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音樂家遇見軍事家(三):戰爭

今天我繼續寫貝多芬與拿破崙的故事,戳下面立刻去回顧:

一:開端

二:野心


未避免版面混亂,部分引用語句標有 * …… * (引用語句的第一個字前面標有星號,最後一個字後面標有星號),未標明星號的引用語句均用知乎編輯器中的引用符號標出。文章開頭已說明引用語句的標註方式,請不要再點舉報。

文/巍小調

巴士底(bastille)這個詞,意為「城堡、牢獄」,

而「巴士底獄」的外觀恰好與城堡相似,*它是根據法國國王的命令,按照 14 世紀的軍事城堡建造起來的。*

巴士底獄主要關押政治犯,因此它漸漸地成為了「專制統治與王朝象徵」。

1789 年 7 月 14 日,法國大革命爆發了,

巴黎人民攻佔了巴士底獄,國王被迫讓步,*政權轉移到「資產階級制憲會議」手中。*

拿破崙悉知此事後,心中一陣竊喜,他自言自語道:

「科西嘉的時代到了!」

他要利用法國政策的變革來改變故鄉——科西嘉的命運。

三年後,奧地利和普魯士因仇恨法國大革命,向法國政府宣戰,

由於法國王室貴族紛紛倒戈通敵,對奧戰爭節節敗北,人民對國王的無能倍感憤怒,

1792 年 8 月 10 日,君主制被推翻了,吉倫特派上台,實行了共和制。

1793 年,第一次犯法同盟成立了,武裝進攻法國,

法軍的失利以及吉倫特派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法國人民的不滿,

6 月 2 日,巴黎人民發動起義,推翻了吉倫特派,雅各賓派又上台了。

由於王黨分子為了推翻雅各賓派專政,居然讓反法盟軍進入「土倫港」,

9 月份時,土倫附近的外國軍隊竟達 14000 人。戰事屢屢不順,土倫前景黯淡。

這時候,拿破崙出現了,他本來是去另一個地方執行任務的,正好途徑這裡,

拿破崙來到這裡後立刻被推薦為炮兵指揮官,委以重任,

他仔細考察此地的地形、做出了一系列精確的計劃;

作戰時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士兵們看到指揮官如此勇猛,便士氣高漲。

12 月 18 日,土倫城被收復了。

這個消息傳遍了法國的大街小巷,*拿破崙因這次戰役由一個普通軍官一躍成為眾人矚目的風雲人物。*

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期間,

拿破崙統兵作戰,馳騁疆場,連續 20 年當中親自導演了大大小小 50 多次戰役,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一次又一次奇蹟。

1798 年,*奧地利與法國的關係仍舊緊張,可身在奧地利的貝多芬卻同法國人有著密切往來,

在與他們的交往中,貝多芬傾向共和的感情更加堅定。*

貝多芬在這一時期有一幅畫像,同他後期的那些畫像相比,*這幅彷彿如拿破崙年輕時的畫像一般,*能夠準確地透過那張嚴峻的臉孔,感受到拿破崙的勃勃野心。*

*拿破崙在席捲歐洲,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之時,

貝多芬也被驅使一次又一次地在他的作品結尾處,以火一般的意志追求勝利的願望,不難看出他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理想和主導他思想的君王思想。*

在 1796 年時,貝多芬曾這樣寫道:

勇敢不屈!即使身體虛弱,可我的才華必將得到成功。

25 歲!這不已經到了嗎,我 25 歲了,這一年,我必須將自己顯示出來。

但是,從那一年開始,貝多芬的聽力不斷下降,命運已悄悄來到了貝多芬人生的大門旁。

他忍受著痛苦,用自己堅強的意志不斷與命運作鬥爭。

1798 年底,第二次反法同盟又成立了,法國局勢極為動蕩,早已銷聲匿跡的保王黨又死灰復燃,隨時準備著復辟。

當拿破崙得知此事時,急忙躲避著英國艦隊的攔擊,連夜趕回法國。

當人們看到他回來了,一個個都歡呼雀躍,彷彿勝利的曙光即將到來。

(由於拿破崙在對抗第一次反法同盟時屢屢獲勝,因此他已經成為了勝利的象徵)

其中一位代表還向拿破崙喊道:

「將軍,請您立即去追擊敵人。如果您願意,我們擁戴您為國王!」

1799 年 11 月 9 日,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奪取了最高政權,他說道:

自由、勝利與和平將把法蘭西共和國重新放在它在歐洲佔有過的位置上,只有無能或背叛才會使它失去這個位置。

我們要的是基於真正自由、平等、人民代表制各原則的共和國。我以我的名義和我的同伴們的名義發誓,我們一定能獲得這樣的共和國!

舉國歡騰。

貝多芬彷彿看到了心目中的那位英雄,他那顆追求自由與平等的心彷彿找到了歸宿,

*他希望大家能夠齊心協力建設共和政府,他盼望法國能實行全民選舉,期望波拿巴建立這個制度,從而奠定人類幸福的基礎。*

一位駐法國的維也納大使邀請貝多芬為拿破崙寫一部交響曲,貝多芬感到榮幸之至,便提筆創作出了《拿破崙·波拿巴交響曲》,

*這是第一隻真正的革命樂曲,時代之魂在樂曲中盡情展現。*

但是,偉大的人物一般都會給人民留下一個驚喜。

(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貝多芬傳、拿破崙傳


推薦閱讀:

《拉瓦錫,你真可惜》

TAG:古典音樂 | 法國大革命 | 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