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求學之三】異國的年
【易大力在馬來系列之三】
2018年初踏上吉隆坡的求學之路,點點滴滴以此記錄,敬請關注
去年,我在雲南元陽和一群陌生人過的除夕,今年我和異鄉的小夥伴們一起度過的春節。小時候覺得過年真熱鬧,全家人在一起真好,長大以後,年味淡了許多,聚散別離,突破了很多認知,人的際遇如同浮萍,過年,心在一起就好。
原諒我的懶惰,我的推文具有滯後性,大年初一過去一周以後,我來寫寫異鄉的年。
突破夏天的認知
吉隆坡,地處北緯3°,這意味著它的天氣基本上處於365天的單曲循環,早上迎接你的是熱帶熱情的陽光,氣溫從早上20多度一直攀升到中午30攝氏度,水分從未停止蒸發,天空中的烏雲開始聚集,攢夠了,開始下雨,一定是盛夏的暴雨,伴著轟鳴雷聲和閃電。痛快一場雨以後,太陽也差不多下山了,有時候晚上也會有暴雨,那是我不必打開空調的時候。這樣的氣候條件決定了除夕那天天氣亦是如此、大年初一初二亦是如此,都不用看天氣預報。總覺得過年過的不過是人情和氣氛,印象中的春節應該是飄著雪,外面很冷,屋裡很暖,人的溫度和飯菜的溫度讓玻璃窗上蒙上一層水蒸氣,外面的雪成了靜默的剪影。然而,熱帶的春節很是清爽,我努力把眼前的景象對應上春節,突破溫帶「夏天」的概念,也感覺到人的刻板印象有多可怕。
天氣三部曲
抱團過春節
大年三十的白天,我收發著祝福,很多條很多條,和家人語音和視頻,讓我覺得即使在異國,總有一個等我回去的家,有一片土地有愛我、能支持我的人。也有朋友跟我抱怨國內的年越來越淡了,當然也有人羨慕我逃脫了親戚們的追問(嘻嘻嘻),這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通常覺得過年想辦法讓自己開心點就好,面對所謂的「煩人親戚」那就不要care。畢竟他們永遠不可能設身處地地理解你的感受,只是關心一個結果,隨他去吧。呆在這邊,沒有人問我收入和對象,沒有人給我硬灌毒雞湯,倒也落得輕鬆自在。長大以後隨著責任和壓力的增大更加辯證地看待「過節(劫)」了,冷暖自知。
三十的晚上和室友一行四人去中國餐館吃飯,我的室友有一個是選擇和我一同留學的高中同學,另兩個男生一個是去年剛畢業的小鮮肉小T,另一個是呆萌的本科生黑人小弟弟Seydou,大家相處倒是愉快,在異鄉誰又不是抱團取暖的呢。
作為一個素食主義者,我蹭著鍋邊素,黑人小弟是穆斯林,不吃豬肉,他們大快朵頤各得所樂。黑人小弟弟第一次過春節很興奮,我們跟黑人小弟解釋著中國過年文化,尤其是小T,口若懸河地講了20多分鐘,我和我同學已經悄悄地解決了一盤菜。
外面響起了爆竹聲,大家很high地背起了唐詩,慢悠悠地,每盤菜都見底,走出飯館,人字拖配爆竹碎莫名喜感。
回住處,電腦連上電視看春晚也是頭一次了。
大年初一,去逛吉隆坡第二大的商場,人山人海,裝飾的節日氣息很濃,不少華人選擇穿傳統的旗袍和唐裝出行。
好啦~拜個晚年,新年快樂,各位!
謝謝看到最後的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