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真·摩訶契丹國家地理-西國篇
上一篇說完了摩訶契丹的三個性格迥異的京城,這一篇就要走向廣闊的大地了。對每個州的介紹可能會長短不等,但是短的也不代表它就沒有自己的個性—未來還有450年呢,有的是它們出場的機會。
因為昨天某個事情導致的大抑鬱,和周末的瘋狂加班,今天沒有心情寫完所有十一道三司了,我就先寫這個國家西半的省份吧,這是摩訶契丹比較重要的部分了~
多圖預警,圖片來源網路,有點兒寫不動來源了,抱歉。
提示1:本系列為Paradox歷史遊戲系列(P社四萌)衍生的架空歷史和設定集。
這個世界線與我們的世界線分支時間大約在1130年秋天。提示2:本系列的講述重點不在政治史或者軍事史,儘管這兩者是P社四萌的重要內容。而且本系列不是戰報。
提示3:本系列將嘗試還原一個架空歷史中的東亞-南亞融合佛教文明,以及推演(創造)它可能發展出的視覺藝術,建築,文學相關的遺(nao)產(dong)。
(一杯梅酒下肚,呼~)
天竺道 問我為什麼不從離中都最近的五川道開始? 因為天竺道(名字來源於Sindh)是摩訶契丹最古老的一個地區。倒不是說隨地可見的天竺神話時代留下的巨城(今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等等群星璀璨的上古諸城),而是說世祖爺耶律大石當年第一次南征,打下的就是天竺道河山,從龍的第一批印度人,就是天竺道的長槊勇士們。
第一批分封的契丹人和漢人勛臣,也是在這片沖積平原上建起采邑。幾百年下來,這些士族都是一方豪富,坐擁大量土地牲畜。拜發達的灌溉系統所賜,一個天竺道的糧食產出可以抵上移剌克國整個兩河流域的石高。後來泛海而來的波斯人和宋人,更是帶來了他們的偉大文化和重商精神。
這裡是最保守的地區,也同時是最進取的地區,誰都不覺得有什麼不正常的,帝國的長女嘛。
這個州的州府在印度河邊的輔和州(信德王國的舊都之一的Bukkur)。中央權力在多次拉鋸之後終於有效地建立了對州縣的控制,地方的李、沈、史、傅、安、溫、張、武、王等家漢人世侯也用自己的資本開始了遠洋貿易。
這個道包括了今天的巴基斯坦信德省以及毗路支省的內陸部分。氣候和南京府類似,簡而言之,熱。農曆四五月間天地一片焦燥熱浪滾滾,到了六月間季風帶來雨水,暑熱似乎反而緩解一些。冬季氣候比較宜人,但是滴雨不下也是常有的。一條印度河就是所有人的生命線,從郡公到乞丐,倒是平等得很。
五川道 沿著印度河上溯,大河一分為六,主流以外的五支,滋潤的就是這片帝國最富饒的原野。
五川道(按本地波斯人突厥人的稱法也是一個意思,punj-ab) 有多少子民是永遠弄不清楚的。帝國三心二意搞得幾次戶口普查數目不一,但是五川道的官員們心裡大概有數:按當今(1510年),算上寺院和爵爺隱沒的佃戶,兩千萬應該不是個誇張的估計。人們和天竺道一樣,出門貿易、上學堂、去寺廟、見官都說官家的遼語,在屯裡還是本地話通行。慢慢地年輕人的土話里混的丹、漢辭彙也越來越多了,長老們一副憂愁的樣子。
兩座大城穆州和樂賀州聚集了向南去海邊、向北過中都進大山、向東順恆河而下的商旅們。雖然中都的興建吸了這兩座大城的不少人氣,就像明國北京對北直隸做的那樣,人口之阜盛、氣候之溫和還是讓這一帶更像摩訶至那江南地方的富饒。
這個道包括了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兩個旁遮普省。州府在樂賀州(今巴基斯坦拉合爾),曾經的伽色尼朝古都,後來多年還是投誠的伽色尼後代的封邑,直到百餘年前謀反事發被革去爵位為止。樂賀州附近還留下了不少蘇菲主義的穆斯林社區,被稱為賀州突厥,計十一部。他們的後裔倒是成了去西方移剌克、波斯、天方國經商的主力,也是皇帝最忠實的納稅者之一,散居全國各地。
西海道 摩訶契丹的明珠之一。這個道不止包括今天的古吉拉特邦,還有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海岸地帶,還有我們這個世界線的孟買。州府在蘇羅港(今蘇拉特,歷史上出名的對西方貿易站,我們世界線上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第一個商站)。全年氣候相對濕,有些炎熱,每年的豪雨集中在季風期的六到九月。
每年的信風帶來無盡的財富,每年的降雨帶來丘陵間的蔬果收穫。半島的鹽鹼地擋不住開拓的腳步,古吉拉特的孩子們還有個乘船出海乘萬里浪的夢想。這裡提供著全摩訶契丹最好最有經驗的水手,他們裡面最勇敢的則成為遼國水師的脊樑。
不同於遼國陸上力量的主力是契丹、漢、旁遮普裔的「根紅苗正」的遼族,契丹縱橫東西海的三角帆師船都是西海道水手做主力,加以部分天竺道的信德、漢裔遼人。對他們來說,西海(遼對阿拉伯海和亞丁灣的稱呼)是一千年以來熟知的區域,幾十代祖先耕耘的地方了,每顆星星的軌跡,每年季風來臨的日子,都是孩子們的啟蒙課吧。
波斯道和海西招討司 兩處我一起說。
這裡是帝國的西面邊陲了。波斯道是歷次戰爭中佔領的波斯國故地,包括了我們世界線的毗路支斯坦、錫斯坦的崇山峻岭和峭壁海岸,這裡居住著皇帝分封的邊疆伯爵們,還設著星羅棋布的堡壘和關隘,山海之間海駐紮著兩支驕傲的大軍:雲門、白獅,都是未嘗一敗的國之精銳,青色的軍旗上綉著的是執金剛杵的雄獅,它們都曾經在伊斯法罕城上飄揚過。
有時能見到黑地銀邊的海東青旗,那就是某個親王帶著禁軍,也加入西征的行列了。
海西招討司則是波斯灣另一面的沿海據點們,包括了今天的卡達、阿聯酋和阿曼的海岸小城們,甚至在前幾年,還包括了亞丁灣上的索科特拉島,和非洲之角的一座小城——牛賀衛。在這裡西海軍的萬餘戰士日夜對付著叛服無常的貝都因人。他們的背後青色的西海是他們的朋友,源源不斷送來輜重和援軍。而他們的存在,也正是在保護身後大海上遼國商船的壟斷。
北方的邊陲上則是另一對兄弟:寒山道和河中招討司。 為了抵禦蒙古人,遼國在大雪山上修建了逾千里的長城和堡壘區域,在蒙古人退去的大混亂歲月里,寒山王和康州公一直保衛著北方商路的安全。
寒山道包括著今天阿富汗的幾乎全境(除了被皇帝拿走的岢埠州,這讓皇帝的堂叔寒山王很不悅)。它的州府在梵衍州(今阿富汗的巴米揚)——王府就修在大佛下的金塔之間。(更正:這裡是老黃曆了,現在王城在赫烈州赫拉特,感謝 @林楓 指正)冬季嚴寒的荒山裡,居民住的地方都是星星點點的綠洲,只有到這裡的人才知道綠色有多寶貴。
河中招討司則是治在康州(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北方原野上古老的美麗城市,在一千首詩里傳唱過。這座城市曾經就是西遼時代的重鎮,臣服蒙古人幾十年,後來本地的大族起兵歸遼,這才讓這座大城回歸遼國懷抱。
先帝對寒山王和康州公賦予了自由的財政和軍權,還隨時給予援助。這兩個地區保留了摩訶契丹初年的封建制度,在帝國里是自行其是的存在。皇帝倒是對此不覺得不對——這兩個忠誠的藩君家族平定了無數北方的戰亂,還在對波斯的戰爭里組成了堅不可摧的右翼,只要你們忠誠,只要你們忠誠,朝廷永遠做你們的後盾。
謝謝賞光~下一期我們講東方的各道啦。今天可能是酒精的原因吧,風格不太一樣,見諒嗯。
···(也希望聽到評論)···
好睏...晚安
推薦閱讀:
※三星稱霸、聯想發力、蘋果坐冷板凳,這些印度手機市場信息你應知道
※和中國搞摩擦?印度先把國內的這攤事解決了再說
※最近去了印度,發現印度有非常多的優秀工程師,為什麼是中國而不是印度抓住了全球化的機會?
※印度國內要求抵制中國貨?真相可能很殘酷!
TAG:印度 |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 架空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