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關於電影研究的小和大

作為一個電影研究在讀的博士,看到最近畢導的大作在知乎等各個平台被罵出了花,又想到自己的研究和即將開始的學術生涯,突然有很多事情出現在腦子裡。

說道關於電影研究的小和大,小指的是作為一個學者,要把自己看小,這是學術態度問題,大指的是格局要大,研究的內容不要只局限於屏幕之內,這兩者又是互相連接和補充的。

首先就是關於一個學術態度的問題,此所謂小。畢導的大作由於我在國外,還未親眼得見,雖然他這件事上值得吐槽的點太多,但是我特別關注的點在於,他打出了北大博士的頭銜,電影學博士,言下之意:北大的博士,天之驕子,又是電影學的,能人中的能人,專業中的專業,作品肯定無可挑剔。是的,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豆瓣有史以來最低分名不虛傳。的確,且不說電影學博士是不是就一定能拍得好電影,畢導的勇氣是十分可嘉的--在同一個學院里,就算是差不多的選題,方向不同,老師同學一般都不敢貿然評判,理論與實踐領域,差的多遠的兩件事兒啊,居然就這麼順理成章了?

我所見過的學者,越是有名望的,有才能的,越是把自己看「小」。在本科的時候有個教授曾經說,在學校裡面,昂首挺胸,自我感覺最良好的肯定是本科生,有點畏首畏尾的可能是研究生,低著頭走路,說個話發個言都要猶豫半天的是博士生--這是因為,越是到學術的上層,越是知道自己的局限,越是知道超出自己研究之外還有廣闊的宇宙。一個博士,一個學者,可能究其所有的精力都無法完全解決一個問題,這所謂「小」,也就是人的渺小,正是因為這種渺小,所以才要謙卑,才要知道自己的不足。而那種天不怕地不怕的,顯然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位置的。

其次,再說說大,其實正是因為大,所以才襯托出人的小來。傳統的電影學研究對於電影的敘事技巧,畫面等等比較關注,這也是普通人眼裡認為的電影研究。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我雖然是在做電影學研究,但是並不是傳統的電影學研究,而是類似一種媒介政治經濟的研究,這種跨學科的研究比較少,也算是把一個比較狹窄的學科--電影學和其他的學科相連。我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做的項目和課題都不是純的電影研究,如果一定要說,更像是電影產業研究,有的人會覺得這種研究是類似於用經濟關係研究藝術,就是一個大寫的「俗」字。一開始我和他們都是互相瞧不上對方的研究,但是後來我想通了--對方研究的課題,正是你所不知道的宇宙,即使他們所研究的東西我不懂或者我不熟悉,但一定一定要尊重,他們只是把這些連向了另一端,我可能畢生也無法完全了解的一端,至於他們瞧不瞧得上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了。

說到這個小大之辯,我發現學者其實是一個極其需要耐性和心性的職業,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謙卑,務實的態度,這一點許多人都做不到,也因此,學者將是一個很孤獨的職業--畢竟我是一個今天荷包蛋翻了個面沒用鏟子都要發朋友圈說的人,看來這是任重而道遠。

推薦閱讀:

如何緩解讀博中反覆抑鬱的癥狀?
全家都是博士是種怎樣的體驗?
作為低顏值的PhD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非行業內大學的機械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去航空航天系統有沒有前景?(或者說有沒有限制)?
審稿人要求論文作者引用審稿人自己文章的這種行為可恥嗎?

TAG:電影 | 博士 |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