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里,為什麼地球文明總比外星人的文明落後?
在電影或者文學作品中,所有的藝術創作都是需要情節支持,有起承轉合,在中國戲劇理論流行一種說法:沒有衝突就沒有戲劇。
早在古希臘時代,亞里斯多德在著名的《詩學》中提出「戲劇家們的苦衷在於如何能創作既有戲劇性又能合情合理的戲劇,那便是尋找突轉和發現兩種手段」,同時進一步解釋說「發現指處於逆境中的人發現對方的仇敵關係」。
電影本身就是一種戲劇的展現形式。電影的目的是為了給觀眾呈現一個完整的故事事件。在事件的發生過程中,展示衝突,有起承轉合,構成一個完整的鏈條。而衝突有幾種劃分方式,廣義的戲劇衝突,是主人公或人物的意願和行動也叫做動作受到了阻礙,以及受阻礙後他的應對勢態。包括三種衝突:
人與自然力的衝突,狂風暴雨、泥石流等;
人物與人物的衝突;
人物內心的衝突,即糾結。
在一些科幻片中,衝突如何彰顯呢。就是需要將外形文明和地球文明形成衝突,而衝突要具有故事性的話,必須要有強弱之分。人類始終是故事的主角,在人類發展的歷程中,總是不斷的在標榜以弱勝強,才能更有張力和故事性,情節起伏更能吸引眼球。如果在設定中外星文明落後於地球文明,地球文明碾壓了落後的外星文明,在故事情節上來講,沒有強烈的衝突效果。
有很多經典的科幻片的情節都是外星文明入侵地球,妄想殖民地球,而地球人在某個英雄人物的帶領下,經過艱苦的戰鬥,終於戰勝敵人,取得最後的勝利。雖然情節老套,但是經久不衰,並且誕生了很多經典影片,如:ET;星際穿越等。
具有關資料顯示,宇宙誕生於150~200億年以前,地球的形成時間大約在45億年左右,科學界有專家提出,我們現在的地球文明肯定不是第一代地球文明,在我們之前,最少還應該有3至5代地球人。
因此,我們可以假定,在宇宙誕生最初的時間,就已經有些星球誕生了智慧生命,他們產生文明的時間比我們早了100億年左右,也許,我們就是他們撒下的文明種子。假設地球沒有進化出現代人類,那麼,45億年的時間,也足以進化出其他類型的智慧生命。正如我們人類社會一樣,一個三十歲的成年人與十歲的孩子相比,社會經驗與智慧差距一定很大,但如果是五十歲的人與三十歲的人相比,差距就幾乎沒有了。所以,隨著地球文明緩慢而穩定的成長,最終會與那些古老的宇宙文明比肩,我們人類的優勢在於生命的循環,每一代新人類誕生,都會給這個地球帶來新氣象,新思想,和科技的進步,其他宇宙生命未必都有這樣的優勢所以,外星生命科技的先進對於我們來說只是暫時的,我們只需要穩定的生存環境而已,我們缺的僅僅是時間,給我們足夠的成長時間
這是一個好問題,幾乎好萊塢的電影幾乎都是這樣子的劇情,外星人的科技總會比地球人要發達。
我們可以看到《獨立日》《洛杉磯之戰》等等,無一不是地球人被打的落花流水之後才會慢慢最終崛起,總之前提一定是人類被入侵的差不多為前提。
我們可以來理解一下為何要這樣做:
以當前人類的科技來說,還不具備外星征戰的能力,即便是有了空間站和宇宙飛船,也無法輸送大量的兵力,當然《阿凡達》這樣的科幻片屬於例外。
外星人入侵地球這樣的主題大多發生在美國好萊塢大片之中,而美國又是英雄主義色彩籠罩著整個國家,比如《蜘蛛俠》
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
我們這樣來理解一下,《比特林恩的中場戰事》這樣的電影在美國口碑評價並不是很高,原因是《比特林恩》中,否定了美國式的英雄主義,更多的是對於個人理想的追求,所以我們可以想到,好萊塢大片推崇的個人英雄主義的絕對正義也可以理解。
美國是一個種族眾多的社會,他們希望有一個英雄可以帶領他們走向成功,而好萊塢科幻大片同時加上一個可以說得過去的劇情,再加上一個英雄,絢麗的場景,不僅可以吃透美國,甚至成為全世按界的大片,畢竟誰都不討厭英雄是嗎。
事實上,美國的科幻片也有人類入侵的案例,不過同樣是以英雄拯救弱小為前提的。
比如《阿凡達》,
阿凡達講訴了人類入侵一個礦石星球的故事,最終男主幫助弱小的被入侵種族成功阻擋了公司的侵略,同時的英雄,同樣的故事,只不過是故事主角顛倒了一下而已,
其實都是換湯不換藥的,這都是好萊塢大片一如既往的作風。
人類對外星人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在很多影視作品裡,人類已經和外星人大戰了無數個回合,絕大部分都以人類的勝利而告終。在電影中,不管人類開始多麼落後,都能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完成絕地大反擊,把外星人趕出地球。幾乎在所有的電影里,人類都是處於劣勢的,科技樹被外星人甩開好幾條街,但最終,人類依靠原始的科技依然戰勝了強大的外星人。為什麼所有的電影都喜歡把人類放在一個劣勢的地位呢,因為這是藝術創作的需要。
一、需要衝突
在所有的科幻電影里,都必須存在一個主要的衝突,而大部分衝突的來源,都是外星人要入侵地球,要讓人類滅亡。試想一下,如果外星人千里迢迢的來到地球,發現地球人的文明甩自己幾條街,那心裡必定是1萬隻草泥馬奔騰而過呀。不要說侵略地球,怕是會被地球人打得跪地叫爸爸。而且,既然能千里迢迢通過星際旅行來到地球,那他們的文明絕對比地球要高很多,不然早死在來地球的途中了。所以,外星人要侵略地球,在電影中的設定必須是比人類的文明高出好多等級,強大的欺負弱小的,這才能叫侵略。二、劇情的需要
既然之前的設定成立,外星人要來侵略地球,如果地球人輕而易舉的就取勝,那這個電影是爛片已經確定無疑了。為了能夠凸顯人類的智慧和力量,顯示出人類在宇宙中的與眾不同,地球人就必須以弱勝強,以少勝多。而且人們也更願意去看,被強者欺凌的弱者,通過自身努力打敗強者而翻身的故事。所以在電影里,地球人必須先被外星人狂虐,在生死存亡之際,地球人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通過各種狗血的方式,將外星人打回老家。這樣的電影才能更吸引人。我想,絕大部分觀眾都不願意看到地球被滅球,或者地球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趕走外星人,導演們都也不會去這樣拍。(註:圖片均來自網路,如若侵權,請聯繫告之,我會把侵權圖片刪除)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一方面題主發現了電影屆有關外星人的題材,一般都是外星人入侵而不是我們向外星殖民,比如獨立日,地球停轉之日,科洛弗檔案,第五元素,異形,等等。另一方面題主也發現了電影里的假設都是外星文明比我們先進的。我覺得這個現象既有理性思維的原因,也有電影的偏好的原因。
首先,除了星球大戰,星際迷航,安德的遊戲等這一類完全是遠未來世界的故事,很多與外星人有關的科幻電影總是以現實為基礎的。以現實為基礎有這樣一些好處,它能夠讓觀眾產生代入感,讓觀眾更容易地融入到電影帶來的故事和氛圍中。而以現實社會為基礎,就有這樣的問題,那就是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並不足以殖民外星(最多也就是在火星上種個土豆),也不足以發現地外文明。而我們能夠遇到外星人,一定是因為外星人來到了地球而不是被我們發現。能夠克服時空的距離來到地球的外星文明,顯然是比我們要先進好好幾個檔次的。
其次,外星人入侵類的電影本身帶有災難片的特色,這是大部分觀眾喜聞樂見的。大部分人恐怕也不是太喜歡看人類向外星文明擴張的情節吧,因為這是帶有諷刺和思索意味的。但是也不排除這樣的電影類型存在,比如著名科幻電影阿凡達。
最後,如果發現了一個還處於原始社會的文明,以此為基礎展開故事,顯然是比單純地說一個外星人災難片要有難度的。因為這樣說不好就跟看美洲殖民迫害印第安人沒有區別了。如果沒有先進的外星科技作為看點,顯然是不太容易說自己是科幻電影的。
有例外,比如阿凡達?
星際穿越?人類都從四維空間回去了,探訪的星球還沒產生智慧生命。之所以要把人類寫得這麼弱,為了製造矛盾,烘托危機感,然後英雄出現,以弱勝強……因為我們人類從來沒走出過地球,能進行星際旅行的物種,一定比我們先進……
電影里的外星人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外星人來到地球,這種外星人肯定要比地球人先進,不然怎麼能來到地球。
另一種情況,是地球人到其他星球遇見外星人,這種外星人一般要比地球人落後,例如《阿凡達》。
因為我們對外星人的認識畢竟還停留在猜測的層面,人對未知的事物有敬畏的心態,所以在電影中外星文明更先進
最後不還是地球贏了么,你看這個邏輯
推薦閱讀:
※科幻電影《銀翼殺手》為什麼被奉為神作?
※《星球大戰》這部電影評價怎麼樣?
※據說這五部電影諾蘭要求所有《星際穿越》主演必須觀看
※從東京賽博朋克街景到人工智慧危機 | 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