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故事——關於供應鏈和庫存的概念

關於供應鏈,從一個捕魚/賣魚的故事說起。

已經想不起在哪裡聽到的這個故事了,也許是我最早想出來的也不一定,10年前就講了第一次了,目的就是為了讓工廠的人知道自己的斤兩。

傳說柯林頓(之前的主角叫什麼忘記了)響應號召,要投身實業,賣魚罐頭到中國,來平衡美中貿易。作為前總統,也得去跑投資呀。好不容易,從銀行貸到了款,一百萬美金/短期,年利率12%。

好了,擼起袖子,開始干吧!

租船,雇水手,出海,打漁,返航,卸貨,找工廠,生產,裝櫃,美國出口,海運,中國進口,賣,賣,賣,收錢,再來,再來,再來,然後公司上市,退休,成立基金會,鄙視巴菲特......

做完夢,我們看看實際狀況是怎麼樣的吧。

首先,錢(資金)也是一種資源,是資源就會有價錢的,這裡錢的價錢就是年利率12%——隨著時間的長短(供應鏈中各種活動的周期),錢的價錢也在變化。我們來看看錢的成本先(1百萬USD):

看到沒有,從借到錢,到收到錢差不多要用1年!當初借到的一百萬美元,不管柯林頓賣魚賺沒賺到錢,都要給銀行11萬多利息。

另外,仔細一看,發現工廠生產的時間很短(2%),標準化的工藝,自動化的設備,所以周期時間短,佔用的資金很少。

所以在供應鏈裡面,生產往往被看作:

weixin.qq.com/r/4D-UzJ7 (二維碼自動識別)

生產的人呢,總是這種感覺

不過整體上看,生產確實是毛毛雨了。

商務談判的時候,把收付款條件/運輸方式變一變,改動3個字母,就能把生產部門幾年改善節約下來的錢省出來(費進去)。

錢除了有價錢外,還有個名詞叫做機會成本。就是說柯林頓借的這個一百萬,不是拿去賣魚,而是拿去炒房地產,能賺到的錢——金錢永不眠的呀。

這麼看來,柯林頓要想賺到錢,那麼怎麼定價呢?我們假設工廠一共做了10萬瓶罐頭,那麼一瓶罐頭至少賣到12.5美元才可以。這裡面工廠的成本只佔2%(資金成本)+2%(固定資產折舊+人工成本)。八十塊一瓶的美國魚罐頭,傻瓜才吃,柯林頓等著破產嗎?

不能,只要把供應鏈改一下,就可以賺到錢了。

如果對於原材料,採用下線結算,對於成品,我們預收定金呢,這樣,我們就能用客戶的錢,直接去付供應商的錢了,不生產,就賺到了。那直接跑路不是更好?——沒有幾個人能像喬布斯/馬斯克那麼有號召力。

對於有品牌的大公司,像蘋果,搞垂直整合,控制供應鏈的全部,像黑洞一樣,吸干行業的全部利潤。

還能怎麼搞?只做上表裡的7---工廠生產。只做供應鏈里的一部分,雖然利潤不高,但是只有資金周轉快,賺的總數還是可以的,社會分工越精細,規模效益就越大,效率就越高。

台灣的一群代工廠,以富士康為代表,專攻生產製造,搞水平整合,大到可以直接和蘋果談判。在這種公司裡面,生產的人才真正有底氣。

還能怎麼搞?做一艘萬噸級的遠洋漁船,在北太平洋打漁,直接在船上生產罐頭,直接開船到廣州,再在南太平洋打漁,生產罐頭,賣回美國。這樣優化了供應鏈的各個部分。但是萬噸遠洋漁船太貴了!!!想想就算了。

還能怎麼搞?做離岸生產,把工廠直接開在廣州,本地養魚,代理銷售。這樣整個供應鏈的結構就被徹底優化了。但是這個罐頭就不是美國罐頭了。

賓士寶馬在這麼干。

還能怎麼搞?不做生產了,直接做貿易,做二道販子,從廣州收貨,貼牌,然後銷售。萬一前面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那就賠死了。

還能怎麼搞嗎?最徹底的方案是,在這個行業內,看看誰做的最好,直接把他收購掉,就一了百了。

把這個供應鏈首尾一連,就成了VSM(價值流圖),想想自己/公司的定位,就知道怎麼改善現有的流程了。

魚還是那條原來的那條魚,游在太平洋里。供應鏈就可能不是原來的供應鏈了,等著你去改變。

關於庫存的概念。

如果直接人工成本3%,與其費勁的提高無數個產品的效率,還不如稍稍改變一下庫存策略來得實惠。

庫存指標模擬

公司為什麼要控制庫存水平,說到底是為了財務指標好看。庫存就是錢,少一毛錢庫存,就多一毛錢的現金流。如果這些庫存是你用銀行貸款「買」來的,你就明白了。

舉個栗子:

某產品,客戶月需求是600個,你公司的日生產能力是200個,客戶月底提貨,這時,你有以下5種排產策略,也就相應有了5種庫存方案:

方案1:沒有任何安全庫存,根據客戶訂單安排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生產,按天出貨。這種方案對付不了流氓客戶和流氓供應商的。

方案2: 按月需求安排原材料的安全庫存(每月1次收貨),根據客戶訂單安排半成品/成品生產,一次出貨。這種對付不了流氓客戶。

方案3: 根據生產計劃安排原材料收貨(每月1次收貨),半成品/成品生產,準備成品庫存,一次出貨。這張能對付一般的流氓客戶

方案4:準備原材料/成品的安全庫存(月)。這種可以對付流氓客戶和流氓供應商

方案5:準備原材料/成品的安全庫存(日)。這種可以對付一般的流氓客戶和一般的流氓供應商

這5種方案中庫存狀況如下圖。

總體狀況:

成品庫存狀況,陰影面積(要注意原材料成本佔總成本的%)

原材料庫存狀況,陰影面積(要注意原材料成本佔總成本的%)

從這些圖裡,我們能看出來,如果能做好供應商和客戶需求預測,我們能將庫存控制在很低的水平(0.48%)。如果做不好預測,兩頭又遇到流氓,那麼庫存水品就直飆到14.25%,之間有30倍的差異。

如果產品的毛利潤是15%,那麼可能全部利潤就都被庫存吃掉了。

所以好的供應鏈策略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能讓生產主導工廠的生產,讓站的高的物流去做才是王道。


推薦閱讀:

12英寸硅晶圓缺貨持續至明年,供應廠商僅限5家
推薦幾本經典的物流相關專業書籍
2.10-賬房先生和算命先生----採購預算和預測管理
1.08-追求合作而非談判
供應鏈可視性是從需求到執行的端到端視角

TAG:供應鏈管理 | 供應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