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系車之前 最好先活動一下腦子

雖然因為薩德事件,韓系車搶了日系車的風頭,但大家在抵制韓系車的同時,並沒有忘記抵制日系車,很多人依然打心眼裡瞧不起「日韓系」。

日系車在中國逐漸成為一個敏感話題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主要原因是因為中日關係惡化,並且爆發了一些較為極端的抵制日貨的活動,很多人在買車的時候也都在糾結到底應不應該購買日系車,今天鄙人就來通過自己的一些認識來談一談關於抵制日系車和日貨的那些事兒。

抵制日貨

其實抵制日貨這件事在中國由來已久,時至今日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只不過大部分時候都沒有辦法將日貨完全清除出中國市場,抵制日貨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但是最初抵制的範圍和規模都比較小,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抵制日貨當屬1919年的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之所以抵制日貨,原因大家也都很清楚,巴黎合會日本勾結各國列強將德國在山東的利益轉讓給了日本,於是舉國憤怒。當時提出的口號是對日貨,不買不賣不用。但是抵制日貨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有很多專賣日貨的商家就沒法兒支持,因為人家一家老小也得吃飯,你們抵制日貨,人家的生路就斷了,所以人家只能是照賣不誤。於是乎當年的中國發生的最極端的抵制日貨的行為,叫做「跪哭團」。「跪哭團」就是一群人披麻戴孝,專門就跑到日貨店門口痛哭流涕,的確對於日貨的銷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多說一句,相比之下看看咱們今天的中國,前兩年發生的反日遊行之中,居然有人因為開日本車被咱們自己的同胞打成殘廢,我只能說這種所謂的「愛國者」無知且無恥,民國時期的民風比今天中國的民風純良的多。

第二次抵制日貨,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中日全面開戰,大量的政府首腦以及各界名人奔走呼號,呼籲大家抵制日貨,購買國貨,但是即使是在這樣嚴峻的時期,日貨也沒有被徹底抵制。大家可能會好奇,怎麼連抗日戰爭這種如此特殊的歷史時期,日貨居然也沒被完全抵制。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商業法則之中有一個顛之不破的定律,同等價格質量可靠的賣的好,同等質量價格低廉的賣得好,老百姓要生存,當你連吃飯都成問題的時候,你是顧不上買什麼貨了,只能購買價格低質量好的,日貨恰恰就做到了這一點。

說來可能有些感慨,日貨真正被徹底驅逐出中國市場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新中國一建立,什麼貨都沒了,甭管您英貨、德貨、美貨還是義大利貨,統統甭想進入中國(有點諷刺哈?)。

但是改革開放以後,大量的日貨湧入中國市場,無論是電子產品、服裝、化妝品、煙酒、食品還是日用品等等,可以說是全面的進入中國商業的各個領域,那個時候我們不僅不抵制日貨,反而以使用日貨為榮,那時候咱們的口號叫「一衣帶水」,而且日本政府確實大力的支持了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中國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無息貸款。在眾多的日本商品之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今天的主角,日系車。

日系車的愛與恨

我們為什麼喜歡買日系車呢?其實不光是咱們愛買,日本本土就不用說了,歐洲人、東南亞人、非洲人以及拉美人,尤其是美國人,都對日系車鍾愛有加。

日系車價格確實便宜,尤其是跟眾多的歐美品牌相比。日系車皮實耐用,不愛出毛病,不嬌氣,不像很多歐美車,到了一些貧瘠之地,稍微喝點差油就容易水土不服。另外,日系車普遍好開、上手快、乘坐舒適。這都是日系車得以暢銷的原因。

不過目前中國很多人都在詬病日系車鐵皮薄,車身重量輕,安全性太差。這種說法真的非常外行,決定一輛車是否安全的關鍵在於一輛車的骨骼,也就是鋼架結構,只有鋼架結構才能夠決定你在被撞時駕駛室是否會變形,而車身的鐵皮是決定不了的。

還有如果說車身重量能夠決定車輛安全的話,那全新賓士s、全新路虎攬勝以及全新寶馬7系等等新一代車型,為什麼要進行大規模的減重呢?為何要採用全鋁車身和全鋁發動機呢?車輛減重是未來汽車發展的大勢所趨,況且日系車真的很輕嗎?

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福特銳界和豐田漢蘭達在中型SUV市場之中是掐的最凶的一對兒,這兩款車的2.0t高配車型的重量分別是銳界2060公斤,漢蘭達2070公斤,身為日系車的漢蘭達居然還比銳界重了10公斤,需要注意的是銳界的尺寸還略微比漢蘭達大了那麼一點點,所以有時候事實勝於雄辯,沒有經過調查就不要妄下結論,都說美系車比較重,但是事實證明同級別的美系車不一定就比日系車重。

很多人說日系車發動機技術陳舊,連渦輪增壓都沒有,這種說法也同樣是源於對汽車行業的不了解。首先,渦輪增壓並不一定就比自然吸氣更先進,這本身就是兩種並駕齊驅的發動機技術,並沒有誰比誰高明之說,馬自達的創馳藍天或者本田的地球夢想雖然是自然吸氣,但是在業內依然表現出了頂尖的發動機技術水平。其次日系車不是沒有渦輪增壓,日系車企擁有非常深厚的渦輪增壓技術儲備。

本田早年間因為在F1賽車發動機中大肆使用渦輪增壓技術,導致其它車企所研發的發動機根本無法與本田相抗衡,1989年國際汽聯被迫修改賽車規則,規定所有F1賽車不得使用渦輪增壓,只能使用自然吸氣。

日系車之所以不願意在民用車之中使用渦輪增壓主要源於日本人謹慎保守的性格,日本人認為自然吸氣完全可以滿足民用車的使用需求,而且自然吸氣技術相對穩定,對油品的要求也較低,後期的維修保養也相對實惠,而且事實證明渦輪增壓並不一定就比自然吸氣省油,綜上所述日系車覺得沒有必要將渦輪增壓技術應用在民用車上。

但是礙現在於中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日系車不得不使用渦輪增壓技術了,咱們中國政府向來比較簡單粗暴缺乏智慧,西方國家收取排放稅是按照一輛車的碳排放量,而咱們中國收取排放稅直接按照排量,確實省了他們政府不少事,可惜的是對於汽車排放真的有益嗎?實際上一台1.5t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碳排放量甚至要高於一台先進的2.5L自然吸氣發動機。

中日歷史糾葛

借著今天講日系車這件事,我順便來探討探討中日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和仇恨問題。中日之間自改革開放以來,很多年一直關係不錯,怎麼近幾年關係突然急轉直下了呢?其實始作俑者是美國,1951年,美國在未與中國商榷的情況下,私自與日本簽訂了《舊金山和約》,1971年,美軍撤離時將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交予日本,至於釣魚島的主權美國卻隻字未提,更可恥的是1996年美國政府發言人表示美國既不支持也不承認任何國家對釣魚島的主權主張。

前些年美國的重心一直放在歐洲,無暇東顧,可是近幾年美國制定了重返亞太的戰略部署,那這個時候當年釘上的這顆釘子自然就派上大用場了,美國可以利用釣魚島這顆釘子在中日關係上大做文章,別看日本是它的小弟,但是其實它既不想看到中國強大,也不想看到日本強大,所以只要中日互相爭鬥就都必須倚仗於美國居中調停,如果中日之間和平共處、互惠互利,那對美國的國家利益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不利影響,所以一個小小的釣魚島對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居功至偉,因為鷸蚌相爭,得利的當然是漁翁。

「南海仲裁庭鬧劇」更是證明了美國政府用心之險惡,菲律賓也好,台灣也好,韓國也好,日本也好,不過都是棋子而已,它們即使想成為主角,也不具備成為主角的能力。

戰爭沒有道義只有勝敗

現在有很多所謂的愛國人士和激進人士打著中日仇恨的幌子,大談自己如何如何愛國以及中國應該發動對日戰爭,我只想說你們不了解戰爭,你們也不懂得戰爭的慘烈。很多人說日本人侵略中國,所以我們就應該仇恨他們,那我反問了他們一句,中國人侵略別的國家,你又該作何評價呢?

電視劇《羋月傳》中所說的巴國和蜀國大概就是今天的重慶和四川,在那個時代今天的重慶和四川是完全獨立的主權國家,可是就因為他們弱小,所以被秦國滅掉了。弱肉強食,沒有人會去憐憫它們。沒人說秦朝不是中國吧?那咱們中國人對咱們自己的侵略行徑是否應該感到可恥呢?

唐朝鼎盛時,曾設立安東、安北、單于、安西、北庭、安南六大都護府,分別位於今天的東北、內蒙、新疆以及越南等地,有人說這幾個機構是地方行政機構,但是實際上它們是軍事機構,跟今天美國布置在世界各地的軍事基地十分相像,這幾個區域在當時並不能完全算是中國領土,唐朝政府也並沒有做到完全控制當地,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當地卻發生了好幾次都護府最高長官帶兵攻滅當地小型國家的惡性事件,那請問別人的領土上憑什麼你要建立軍事基地呢?屠殺當地百姓並掠奪當地財富,有誰能夠保證有朝一日中國強大之後不會再次這樣做呢?今天的美國不就是如此嗎?

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許世友將軍在攻佔諒山之前曾下達命令,天亮以前,整個諒山都要夷為平地,一間房都不能留。於是無數顆炮彈將諒山變成了廢墟,會有中國人為那些在戰爭中被炸死炸傷的越南老百姓去懺悔嗎?

以上的這些例子只是茫茫歷史長河中的冰山一角,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篇幅有限,在此不在一一舉例。

我認為看待歷史應該客觀公正,你弱小且落後,那別人就會侵略你,強權即是真理。毛主席曾說「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德國著名首相俾斯麥也曾經說過一句名言,「政權是由鐵和血組成的」。只要你有實力,沒有人敢招惹你,只有自己強大了,別人才會忌憚你和尊重你。

話說回頭,個人認為抵制日貨沒有問題,但抵制之前,最好先活動一下腦子,好好思考思考。

抵制需要文明、需要理智、需要智慧,不需要人云亦云,不需要當鍵盤俠在網上肆意謾罵,更不需要傷害自己的同胞、成為豬狗不如的「愛國賊」

我們對於事情的看法應該採取更加透徹更加宏觀的眼光,我所希望看到的不是大量的中國人用抵制的方式來對抗日本商品,而是有一天在日本市場上出現大量的日本人來抵制中國商品,到了那一天,中國才算實現了真正的成功與復興。

「車市白話文」原創,抄襲必究。

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

推薦閱讀:

TAG:日本汽車 | 抵制日貨 | 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