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的人才為何能通過面試?

最近引起我注意的,是一條法制新聞,一個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的47歲男子,為了進入知名企業工作,偽造了學歷、戶口、職業資格證,和一部分工作履歷,通過了好幾個大企業的高規格面試,成為高管,拿到了高管的薪資,最後因為工作能力不足,引起人事懷疑,對他的身世來歷進行了簡單的追查,就發現他的全部資歷都是偽造的,最後,他因為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公司、事業單位印章罪,偽造身份證件罪被起訴,站到了被告席上。

在這條新聞後面,網友的評論非常有意思,他們的主要觀點是:「學歷不代表能力」,「你不是個人能力不行,是沒有相應的關係網啊」,可以說,這些觀點,很能代表對高層次企業管理和運營狀況不了解的普通人的心聲,在他們看來,學歷不應該被當做入職的門檻,民間卧虎藏龍,而新聞里的主角,之所以失敗,不過是因為沒有關係。背後隱蔽的意思是,自己就是那個卧虎藏龍,只要自己能夠站到那個位置,就能擁有足夠的能力。

這都是非常幼稚的觀點,不值得反駁。

有意思地方在哪裡呢?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這位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的男子,雖然學歷資歷都是假的,但他每次都能通過面試,據他說,每次面試後,他都能接到入職通知。而最後對他產生了懷疑,進行了追查的企業,在面試他的時候,登場的不光有高管,還有董事長,他們都對他表示了滿意。可見,他的現場表現著實不錯。既然他獲得了成功,那麼,在他競職的同時,必然也有學歷和資歷和他相近的人,沒能通過面試。

假冒的人才為什麼能夠通過面試,擁有真才實學的為什麼失敗?因為,他們的區別在於內在向外在的轉化,前者著意經營了自己的外在轉化,把有或者沒有的能力都表達了出來,而後者卻忽略了自己的外在轉化,不能在比較短的時間裡,呈現自己的內在能力。

內在和外在之間,需要轉化的過程,也需要轉化的技術,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認為自己只要有真才實學,就能順理成章地被人們發現,不需要刻意經營轉化的藝術,只要給自己給對方足夠的時間,自己的內在能力一定能夠呈現出來,但事實上,即便時間足夠,他們的轉化能力也有所欠缺,職場之路也就不夠順利。其實,內在向外在的轉化,也是才華的一部分。

以這個個案為例,當我們深入到這個假冒者的人生,會發現,他是刻意經營了自己的外在表現的。

1、他有很好的形象設計。

從新聞視頻里看,他對自己的形象包裝得很好,得體的著裝,悅耳的聲音,很有氣概的言談舉止,對自己資歷的表述,等等。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假的,所以在形象設計上非常用力,而有真才實學的人因為自己是真的,反而會忽略這種外在表現。

2、他把面試當做一場戲來演。

因為他是假的,所以,他對面試過程中的出場、表現、心理博弈,都是有充分的估算和設計的,說實在點,他就是把這當做一場戲來演,給自己做了很成功的劇本和人設。而有真才實學的人,往往不屑於這種戲劇化包裝。

3、他會研究交流的套路。

交流是有套路的,有很多俗不可耐的技術,有橋段,有節奏,很多能力很強的人,對這種套路很不耐煩,希望直奔主題,但這需要對方也有很強的接招能力,所以,這些強人有時甚至會用很粗暴的方式進行交流,來篩選對方,看看對方和自己是不是匹配。但普通人都是遵循套路來交流的,而他必然鑽研了這些套路,並且成功地運用到了面試和工作中。

4、他對失敗沒有恐懼。

他的資歷都是假的,一次面試失敗,並不會增加他的心理成本和職場成本,很多企業,就算後來發現他是假冒的,也並不會深究,更不會訴諸法律,所以他成功地進入好多企業,又順利脫身。所以,他完全沒有恐懼,對失敗的恐懼,對自己能力的恐懼。而有真實才能的人,反而會有恐懼,每一次失敗,都會成為自己的心理創傷。

當然,這個人最後失敗了,失敗的地方在於,他並沒有真實的能力,即便成功地演出了自己的劇本,通過了面試,也不能勝任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說,他並沒有真實的內在可供轉化。但他提醒了我們,那就是,當我們有真實的內在,真實的才能的時候,還要注意內在向外在的轉化,在形象設計,自我表達,自我呈現上多下功夫,讓內在和外在之間,建立起一條順暢的通路。特別是在心理建設上,還要多下功夫,對失敗有估算,卻並不懼怕失敗,才能讓自己的內在順利地呈現出來,成為可知可感可用的能力。



推薦閱讀:

預告:北京電視台專訪藝+1創始人李晟
快訊:2017麥克阿瑟天才獎出爐,華人落空
想學到知識的人一般都上什麼網站?
江蘇是不是中國最大的人才產地?
為什麼有些區域特別出人才,人傑與地靈之間的關係如何存在?

TAG:招聘 | 人力資源(HR) | 面試問題 | 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