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平台和物流生態圈,現在還有機會嗎?
理想總和現實有巨大的差距;理想中每個人都有成為馬雲、馬化騰、劉強東或當下各路明星的可能,但現實是馬雲們的成功只是寥寥數人而已,他們的成功有其時機、膽魄、人脈圈/團隊甚至運氣的諸多影響因素。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物流平台、物流生態圈的建設,物流平台和物流生態圈要有一些條件的。
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視角來看物流平台、物流生態圈的事,那就是項目管理思想,一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對時間、成本、質量三方面的良好把控。
也就是:
時間/時機上:是否是窗口期和很好的機會點或區間;做這個事花費的時間要多長?
成本上:這個事投入多少?是否要燒錢?資金量充足嗎?引入外部資本後,是否還能堅持原定的發展方向?
質量上:在時間窗口、成本上都OK或差不離了,那麼,我們建設的平台或生態圈最終的競爭力如何?是否能形成壟斷或絕對市場控制?商業模式是否能持久?贏利模式是否明朗?
結合成功的條件和項目管理三要素,我們來看看當下的物流平台或物流生態圈的市場格局,有個大概的判斷:無論是互聯網擅長的車貨匹配平台,還是近兩年紛紛進入的物流車後市場,還是基於物流的SAAS平台,都已是紅海市場,同品競爭激烈。
物流平台或物流生態圈當下的市場格局大約有三種
A類,資本助力下的頭部平台:這少數的幾家物流平台,在差不多的時間節點進入,面臨相同的市場機會,在資本多輪助力下,投入的成本同樣巨大,通過燒錢、市場拓展,已佔據了相應細分平台或多元市場的頭部,品牌認知度高,平台規模、用戶數、客戶數、經營數據初具規模,建立了一定的生態圈效應;這個平台市場已多輪洗牌,同品競爭慘烈;市場格局正在由競爭走向合作、合併;前不久車貨匹配領域的運滿滿和貨車幫的合併就是一例。
B類,從早期物流服務細分領域深化成的平台或生態體系:這部分物流平台起步早,早期專註於物流服務市場某一細分領域,隨著客戶需求變化、市場變化和技術的發展,逐漸演化成綜合性的、服務於產業鏈的平台,客戶基礎相對紮實,商業模式邏輯相對穩定,不似頭部平台那樣燒錢和大力度的市場拓展;對這類平台來說,可以走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做深做透物流服務的相應領域,主要是盤活存量、深挖存量資源,在產業鏈條垂直化上深度發展;現在可以看到的是,平台可以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領域儘早佔位,每一個領域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時機和時間點對大家都是平等的,關鍵在於是否看到、是否及時進入,這關係到後面若干年的企業市場位置。
C類,普遍參與者、新進入者和待進入者:對大部分物流平台或物流生態圈來說,目前時機已不在,成本投入太高,壁壘已被A、B類佔據;最好的結局是轉移賽道、發展特色化、區域化業務或退出,集中優勢資源,進入更細分、更專業的領域,成為新的佔位者;前面提及的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領域對有志物流平台、生態圈參與者同樣是個機會。
小結
做一件事、干一個事業都要看時機是否合適,判斷將要投入的成本是否能接受,在時機和成本基礎上,還要考慮出來的結果是否質量出眾,能否長期吸引住客戶、用戶。就當前市場格局來看,已入局的物流平檯面臨殘酷競爭和洗牌,會從競爭走向合作、連接、共享,還要做差異化,做深做透鏈條,形成頭部效應;對普遍參與者、新進入者和待進入者來說,物流平台和物流生態圈的窗口期基本已關閉。
蕃茄打激素會加快成熟,資本就是物流平台或生態圈建設的「激素」;物流平台不是一朝數夕可構建,生態圈也非短期靠人力、資本就可以形成;平台和生態圈的構建和形成都是長期的、不斷試錯、逐漸演化才可形成;其如人類之進化,從猿猴經過數百萬年逐漸天演地造才進化為智人、現代人。
在構建物流平台、打造物流生態圈時,先要有長期堅持、逐漸發展、穩打穩紮的立足點,然後還要考慮這些事的時機、成本和質量成果如何。
推薦閱讀:
※漫談物流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互聯網和互聯網+物流
※物流平台建設模式之一:互為平台模式
※找鋼網模式對我國物流信息平台建設的一些借鑒
TAG:物流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