台方面其實並不放心。全國各大電視台中最早播出該劇的是浙江衛視,該台推广部的沈丹萍表示,當初將該劇安排在黃金時段播出,「算是一次比較大膽的行動」。她解釋說,浙江衛視的傳統收視人群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觀眾,而這部電視劇卻是以20至30歲的年輕觀眾為主打人群,「要是參照以往的規矩,我們絕不會把一部青春劇作為開年大戲擱到黃金時段播出。」

電視台方面的種種憂慮,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電視觀眾年齡偏大的客觀事實。在這樣的因素影響下,以年輕觀眾為目標對象的青春題材電視劇,無論是創作還是播出,長期以來都處於低迷態勢。「縱觀整個影視圈,也數不出幾個主打青春劇的創作團隊。」一位業內人士說,以當代都市為背景的青春題材電視劇,幾乎是個「稀有品種」。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甚至斷言,在國產電視劇傳統類型里,青春劇並沒有形成自己的規模和類型,甚至沒有合適的播出渠道。據廣電總局公示的備案劇目,2010年,其全年同意公示的951部電視劇中,當代青少題材僅有30部;而在2011年,其同意公示的劇目增加至1040部,當代青少題材卻減少至18部,所佔比例不到2%。另外,儘管有個別青春劇以當代都市題材劇的類型進行備案,但其總體比例仍然不高。

青春題材劇的匱乏,與其創作難度不無關係。任寶茹創作的電視劇《我的青春誰做主》曾走紅一時,但這位著名編劇卻認為,反映青年人題材的作品,創作難度確實太大,「因為這些電視劇的受眾很難把控,拿不住他們的心。」而編劇馬廣源則指出,很多人將青春劇理解為只會「造夢」的青春偶像劇,「但那是灰姑娘和王子的成人童話,其實根本沒有落地。」

不過,讓青春劇實現「落地」並不容易。「你戲裡的情節、台詞都得契合他們年輕時尚的個性。」馬廣源說,「跟不上他們的所思所想,你就很難找到他們的情感共同點,若是扒網上的過時段子,有可能反倒被嘲笑。」而任寶茹則認為,「80後編劇雖然貼近他們自己的生活,但由於他們身上還有很多東西都沒有塵埃落定,其作品常常是時尚有餘,而沉澱不足。」 (韓亞棟「北愛」走紅只因「青春」難尋)



推薦閱讀:

屁股上沒個哨兒,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老北京的鴿兒
《首都經濟報道》市政協召開首場新聞發布會: 為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建言獻策
雙井|你不過是站在橋下的一道風景
天為何而藍?
那些拿了北京集體戶口卻又買不起房的人最後都怎樣了?

TAG:北京愛情故事 | 電影 | 愛情 | 北京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