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無敵:關於成功的思考

世上的難事大概就是不帶功利心地堅持做一件事。——清塵

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能堅持的人不多。——佚名

孫中山先生告誡年輕人不要老想著當大官,要想著做大事。何謂大事?革命當然是大事,其實能把一件事做得比一般人好,甚至最好,就是大事。這件事可以是燒菜做飯、洗衣打掃,也可以是教書育人、發明創造,等等。做成大事,就是成功。比如前者做到了五星級酒店的大廚、金牌家政,後者做到了教授、發明家。

芸芸眾生中成功的總是少數,這固然有天資的問題,但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少有人能不帶功利心地將一件事堅持到底。很少有一件事能一下子就做到完美的,事物總是循序漸進地發展,在發展的初期總是會有不盡如人意之處,這時候往往還不能品嘗到勝利的碩果,無法轉化為名和利。這就要求執行者眼光能放遠,放棄急功近利的想法,潛心鑽研,堅持到底,直到成功的那一刻。很多人做事,往往看到苗頭不好,就半途而廢,這在有名的科學家身上也不能免。

為什麼堅持就這麼難,尤其是不帶功利心地堅持?因為人會算。人做事之前、之中都會算算這件事做成的希望有多大,一旦算出來的希望比較低,往往就會放棄。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任何演算法都是基於已有的數據和經驗,如果相信歷史會不停重演,那這種基於歷史經驗的演算法是可行的。如果歷史不停重演,那未來就可以預知,可是未來真的可以預知嗎?不能。

人是有潛能的,成功人士往往就是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向目標衝刺。因此人可以改變由基於歷史的演算法算出的宿命。如果相信自己的潛能會不斷激發,這就是自信。自信對成功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演算法不計算人的潛能,那這種基於歷史的演算法就不可靠。有句話說,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這「心」就是潛能。但人的潛能不是無限的,所以有些事超出了潛能的極限,就做不成。即使是大人物,也有做不成的事。

成功的關鍵就是算的時候要將潛能考慮在內,做的時候要不斷激發潛能。就像摘葡萄,算的時候要算算自己跳起來究竟能有多高,極限在哪裡。除了做好人好事之外,其他事情都涉及到智力活動。種地要種好也是個技術活。所以,天資是一個因素。好比1米6的個頭幾乎不可能扣籃。這個極限是由天資決定的,但具體到個人身上到底能達到怎樣的高度,就看潛能的激發程度。如果你智力水平中等,那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就在你潛能的極限之外,不該將目標定為這樣的國際性大獎,但通過不斷激發潛能,拿個碩士甚至博士還是可以的。那如何激發潛能呢?換句話說,如何朝著一個目標持續努力呢?回答是要有真愛

仁者無敵。真愛無敵。

人為了心愛之人會殺人放火,常讓人跌掉眼鏡、驚掉下巴,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同樣,當你真正地愛上一件事,你就會全身心地投入,潛能就會得到激發,變成「超人」或「賦能的男人/女人」。

這真愛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很難說得清道得明。但毫無疑問,真愛是一種巨大的驅動力。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李政道先生引用過杜甫的兩句詩來表達心聲,「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原來「真愛無敵」就蘊含在老杜的這兩句詩里。

一個是「行樂」。從事情中發現樂趣,讓樂趣成為汽油。種地是辛苦的,但如果能從中發現樂趣,那種地就會變成事業。學英語背單詞是枯燥的,但如果能從中找到樂趣,那背好單詞就不是難事。就是說做一件事除了要覺得有意義,還要「有意思」。黃賭毒會讓人上癮也是因為人們從中找到了樂趣,讓做一件(合法的)事上癮,離成功就不遠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很有道理。我們的學校教育重在灌輸傳授知識,這不是件好事,學生應該是一個「待點燃的火把」,激發他們對學科產生興趣。《論語》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說到了興趣的重要性。

還有一個是「浮名絆」。人要成功或者不朽,最終看得見的無非就是財富和名聲。名利兩個字紅塵中的人們無法掙脫。絆這個字用得好,人一定要有超越、超脫的心態,「淡泊明志」,才能把事情做好。名利只是成功之後水到渠成的回報,將名利作為做事的驅動力,是不會做好事情的。因為急功近利是一種短期行為,而做大事(成功)是一種長期行為,兩者是不兼容而抵觸的。如今社會上有點浮躁,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做法還比較多,我們真正能在世界上拿得出手的原創東西還很少。真愛的「真」就是指莫要讓浮名和厚利絆住。

這兩條也不是什麼新鮮的道理,但的確是成功的關鍵。認識到了還不夠,還要去做,去實踐。要將認識上升到信念,信念轉化為行動。歸根結底是儘早找到自己的興趣點,設定好合適的目標,潛下心來,莫浮躁,持續發力,激發潛能,直到人老珠黃的那一天。即便到了人生暮年,天不遂人願,到時也可以道一聲「此生儘力了」。

成功,你看時很遠,你做時很近。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天下有心人終能成功。

推薦閱讀:

想成功就一定要懂得「保齡球效應」
年輕時多吃苦,才會有勇氣獨自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
「你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看過啊,那會兒我還沒睡呢。」

TAG:成功 | 心靈雞湯 | 成功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