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甄嬛傳?

這部劇講述了宮女甄嬛從進宮時一個天真善良的姑娘,在經歷過宮廷的爾虞我詐之後,變成一個「腹黑女王」並成功上位的故事。整部劇充斥著權謀鬥爭,互相陷害,否定了友情、愛情、親情等一切人類美好情感。宮女們出賣朋友,使朋友流產;為上位不惜拋棄曾經的愛人;為陷害他人甚至親自殺死腹中胎兒。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得到皇上的恩澤,使自己擁有更大的權力。

儘管中國主流媒體對《甄嬛傳》在美國播出持肯定態度,但我認為,這部戲在美國不會受到太多認可,更不可能完成價值觀輸出。其原因是,它宣揚的是中國落後的、倒退的價值觀,在中國引起的社會效應也是負面的。它在中國的高收視率,並不能代表它具有普世意義。

《甄嬛傳》的熱播,是因為它與當今中國轉型中人們的負面心態產生了共鳴。

首先,高收視率有其深厚的社會認同為基礎。人們需要找到一個關注對象以宣洩內心情感。《南方日報》稱:「《甄嬛傳》本身就是一個披著古裝的外衣,展現職場倫理的劇。」中國網友稱,《甄嬛傳》反映的就是中國社會現實,無論是職場,還是情場方面。數據顯示,中國80後離婚率超過30%,其中有四分之一是由於男人找「小三」,更能表明中國人對《甄嬛傳》情節的認同不是基於主觀偏見。該劇中的皇權至上,濫用私刑,與當下中國政治腐敗、職場各類潛規則橫行、缺乏監管、正義得不到伸張有相似之處,其根源都是「人治」。人治的準繩是人心,這是世界上最變幻莫測的東西,幾千年來關於人的系統研究都沒有達成一致。以統治者人心為準繩的管理自然具有不確定性、排他性、神秘性,這勢必導致權力不受制約,造成社會存在無力感,對人生、對社會的不確定感,無法享受當下的安寧,從而產生焦慮、恐懼、抱怨甚至仇恨。羅素說過:「恐懼是殘忍的根源。」這種恐懼需要通過不斷獲取來的權力來暫時鎮痛。《甄嬛傳》又正好滿足了中國人窺視獲得權力訣竅的願望。相比之下,民主與法制社會具有確定性、民眾參與性、透明性。這就讓人們處於一種身心相對安寧的生存狀態,不用把過多精力用於研究人的問題,而用於做事。

可怕的是,《甄嬛傳》的熱播並不僅因為它反映中國當下現實,更是被當作一部勵志劇被樂此不疲地模仿、奉為秘籍。因此它被大眾起了《甄嬛升職記》的別名。一些以《甄嬛傳》為藍本的職場攻略應運而生——《看甄嬛如何上位》;新聞標題也借甄嬛的光——《億萬富豪要選「妃」,上千「甄嬛」博上位》;至於從《甄嬛傳》中學習計謀指導「小三」、正室的「奪愛寶典」更是數不勝數。人們認同並模仿甄嬛最終變邪惡,反映出中國人傾向於適應不合理制度,而不是反抗不公。一些中國人雖然嘴上對現實不滿,可是恐懼讓他們只得去適應,因為現實意味著無法改變,反抗可能會帶來報復

所以,中國人表面表現出仇富、仇官,認為他們的上位手段陰險,錢財來路不明,但私下裡又去學習他們的手段以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這樣,這些曾經抱怨現實對他們不公的人們,在自己使用不正當手段時,就有了開脫——「甄嬛開始不壞,差點被人整死;後來變壞,才能生存」、「社會就這樣,我也是不得以。」人們笑貧不笑娼,上位手段越是反人性,越被人們佩服其意志強大。這正是劇中甄嬛所走過的心路,她無底線地傷害自己、傷害同類,去換取皇上的恩寵,去屈從於皇權。似乎只要走上去,有了權,就沒有反抗這個制度的必要。有些觀眾在看到甄嬛親手殺死腹中胎兒去陷害皇后時,拍手叫絕,稱其手段高明、果斷,直呼過癮。從而得出結論:「要想成功,別人壞,你就要比他們更壞。」他們從來不去指責那個坐擁三宮六院,主宰她們命運的皇帝。這與文革時為了向黨表現忠誠而告發親生父母的行為,並無二異。

《甄嬛傳》在中國的熱播只是當下中國的一陣風,它的藝術價值遠不及中國那些流傳了幾百年的經典。它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主流。我預言,《甄嬛傳》在美國社會至多會引起亞裔一代移民的關注。至於那些深受西方價值觀影響的美國人,並不能接受這種落後價值觀的輸出,因為他們既達不到文化共鳴,也沒有動力去學習戲中的計謀。如果中國想輸出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應該首先改善社會制度,讓中國人自己先去相信不用「厚黑哲學」,而是通過勤奮、堅持不懈、正直,就可以達到成功。

中國那些流傳下來並真正體現中華文明的經典作品,往往能夠幫助人們樹立信念,使人們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時代,也有人性的閃光。比如《梁祝》中梁山伯與祝英台為了愛情不惜與強權做鬥爭;比如《三國演義》中關雲長為了與劉備的友誼,沒有接受勢力更大的曹操的收買。同樣處於東亞文化下的韓國拍攝的《大長今》是成功輸出文化的例子,同樣是描寫充滿陰險毒辣爭鬥的宮廷,醫女長今沒有同流合污、人性沒有扭曲,而是相信正直、善良可以獲得成功。她忠於愛情、忠於友情,報答恩人,終成一代傳奇,讓人們看到人性的力量。另一部是日本的《阿信》,那個戰爭和地震都打不倒,經歷了丈夫自殺、孩子橫死仍然堅強的日本姑娘創造了日本的商業帝國,激勵了文革後整整一代中國人從苦難中站起來。

中國應該通過展示人性之善和美的文藝作品去感動世界、走向世界,讓世界嚮往中國,而不是通過一部戲讓中國人和外國人都覺得,這是一個正直的人沒有生存空間,避之唯恐不及的可怕國度。



要是年紀再小一點看《甄嬛傳》,說不定就被甄嬛未嫁前在廟裡許願給騙了。她許的願望是,只想找這世間最好的男兒,希望被皇上撂牌子,不願踏進皇宮半步。

出了廟門,心思被流朱心直口快的捅了出來,馬上責備流朱,許的願說破了就不靈了~倘若我小10歲~一定會相信後來甄嬛被選入宮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一定會責怪流朱的心直口快~讓甄嬛踏入那樣一個兇險的需要步步為營一著不慎死無葬身之地的地方。而且還害得她不能跟自己真心相愛的果郡王共度一生。總之,要是10年前,之後甄嬛身上發生的一切不好的事我都會怪在流朱身上,因為甄嬛不是自願進宮上演宮心計的,她是不得不。

在大殿上,太后故意試甄嬛,放了一隻貓,甄嬛可是最怕貓的,但這時就是hold住了沒讓人看出來,後邊的一個秀女倒是失態了,被皇帝下令永遠不能參選秀女,可是這不就是甄嬛最想要的嗎?

後來關於侍寢的欲擒故縱,得皇帝盛寵,一次次的被傷害和失望,終於知道君恩不過如此。

心灰意冷的去寺院修行,接受果郡王的愛情共同擁有一段美好的時光。

然後以果郡王的死和父親病重為理由設計重新入宮。回宮前最後見果郡王,她說:「我本就是個貪圖榮華富貴之人,在甘露寺數年受盡凌辱與白眼,我為魚肉的日子我過怕了,我想要活的好,我想要身邊的人活的好,我不想再被人踐踏!」允禮不信,「榮華富貴何時能入得了你的眼」,可是我相信,甄嬛的每句話都是真的,在甘露寺,干粗活,受白眼,是每天的日常,還在病中被無理的當做小偷在大雪滿天冰天雪地中被趕去凌雲峰,要不是允禮,甄嬛就死在路上了。

甄嬛的人生需要皇帝,她的家族的興盛也需要她在這個位置。這一點甄嬛自己也很明白,揭發浣碧的背叛,對浣碧推心置腹的時候她說,我這是命定如此不得不認命,而浣碧卻可以在這世間的好男兒中選一個自己中意的。

這是甄嬛的路,其中的愛恨情仇也只屬於她自己。



愛一個人有多難,恨一個人就有多麼簡單。

那年,一個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甄嬛進入宮中,本以為自己完全是來充數的她卻沒有想到,會被皇帝一眼選中,一時間她知道了什麼叫做萬千寵愛於一身。對於這個給予她千萬般寵愛的男人,甄嬛真的動心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受寵的甄嬛成了宮裡幾乎所有人敵視的對象,就連曾經情同姐妹的安陵容也因此反目。更不說華妃皇后等人明槍暗箭。後宮的算計另其一步步變得城府至深,結果卻是她的一廂情願,原來酷似已故純元皇后的她在皇帝心中只是一個替代品而已。

心灰意冷的甄嬛離宮遷居甘露寺,帶發出家,法號莫愁。得果郡王悉心照顧,兩人相愛,並暗結珠胎。可是因為相信了果郡王慘死他鄉的謠言。為保住腹中胎兒,甄嬛設計與皇帝相見,並重回宮中。

可是再次回到宮中的甄嬛早已變成了另一個人,她對於皇帝再無情愫可言,其最終扳倒皇后,氣死皇帝。可自己的心上人卻也死在了自己懷中。

甄嬛登上了那至高無上的地位,卻失去了一切。看著自己最在乎的人一個個地離自己而去,心裡的苦又有誰能明白呢?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甄嬛傳中的甄嬛?

TAG:甄嬛傳 | 電視劇 | 文學 | 電影 | 如何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