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的辭彙語言是越來越豐富了還是越來越貧乏了?


去看看《爾雅》就知道現在的辭彙有多貧乏了。


1984這本書裡面講過一些關於語言文字和思想之間的關係,我覺得很對。首先人類所有思考想像和意思的表達是通過文字完成的,人類接收到信息也是通過文字確定的。雖然,通過圖像和聲音可以起到傳達接收信息的作用,因為它們的形式不確定不簡潔所以效率並不高,在經過大腦時它必須轉化成文字以確定它的意思,固定它的形態,以便理解記憶和表達。所以,你可以試一下,在你默讀時,腦袋裡其實在朗讀文字的,然後轉化成想像的畫面。魯迅提倡白話文,原因就是要解放我們的大腦,詞語越多,形容和表達越精準,思維越寬泛,想像力越豐富,越容易交流。而濃縮文字,禁錮文字,其實就是在禁錮人們的思想和文化。人們一直以來都不斷創造新字新詞以表達新的經驗新的感覺,比如最近的,雷,囧,給力……現實告訴我們只要沒有人干預壓制文字,隨著人類社會越進步,字和詞語一定是越來越細分越來越多的。


不得不承認,中文的辭彙一直在萎縮,因為更多的人開始追逐俏皮話(網路語言),大部分人為學習外語疲於奔命,小部分人為了顯擺外語而不屑於擴充中文辭彙。

更可怕的是,中文裡已經存在的精髓,包括成語、習語,且不說新增,已然被大眾淡忘。


當然是貧乏了。整天在網上聊天,說來說去就是那麼幾句;外加一些膚淺的流行語。


社會、科學方面的辭彙越來越豐富,文學方面的語言越來越貧乏。


在看過上海高考作文要求不得使用網路語言想到,4年前,我考大學的時候學校老師也反覆強調不得隨意使用那些辭彙,容易被閱卷老師慘下「毒手」。沒想到,4年之後,仍然有這一不成文的規定。

漢語畢竟存在口語和書面語之分,單從口語角度來說,由於其演變的隨意和傳播自由度較大,人們可以在任何特定的條件下根據漢字本身的多義性進行造詞、造句。一定程度上,這種情況增多了漢語辭彙使用的數量,自然讓人覺得語言豐富起來。但是隨著一些辭彙長時間不被使用或已失去可用性,那麼也會逐漸退出。這樣一來,僅從數量上便無法確定漢語到底豐富了沒有。而從漢語辭彙的內涵上講,因為時代的變化,很多辭彙附著的含義因此得到相應的變換。一些含義遭到新社會的逆轉獲得新的詮釋,也算得上一種豐富。

在書面語言上,這種豐富的演化過程似乎慢了很多。作家雖然會對文本有所處理試圖創新,會在某個詞語的使用點上賦予它全新的寫作目的和內涵,但是他們也並不想打破某種已經成型幾千年的東西。至少這個時代的作家,很少能再出現80年代中後期先鋒作家那種純語言實驗性寫作了。如果說豐富,我覺得,這種書面語言是在長短句上進行了一定的豐富而不是對於單一字、詞的豐富。


哪來的「我們」呀,這不都看各人嗎。


辭彙貌似越來越豐富,但很多語義被傷害了。

一些網路上很流行的用語在損耗原詞的韻意。比如「小清新」傷害了「清新」;「人生若只如初見」好好的一句話被用俗了;「浮雲」本來還挺美的,現在,唉~~~很多原本好好的詞,因為網路的濫用而不敢願再寫了


語言辭彙的貧乏與豐富不是重點。能不能清楚地表達意思才最重要。


網路詞,外來詞,越來越多,這是增

傳統成語、非常用字接觸越來越少,這是減

君不見,每年有多少份年終總結是以「時光荏苒,伴隨著新年的鐘聲……」之類的語言開頭的。


是貧乏了


量富,義貧。

量富無需解釋了吧。義貧是說,語義普遍淺薄化,單一化。


被代表的一群人人竟然很不高興。得了最多票數,實在不知道怎麼回事。但是真的覺得現在的語言和辭彙,太貧瘠了。一個傷不起都能大火特火成為日常俗語,可見不是一般的傷不起。請摺疊吧


當然是增加了,畢竟說的是「我們」,很多辭彙語言都被記錄下來,是否增加,可以看個體。


越來越枯乏。因為流星語言太多,多了就膩了。然後就耳朵聽著不舒服了。所以還是要回歸原本。


詞典中的辭彙越來越多,頭腦中的辭彙越來越少。

為什麼?

因為自我消費的太多,自我沉澱的太少。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