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度閱讀書籍?
確認
取消
我來回答
|
熱門排序
霧凇
深閱讀帶你潛入精神底層的清流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當之無愧的信息爆炸時代。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總數達7.10億,微信和Wechat合併月活用戶已經遠超中國網民...
查看全部
深閱讀帶你潛入精神底層的清流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當之無愧的信息爆炸時代。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總數達7.10億,微信和Wechat合併月活用戶已經遠超中國網民數量,達到8.06億。互聯網這個巨大的平台,又給我們呈現和推送了無窮無盡的信息。每天通過電腦、移動平板、手機等終端批閱無數奏摺的小主們,箇中滋味想必是無需言說的。
信息是多了,同時也帶來了問題。一是信息過載,給大腦帶來沉重的接收和處理負擔,二是信息質量無法保證,真真假假、魚龍混雜。對於很多人來說,信息多了,反而越來越困惑了,因為時不時被虛假信息誤導。於是,爆炸的信息,進一步加大了人們的壓力和焦慮。現實中常因小事而爭吵,網路上也經常在未清楚事實之前就妄下評論。圖片來自網路
其實,大多數人都不希望自己陷入這種焦慮、壓力、暴躁易怒的狀態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希望能夠排除過剩的無用信息甚至虛假信息,想要達到頭腦清醒、深入思考的境界的。根據齋藤孝在《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中表達的觀點,前者那種混亂的、麻煩不斷的狀態,不過是「河流表層的濁水」罷了,濁水喝起來很苦。但在濁水之下,一定是有深思卓見的清流的。我們希望越過濁水,深潛入精神底層的清流,深閱讀,可以幫助我們實現。齋藤孝是日本明治大學的教授,處於教育行業的他,對日本民眾以及學生群體閱讀量不足的問題非常關注,他極力推動和督促日本國民加大、加深讀書的質與量。「據林克艾普大數據了解, 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這其中還包括教材教輔。而據不完全統計,猶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閱讀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國、韓國的人均閱讀讀書量分別為40本、20本和11本。」參考一下2015年國民讀書數量的對比,作為華夏子孫的我們,都應該感到慚愧。其實,很多人是有讀書的意識的,只是由於各種原因,始終沒有開始。在《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這本薄薄的小書中,齋藤孝給了許多實用性的建議。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從中得到了不少有益的啟發。一,關於選書很多人沒有開始讀書,是因為面對琳琅滿目的銷售數目,看得眼花繚亂,做不出選擇。其實選書有很多方法,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定。1、首選經典《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中非常提倡閱讀經典的作品,大師的作品,這類作品在思想內涵上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對人的啟發和幫助更深。齋藤孝在書中多次提及《論語》,可見對這本書價值的極力肯定。
2、根據個人的基礎和喜好選書對於在讀書積累方面剛剛起步的新人,比如選擇經典的短篇文學類,喜歡的電影原著類,名人傳記類。還可以參考比較可靠的書評、書單推薦等。選擇容易上手的書籍,培養閱讀興趣,再逐漸加深、擴展範圍。對於已經有一定積累和個人喜好的,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同類型系列書籍,或者同一位作者的系列書籍進行閱讀,這樣容易形成整體的體系結構。二,關於讀書1,善於提問讀書時要帶著問題去讀,這樣在閱讀之前,做了一定的準備和考慮,在閱讀過程中也會去多思考幾個為什麼。通過發問,能夠提出核心問題的,一定是善於思考的頭腦,這樣的閱讀,收穫也更大。對於答案,也許每個人思考過後,都有自己的結論。不必要求每個人得出同樣的結論,讀書不是小學數學考試有統一標準答案。只要通過讀書,獲取了信息、享受了文字美感或者促進了思考,就是很好的過程。2,由簡入深很多古典作品,內容非常好,但是可能古文難於理解。這時,不妨先從今人的「解讀」類書籍開始,或者是「白話譯文」類書籍。比如《山海經》是一部內容非常更富的書籍,但是直接閱讀原文對大多數人來說很難消化。我選擇閱讀袁珂老師的《山海經全譯》,袁珂老師的譯文平實、精準、流暢,參照譯文,再讀原文也能夠大致理解了。對於同一類別的書籍,其內容深淺程度也各不相同。不要急於求成,一下子扎到最深奧的書籍中去,不好消化吸收,還容易打消閱讀積極性。要根據個人的基礎,選擇適合難易程度的書籍來讀,逐漸加深。3,電子書vs紙質書
其實兩類書各有其優勢,現在許多設備可以支持人們靈活的閱讀電子書、記錄筆記等,只要掌握得體,能夠大大提高個人的閱讀效率和效果。紙質書的閱讀,同樣有著電子書無可替代的質感。只要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我們的目的是讀書本身,書籍的形式自由選擇。三,關於輸出深閱讀相較於對日常網路繁雜信息的膚淺閱讀,最大的區別是——閱讀中經過深入思考,閱讀後進行轉化輸出。只有經過思考和轉化,書中的知識和思想才能融入自身,真正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基礎、思維方式和獨特視角,在閱讀過程中,要逐漸形成個人的轉換方式,多做分析,多做總結。可以通過與人交流、複述、寫讀後感、寫書評等各種方式,將閱讀的書籍轉化,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之中。深閱讀,要在選書、讀書、總結過程中,做到有目的、有選擇、有方法、有轉化,實現一個完整的、深入的閱讀和收穫過程。在思考中閱讀,在閱讀中鍛煉分析力、理解力、歸納總結能力,進而促進更深層的思考,達成良性循環。通過齋藤孝在《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中提倡的深閱讀,才能逐漸地越過濁水,深潛入精神底層的清流中去。讓我們一起來深閱讀吧!圖片來自網路
深閱讀帶你潛入精神底層的清流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當之無愧的信息爆炸時代。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總數達7.10億,微信和Wechat合併月活用戶已經遠超中國網民數量,達到8.06億。互聯網這個巨大的平台,又給我們呈現和推送了無窮無盡的信息。每天通過電腦、移動平板、手機等終端批閱無數奏摺的小主們,箇中滋味想必是無需言說的。
信息是多了,同時也帶來了問題。一是信息過載,給大腦帶來沉重的接收和處理負擔,二是信息質量無法保證,真真假假、魚龍混雜。對於很多人來說,信息多了,反而越來越困惑了,因為時不時被虛假信息誤導。於是,爆炸的信息,進一步加大了人們的壓力和焦慮。現實中常因小事而爭吵,網路上也經常在未清楚事實之前就妄下評論。圖片來自網路
其實,大多數人都不希望自己陷入這種焦慮、壓力、暴躁易怒的狀態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希望能夠排除過剩的無用信息甚至虛假信息,想要達到頭腦清醒、深入思考的境界的。根據齋藤孝在《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中表達的觀點,前者那種混亂的、麻煩不斷的狀態,不過是「河流表層的濁水」罷了,濁水喝起來很苦。但在濁水之下,一定是有深思卓見的清流的。我們希望越過濁水,深潛入精神底層的清流,深閱讀,可以幫助我們實現。
齋藤孝是日本明治大學的教授,處於教育行業的他,對日本民眾以及學生群體閱讀量不足的問題非常關注,他極力推動和督促日本國民加大、加深讀書的質與量。「據林克艾普大數據了解, 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這其中還包括教材教輔。而據不完全統計,猶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閱讀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國、韓國的人均閱讀讀書量分別為40本、20本和11本。」參考一下2015年國民讀書數量的對比,作為華夏子孫的我們,都應該感到慚愧。其實,很多人是有讀書的意識的,只是由於各種原因,始終沒有開始。在《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這本薄薄的小書中,齋藤孝給了許多實用性的建議。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從中得到了不少有益的啟發。一,關於選書很多人沒有開始讀書,是因為面對琳琅滿目的銷售數目,看得眼花繚亂,做不出選擇。其實選書有很多方法,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定。1、首選經典《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中非常提倡閱讀經典的作品,大師的作品,這類作品在思想內涵上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對人的啟發和幫助更深。齋藤孝在書中多次提及《論語》,可見對這本書價值的極力肯定。2、根據個人的基礎和喜好選書對於在讀書積累方面剛剛起步的新人,比如選擇經典的短篇文學類,喜歡的電影原著類,名人傳記類。還可以參考比較可靠的書評、書單推薦等。選擇容易上手的書籍,培養閱讀興趣,再逐漸加深、擴展範圍。對於已經有一定積累和個人喜好的,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同類型系列書籍,或者同一位作者的系列書籍進行閱讀,這樣容易形成整體的體系結構。
二,關於讀書1,善於提問讀書時要帶著問題去讀,這樣在閱讀之前,做了一定的準備和考慮,在閱讀過程中也會去多思考幾個為什麼。通過發問,能夠提出核心問題的,一定是善於思考的頭腦,這樣的閱讀,收穫也更大。對於答案,也許每個人思考過後,都有自己的結論。不必要求每個人得出同樣的結論,讀書不是小學數學考試有統一標準答案。只要通過讀書,獲取了信息、享受了文字美感或者促進了思考,就是很好的過程。2,由簡入深很多古典作品,內容非常好,但是可能古文難於理解。這時,不妨先從今人的「解讀」類書籍開始,或者是「白話譯文」類書籍。比如《山海經》是一部內容非常更富的書籍,但是直接閱讀原文對大多數人來說很難消化。我選擇閱讀袁珂老師的《山海經全譯》,袁珂老師的譯文平實、精準、流暢,參照譯文,再讀原文也能夠大致理解了。對於同一類別的書籍,其內容深淺程度也各不相同。不要急於求成,一下子扎到最深奧的書籍中去,不好消化吸收,還容易打消閱讀積極性。要根據個人的基礎,選擇適合難易程度的書籍來讀,逐漸加深。3,電子書vs紙質書其實兩類書各有其優勢,現在許多設備可以支持人們靈活的閱讀電子書、記錄筆記等,只要掌握得體,能夠大大提高個人的閱讀效率和效果。紙質書的閱讀,同樣有著電子書無可替代的質感。只要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我們的目的是讀書本身,書籍的形式自由選擇。三,關於輸出深閱讀相較於對日常網路繁雜信息的膚淺閱讀,最大的區別是——閱讀中經過深入思考,閱讀後進行轉化輸出。只有經過思考和轉化,書中的知識和思想才能融入自身,真正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基礎、思維方式和獨特視角,在閱讀過程中,要逐漸形成個人的轉換方式,多做分析,多做總結。可以通過與人交流、複述、寫讀後感、寫書評等各種方式,將閱讀的書籍轉化,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之中。深閱讀,要在選書、讀書、總結過程中,做到有目的、有選擇、有方法、有轉化,實現一個完整的、深入的閱讀和收穫過程。在思考中閱讀,在閱讀中鍛煉分析力、理解力、歸納總結能力,進而促進更深層的思考,達成良性循環。通過齋藤孝在《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中提倡的深閱讀,才能逐漸地越過濁水,深潛入精神底層的清流中去。讓我們一起來深閱讀吧!圖片來自網路
2017.01.04霧凇關於這個問題,我以前是習慣快速讀完一本書的,可是後面我發現,囫圇吞棗,許多東西都不記得了。於是後面我改變了。
不斷輸入知識,保持閱讀,並且堅持寫讀書筆記,這讓我感受到「深閱讀」的好處。不僅僅是和朋友說我看過這本書,而是在多年以後,依舊清晰得記得那本書的核心內容,並且能夠運用自己的話講出來,那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其實大部分人看書都是草草掠過,隔一段時間就忘記它講什麼。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年裡我都是如何深閱讀一本書的?
一、挑選適合深閱讀的書籍
什麼叫適合深閱讀的書籍呢?在我看來,就是有營養的書籍,它們既不是心靈雞湯、也不是情感分析書籍,而是你認真讀完之後,有許多知識收穫,並且覺得自己受啟發了,真正在變好。
比如說過去幾年裡我深度閱讀林達夫婦的書籍,他們的各國遊歷見聞,不是流水賬的遊記、也不是一大堆圖片,而是通過歷史、人文等角度,來講述該國遊歷的感受。推薦大家都去看一看《帶一本書去巴黎》,他們寫過的書籍里我最喜歡的一本。
不要為了湊單而買一本不喜歡的書,許多時候買回來了你也不會看,最多就隨手翻翻然後放一邊了。喜歡的書籍一定要當時就買下來,不要猶豫。就算沒有免郵費,但是你能夠及時獲得想要的知識,這就足夠了。很多時候我們為了包郵、湊郵費,買了許多不喜歡的書、甚至許多不喜歡的東西,到後面這些東西都非常的雞肋。
二、只用眼睛看字不叫讀書
許多人存在的一個誤區就是:我看書的速度特別快,一目十行不是夢。可是這樣快速看完以後呢?你記得多少書里的內容,又有多少知識能夠真正被自己消化吸收呢?
與其去和他人比每個月、每年讀過多少本書,不如和過去的自己相比:你這個月、這一年裡深閱讀了幾本書?真正閱讀完以後,是否寫讀書筆記?
我的讀書筆記本是買了專門設計的,大家也可以自己買方格筆記本,自己規劃一下要寫的內容,做一本專屬自己的讀書筆記。
短期內你可能看不到深閱讀給你帶來的效果,甚至會感覺自己閱讀速度很慢,以前幾個小時讀一本書,現在要好幾天才能讀完一本。但是長期堅持下去,你會發現自己在書中學會的知識越來越多,也在不斷積累著素材。當它們在特定的場景下,就能夠被使用,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比如說,上個月遇見一個非常喜歡研究易經的長輩,我和他談了我看易經的感受,和他講自己的見解,這位長輩對我刮目相看。原來不是所有年輕人都浮躁,也有能夠靜心下來閱讀易經,並且有所領悟、有所收穫的。其實《易經》不是用來算命的,古人寫下來更多的意義是,讓我們學會和大自然相處、學會和自己相處。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並分析自己哪些地方不足需要改進的,然後對症下藥。
三、你需要一個書架
我自己以前租房的時候,再小的空間都會準備一個小架子,用來認真放我購置的書籍。而在我的家裡,有一個書架,它屬於家裡的任何人,大家有書都可以放在上面。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要愛惜書籍,以前的書都會給它們包上書殼,用掛曆紙或者是牛皮紙。書籤就用楓葉、銀杏葉等等製作,每次一打開書都有好心情。
書架的作用不是用來炫耀你擁有多少藏書、更不是用來當擺設的。
那麼書架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呢?
當你每天都看得到書架時,也是提醒你應該閱讀的一種方式。許多時候我們不看書、不讀書,是因為書的位置不夠顯眼。當然這只是針對愛讀書的人而言,不愛讀書、看書的人,就算你把書放在對方面前,對方也是無動於衷。
每次看到書架上的書一本一本被我閱讀完並做讀書筆記時,就會非常有成就感。
四、你需要一個輸出的工具
知識,不僅僅要不斷輸入給自己,也要學會輸出給別人。
其實在輸出的這個過程里,你就相當於重新梳理了一遍已經學會的知識,也在整理自己的知識架構。寫下來和停留在腦海里,是完全兩種不一樣的感受,寫下來並分享,不僅僅能夠加深知識的記憶,也能夠體會到分享知識帶來的快樂。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做電子版、紙質版的讀書筆記,不管用哪一種方法,保持不斷的輸出,你才會進步得更快。
別吝嗇你的分享,讓更多人看到他們喜歡的書籍,並且知道是一本好書,這再好不過了。
學會深度閱讀一本值得看的書,比你快速閱讀許多沒有營養的書好太多倍。希望你也能夠和我一樣,在這個碎片化信息時代,能夠靜心下來好好閱讀一本書。
【圖片來自網路,文字由徐丹妮原創】
你需要挑選一本對的書!
對於正在工作的人來說,一本對的書就是可以很好的解決你當前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問題,這就是一本很好用的書,至少你會有很大的興趣去看,對於正在上學的同學來說,一本正確的書應當是你有興趣的,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們壓力不會有很多,閱讀更多慧應從興趣出發。除了感興趣並且適應自己目前的需求以外,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然書的質量也是良莠不齊的,所以,多聽聽別人的建議,去選擇這個領域下比較權威的一本書,這樣可以帶來更多!
你需要一個地方!
這裡說的就是閱讀的地方,安靜的場所,類似咖啡館,書店,還有一些文藝氣息比較濃厚的場所。在這種安靜地場所,你才可以拋棄平日里身上的浮躁,靜靜地翻開一本書,欣賞跳躍的文字吧,當然,如果你能混進一個大學的圖書館,那就更棒了,不只可以安心看書,還會欣賞到各式各樣安靜讀書的美男子和美少女!
你需要思考!
這裡說的思考是,書本表達的往往只是作者自己對某一領域,某一事件,某一問題的理解,既然是人,那麼就有可能出錯的,也有可能是片面的,當然對於理科性的書籍,往往不會在公理上出什麼大問題,所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除此之外,有所思也要求我們在閱讀之後能有所感悟,有所體會,一定記錄下來!如果你有突發的靈感,拜託將它記錄下來,以後你可能會一直想一個自己之前想到的東西,但你就是想不起來了。我以前就會這樣,一直想一個東西,但就是想不起來!
推薦閱讀:
※推薦給所有人的社科著作(不定期更新)
※拆解I《終極演算法》符號學派
※拆解《3G資本帝國》第十六章
※蛙都在看書了,不反思下嘛?!全球限量藝術好書推薦,邀你新年滿載藝術乾貨!!
※拆解《3G資本帝國》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