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神偷奶爸,我有很多話說?
03-01
神偷奶爸3裡面的小女孩有一隻粉紅獨角獸布偶她對獨角獸的強烈感情驅使她願意去野外尋找真的獨角獸
推薦閱讀:
雖然最後只是找到了一隻羊
那隻獨角獸布偶呢?在我這裡,哈哈哈說在前面這是一篇有內涵的長文,建議先收藏再細細品讀。雖然文章有點長,總的來說就兩點:1. 家長需要正視安慰物2. 孩子需要合適的安慰物安慰物奶爸奶媽們應該都知道,但是不一定有深刻的了解,今天鬍子奶爸就給大家好好講一下。安慰物是指什麼?安慰物是指能夠安撫孩子情緒,可以讓孩子感覺更開心、更安心的物品,也可能是某種行為習慣。獨角獸之於小女孩和枕頭之於我家大王,不僅僅只是一個普通的物品而已,這些物品傾注了他們特殊的感情,能夠安撫他們的情緒,也就是他們的安慰物。
奶爸奶媽們應該也注意到了,當自己的寶寶有情緒,用一些特定的東西哄一下就好了;平常寶寶也特別喜歡某些物品,強行拿開就會哭;還有時候,寶寶會有一些特定的行為,比如說吸手指、摸媽媽的肚子、捻被角等。這些特定的物品或者行為,都能對寶寶的情緒有安撫作用,都是寶寶的安慰物或安慰行為。為什麼需要安慰物?孩子在適應與母親分離的過程中,需要藉助其他的物品或者行為來克服分離的焦慮或不安,使他們感到平靜和舒適。康乃狄克州馬里登的一名精神醫學家荷頓在《慰藉:精神醫學失落的層面》一書中說:「嬰兒期時,我們和母親之間有十分親密並且在情緒上也令人滿意的關係;我們的需要獲得了滿足,我們被一個似乎只屬於我們自己的人所餵養、關愛,我們也學會了期待母親的聲音、相貌、和撫摸與擁抱。由於這種與母親所維繫的特殊關係,我們發展出一種對他人和周遭世界的基本信任;因為起初的那種關係非常令人滿足,以致事實上它已變成了我們永久性的一部分。」寶寶小的時候,與母親長時間的接觸,感受到來自母親的安慰感,建立起穩定的心理感覺。但是,寶寶沒有成熟的思想,無法建立成熟的關係,當寶寶與母親分離的時候,母親給予的安慰感缺失,此時就需要一個物品或者行為來替代與母親之間建立的聯繫,恢復偽狀態的心理感覺。不管寶寶是以何種方式恢復或重現心理感覺,都是代表母親關愛的簡易偽裝。常見的安慰物從哪兒來?寶寶的安慰物一般來自於和親人有直接或間接聯繫的物品。比如說媽媽的衣服、帽子、圍巾等,寶寶與媽媽在一起時經常看到這些東西,上面不僅是殘留有媽媽的味道,寶寶抱在懷裡就很安心,還因為長時間的接觸有視覺留存的作用,看到這些東西時固定記憶就會湧現,彷彿媽媽就在身邊的樣子。再就是在早期秩序構建時期,培養出來的寶寶的生活習慣,與這個習慣相關的物品。比如說,寶寶每次睡覺都包著同一個毛毯,久而久之,寶寶的睡覺模式就和毛毯聯繫在一起,有了毛毯才會睡覺。還比如,媽媽如果長期在餵奶的時候把寶寶哄睡,寶寶睡覺就需要叼著媽媽的奶頭,後期斷奶的時候,就會出現寶寶喜歡叼奶嘴的現象,大王就是叼奶嘴,當沒有奶嘴,寶寶就可能會找其他替代物比如說手指,這個奶嘴和吸手指的行為就是寶寶的安慰物。另外,當寶寶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而產生焦慮時,遇到的能夠安撫情緒的物品也可能成為安慰物。比如噹噹寶寶被獨處時,有一個芭比娃娃或者玩偶能夠讓他消除獨處時孤單、不安的感覺,這個玩偶就可能成為他的安慰物。還有的寶寶將情感寄托在代表特定形象的人偶上,比如說代表強大、勇敢、厲害的超人、蝙蝠俠、蜘蛛俠等影視角色,寶寶相信這些人偶能夠帶給他力量而隨時將這些東西帶在身邊。
常見的安慰物除了普通的物品例如奶嘴、毛毯、玩具等,還有動物,一般就是家養寵物如小貓、小狗、小老鼠等。常見的安慰行為有吸手指、捻被角、摸媽媽肚子、咬指甲等。孩子迷戀安慰物正常嗎?孩子對安慰物的迷戀是正常行為,幾乎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安慰物,去替換、填補或充實因外界環境的改變而產生的焦慮或不安的內心。不只是孩子,就連青少年、成年人都需要不同形式的安慰物或安慰行為。只不過因為思想成熟,尋找慰藉的對象仍為兒時的物品不太合適,就轉而利用其他的安慰物,比如說酒精、藥物,這些是具有自我毀滅性的。還有的比如說音樂、打球、跑步、繪畫等比較積極向上的。需要安慰物是因為孩子缺乏安全感嗎?一般說到安慰物,好多人就認為是孩子的安全感有問題,這只是片面的。安全感缺失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是指孩子的內心總是恐懼退縮,一般是由於早期依戀關係不穩定,造成了寶寶對媽媽或周圍事物之間的不信任。孩子之所以會依戀安慰物或某種行為,更準確的是說因為某種原因使孩子處於焦慮狀態的表現,並不一定是因為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也會造成焦慮,但是焦慮狀態還有可能只是針對特殊的場景或因為某些突髮狀況引起的,還有比如說獨處或吸奶、轉移睡覺地點等習慣場景的改變等。如何選擇寶寶的安慰物?寶寶的安慰物的基本上都是由寶寶自己決定的,家長不能強行建立物品和寶寶之間的聯繫,強行硬塞給寶寶的,寶寶要是不接受也沒有作用。但是家長可以試探寶寶對安慰物的取向並對寶寶確定安慰物進行合適的引導。
一般來說,安慰物的選擇,建議是比較柔軟小巧、衛生安全的,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要攜帶方便,比如說掛在脖子上或帶在手上,避免因遺忘而造成孩子的焦慮;另外我還建議安慰物要不受年齡限制,避免因為年齡增大,因為不合適的安慰物造成一些尷尬的境地,比如說到了上學的時候還拿著奶瓶就不太好。建議安慰物可以選擇枕頭、玩具、照片、繪本等,選擇枕頭要注意它會不會掉毛,玩具要留心它的配件會不會掉,等等。總之,不能選擇具有安全隱患的安慰物是最重要的。如何戒除安慰物?很多家長會擔心,寶寶對安慰物的依戀會造成「戀物癖」,還有些家長不懂安慰物或安慰行為對寶寶的作用或因為安慰物不太合適,他們就對會想盡辦法解除孩子對物品的依戀或者某種安慰行為。實際上,隨著孩子的成長,在孩子能夠自行建立安全感之後,他們對安慰物或安慰行為的依賴感就會慢慢降低,逐漸過渡到完全擺脫。如果一定要戒除,在戒除的過程中,父母有幾個方面需要注意。首先,家長要正確的認識到孩子為什麼會有這個安慰物或安慰行為。如果是因為內心安全感的缺失,父母就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加強親子互動,消除造成孩子有不安全感的因素,建立孩子的信心。
其次,可以採用注意力轉移的辦法。可以通過和孩子做遊戲,比如說玩沙、塗鴉、唱歌、學跳舞等,讓孩子忙起來,分散孩子對特定物品的專註,切斷孩子和安慰物之間的情感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遺忘安慰物。第三,可以採用新的物品代替原始的安慰物。孩子對物體的依戀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說大王剛戒奶的一段時間對奶嘴的依戀程度很高,睡覺也要叼著奶嘴;後來會吐掉奶嘴轉而抱著枕頭;昨天買了一個熊之後,抱著熊就睡了,都不需要我們哄。所以可以利用新鮮物品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佔據孩子思考的時間,讓他逐漸遺忘對安慰物的依戀。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強行戒除。強行要求孩子放棄安慰物和安慰行為,並且沒有採取相應的轉移措施,只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這不僅會強化孩子的焦慮,加強孩子對安慰物的需求,還會造成孩子對家長的負面情緒的產生,不利於親子關係的維護與加強。總之,鬍子奶爸要說的是,安慰物是很有必要的。孩子對安慰物的依戀能夠寄託一部分我們無法給予的情感,而且還有利於孩子適應和我們的分離。咱做父母的為了賺錢養家總不會時時刻刻都把孩子捧在手心、帶在身邊,如果有安慰物能夠讓孩子感到安心,那又有何不可呢,是吧?只能說,我們要儘力引導孩子擁有一個合適的安慰物。
推薦閱讀:
※可能是2017年運氣最差的演員
※如何評論《失戀33天》的王小賤?
※如何評價電影《你的名字》?
※小五當官第7集劇情介紹是什麼?
※電影《孔雀》最後的寓意是什麼?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