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十五塊牛肉麵排骨麵的孩子會欺負吃五塊錢餛飩的孩子

他說:

我是一家小吃店的店主。因為開在學校附近,中午午休,孩子們就會走到我這裡吃個「下午茶」,再乖乖去上學。

為什麼只有下午茶生意好,因為放學的時候爹媽都來接,哪裡會准他們在外面隨便亂吃東西?

在這個地方開了快十年的店,基本看一群小孩要看個三年,自然是對他們有些感情的。我也希望把東西做好吃了,能在他們的成長中助一份力,我心裡也就滿足了。

一家店就像一扇窗戶,從中得以窺視世界以後可能的樣子。

對這些把零花錢的一半貢獻給我,一半貢獻給網吧的孩子們的心態,我還是很了解的。看了你們的「喪」主題,我想來吐個槽。

你能想像到,小孩子之間在吃東西時發生的事有多複雜嗎?

在我店裡,中午吃十五塊牛肉麵排骨麵的孩子會欺負吃五塊錢餛飩的孩子。而同樣是五塊錢,吃餛飩的孩子會嘲笑吃赤豆元宵的男孩子是娘娘腔,但是他們五元幫會聯合起來又會欺負吃兩塊錢小米粥的孩子。

不僅如此,如果小米粥孩子加了一籠十二元的湯包,那麼他將會受到十五元孩子的歡迎。

待在店裡久了,還可以輕易判斷出一個孩子的心情。一個人匆匆趕來催你快點上菜迅速吃完就走的,往往一臉焦急,不是回去要被老師罵,就是剛被老師罵了來。

有三五成群互相嬉笑打鬧中吃完一餐的,他們會互相攀比嘲笑對方,點很多東西,卻也剩很多的剩菜。

有小情侶里你儂我儂共享一份食物,然後過一段時間又和別人成情侶,同時在我這裡吃東西,還互懟的。

有邊吃邊和自己父母吵架的,這種是我最討厭的,做父母的在大庭廣眾突然叫起來,還打孩子的,一點面子都不給自己和孩子留,有啥事不能回去再說呢?

發現這些事情的時候,我首先是覺得可笑,然後是驚訝,之後則越想越不是滋味。

說實在的,我發現越來越多孩子吃飯的時候都是不怎麼開心的。我不希望我的店裡出現這些事,然而,這似乎無法避免的。

我也不想再說什麼自己開店的初衷了,但至少,吃東西不應該是快樂的嗎?

和偶爾遇見的小店老闆聊天的內容中,餐桌,是人類社交中一塊不可分割的領域,人們通過同餐共飲,建立親密關係,產生文化交流。社交飲食,已然築成群體社會的一道景觀。

平時在討論社交這個話題的時候,人們可能會直覺認為社交活動的主角通常為「成年人」,可實際上,對於成人常常以為「還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餐桌社交早已隱約建立,連同裡面的「喪」也開始有了味道。

原來每個人從小就在嘗著各種「喪」,只是當時年幼,不知該如何理解和承擔,別人帶給我們的「喪」,我們帶給別人的「喪」。

後來雖然很多人長大了,卻沒有做得比小孩子時好多少,依然抗拒生硬地社交,依然害怕著別人會給自己帶來的「喪」,依然會因為害怕被傷害而選擇先去「喪」別人。

飲食本是人類獨有為自己創造的慰藉途徑。

因此,在社交過程中,食物所傳遞的,難道不應該是溫暖與愛意嗎?

當孩子們連吃飯時,都在被各種XXX「綁架」,各種「喪」的「嚴重性」不言自明。

作為大人,作為曾經都是小孩子的我們,是否能去還原飲食中可以被傳遞的安全、信任、親密?

這讓我想起之前的一則挪威政府公益廣告《The Lunchbox》:

一個午餐盒裡空空如也的男孩兒,中午默默跑出教室,來到飲水台邊喝水來填飽自己的肚子。

當他再次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拿起自己的午餐盒,準備收起來的時候,他突然發現盒子變重了。

男孩兒帶著疑惑打開自己的午餐盒,裡面盛滿了各色食物!

他向四周張望許久,教室里沒有一個人過來解釋這是怎麼一回事,同學們都在吃著自己的午飯。

直到有兩三個同學,忍不住向他投以善意的笑容的時候,他終於明白了一切……

有時食物的慰藉很簡單,不在乎你吃了什麼,而在乎給食物的那個人。

總說食物治癒心靈,但想過它們在治癒的,究竟是什麼嗎?就是生活中,食物中,那些不願被承認的,「喪喪」的moment。

Acknowledge them,taste them!

( 文章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


這個世界上,寫雞湯的人太多,不差我一個。

於是,我們決定開闢一片土壤,讓人間的「喪」得以有的放矢,釋放,慰藉,解脫。

你也可以留言,把你很「喪」的moments,留在這裡。

人類終其一生所尋找的愛

就在食物里

- Comfort Food -

推薦閱讀:

歷史趣聞和中菜西擺
「小蔥日食記」——開水白菜:川菜原來也有不辣的!
這家雞店的黑卡,雞年快過完了還依然是世界第九大未解之謎
這10個美食名字由來的真相,讓人哭笑不得!

TAG:心理 | 飲食 | 飲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