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錯、糾錯、查漏補缺和「錯題本」誤區
把錯題本盲目和僵化的使用,把本來只能適用於特定學習階段的學生的特定課程的、只可以在某些學習過程中使用的、只適合某些思維方法中的、只能在某種心態下、在某學習狀態下才可以使用的「找錯題」、「錯題本」、「查漏補缺」、「差錯糾錯」等,當成萬靈藥是目前學生的普遍現狀。
從學習方法的角度,查漏補缺、糾錯、找錯、錯題本等等,僅僅是學習方法的一小部分。
從學習階段的角度,錯題本比較適用於學習處於中級階段後期的學生。對於學習初級階段的學生,題目都不會做,甚至都看不懂,何談糾錯?
連犯錯誤的資格都沒有!
從學習進階的角度,隨著學習進步的加快,糾錯的頻率、持續性也要發生各種變化。
僅僅僵化的模仿某個「狀元」總結出的支離破碎的錯題本方法,怎麼可能真正的做到「查漏補缺」?
從學習習慣的角度,養成時刻反省自己、有錯就改的好習慣,當然是個好習慣了。但如果走向方面,沒事找事、沒錯還非要找自己的毛病,自己就是一個「錯題本」了:走路都邁不開腿了,更不用說跑了。
所以我說:「你的一切學習方法上的問題,歸根結底,都可以歸入學習習慣裡面」。
從學習興趣的角度,糾結於一種方法、只看一本書,怎麼可能有無窮盡的學習興趣產生?我指導下的學生,每天看書的種類和數量,往往比班裡同學多幾十倍、幾百倍,而使用的方法,則有可能是一般同學的幾千倍。
從思維極限的角度,只有思考無極限,再吸收新知識、融合舊知識不斷的發現錯誤、創造錯誤
從心態的角度,糾結於錯題本、把找出錯誤當成最大的學習目的,很容易出現抑鬱、鑽牛角尖等。比如,明明大概的知道錯還是不錯了,就可以了,非要精準的、可以的甚至義無反顧的去找出自己的錯,很容易陷入斤斤計較、以偏概全的書獃子習氣的泥潭中。
從學習習慣的角度,
所以,我說,使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步的最快。
從學習能力的角度,一個人的找出錯誤的能力、從表面錯誤找到深層問題、由表面看出本質、由一個錯誤找到多個錯誤等等,其本身,就是學習能力強弱的一個重要方面。
也就是說,「筷子夾筷子」:用一雙筷子,可以夾菜,可以夾其他筷子,但筷子能夾它自己么?怎麼可能夾起自己呢?
所以,學習能力差的人,他本來可能就在糾錯能力方面很差,那麼,通過分析錯題本,他能獲得的可能很少。
還有,就是從思維旋渦的角度。
從思維牽引力的角度,你的思維海中的遠處、很遠處、甚至極遠處的思維支腳,你都可以牽引過來。比如數理化生等課程的看似不相關的問題,你都可以想到,都可以用來思考本問題。
再比如英語閱讀時,你「獨創語法」時,如果你陷入了「錯題本惡性旋渦」,你不能、甚至根本不敢自創語法,因為你覺得自己創造的語法錯誤太多,甚至就沒有正確的。
顯然,你即使窮盡一生,確實都未必能創造出比現在的語法體系更好的語法,但是,難道你就不獨創語法了么?
從學習方法的數量的角度,我教的很多學生,可以同時從幾百個學習方法中選擇一個或者幾個,去解決某個學習問題,而你呢?就幾個學習方法,除了聽課、做作業、題海戰術外,就一個錯題本學習方法,其他的都沒有了。
而且你經常陷入錯題本旋渦不能自拔了。就像我用百寶箱來學習,我有一個工具大全,鉗子、扳手、各種螺絲刀、電錶、秒錶、發電機,你能,只有一個螺絲刀,而且只是六棱螺絲刀(錯題本),該用鉗子擰的時候,你也用六棱螺絲刀;該用電錶測電流時,你還是用錯題本。
整個的,你的世界裡,就只有一個錯題本。
你怎能學習好呢?
從「思維拆分力」的角度,
從「重塑思維鏈」的角度,要提高糾錯能力,首先得,就要捨得、就用用於放棄,比如放棄已經記住的東西。忘的越多,你原有的固化的思維鏈,越容易解鎖,你的拖著長長的思維鏈導致思考時的沉重的思維壓力就會大幅度減輕。而如果你僵化的採用流行學習方法下的「錯題本」,結果就相反了。你的原本沉重的思維鏈,就會更加的沉重。
「錯題本」類學習漏洞:
英語選ABCD、英語孤立背單詞、為了精準而放棄其他、僵化的差錯糾錯、怕犯錯。
我的學習方法:
「找錯糾錯」能力強、「找錯糾錯」範圍大、方法多、方法變化多、連貫、續久、頻率高、思維擾動快、思維極限充分: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