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為什麼不能複製矽谷?

原文發表於《證券時報》專欄 2017.5.15

最近讀到一個數據,說深圳的專利數量已經是上海的兩倍多。這不由得讓我非常吃驚。因為作為一個在上海教書十年的海歸,我一直對上海印象頗好,這裡有全國數一數二的好大學

,復旦交大同濟,外地學生不是很為能夠進入這些好大學引以為豪嗎?怎麼有著數十所全國最好大學的上海,會那麼沒有創新能力呢?

後來又讀到一個數據,說全國現在互聯網創新能力最強的三個城市是北京深圳和杭州,其中增長速度最快的當屬杭州,

也沒有上海的份!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矽谷是世界高科技園區,集中了當下全世界最頂尖的高科技大公司,比如蘋果、谷歌、FACEBOOK、特斯拉等等。但是矽谷最開始能夠成為高科技企業落戶的首選之地,不是因為有這些大公司,而是因為附近有好大學:斯坦福和伯克利。所以,我們二十年前議論中國高科技園區的時候,北京中關村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那裡也有北大和清華嘛!

直到十年前,深圳還被人追問:為什麼被拋棄?而十年前的杭州,除了一個免費的西湖博人眼球之外,還有什麼呢?所以要理解中國特色的創新型經濟,不能照搬照抄美國經驗了。

美國全國都早就建成了統一的市場經濟,法治環境也是全國統一,沒聽說過在矽谷保護知識產權,但是到了紐約就支持盜版了。也沒聽說,在紐約的股票交易所裡面的投資客不願意把錢投到西部去,就是擔心到時候被西部政府國有化了的。所以,高科技企業的選址問題,主要集中在人才優勢和科研機構的外溢性。

但是在中國不一樣。雖然市場化改革堅持了三十多年,各地政府對於市場化的理解還是有不同的。特別是對比沿海地區,內陸官員的素質和政府機制的落後,不言而喻。中央一直強

調振興東北,但是二十年間投入不少產出有限,一個被經濟學界廣泛詬病的就是東北的市場化程度不高。現在有人統計,東北的人口是流出的,大量東北年輕人南下求職生活,即便東北

有全國最好的985大學,又怎麼能夠培育出高科技企業呢?

而深圳作為特區,其市場化程度本來就好,雖然沒有一流的大學和科研院所,但是能夠依靠靈活的市場化機制吸引北方一流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所以才可能成就現在的高科技中心城市。

而杭州的成就或許還真的就是因為那一汪清水。因為就科研院所來講,雖然杭州有浙江大學,但是整體實力和上海比,遠遠不如。很多人都覺得浙江過去三十年的發展,最落後的就是高等教育。兩倍於上海的人口,只有一所拿得出手的985大學。所以如果說杭州的成功是因為浙江大學,那麼我們不能解釋為什麼上海沒有比杭州表現得更加出色。

另外一方面來講,浙江的市場化程度很高,這是不爭的事實,作為省會城市杭州,當然在這一點上也不會很差。但是這不是杭州能夠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因為杭州不是深圳。想到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沒有人會在十年前說到杭州。

杭州能夠在創新型經濟中成為舉足輕重的一員,和它領先全國的居住環境密不可分。高科技企業本質上是高科技人才的集合。居住環境是人才落戶的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吃得不好,可以運過來,住得不好,那麼只能用腳投票:離開。十年前,杭州在全中國率先免費開放了西湖,十年後,又在全力治理錢塘江沿線400公里的環境,俗稱「五水共治」。山清水秀才能吸引鳳凰築巢。

所以,雖然沒能夠照搬照抄美國的成功經驗,但其實背後的激勵機制還是一脈相承的。要轉型為創新經濟,想要振興地方經濟,說到底是看你有什麼特別的優勢去吸引人才落戶。差異化競爭原理不光是適用於企業,也適用於一個地方。故而上海定位於金融中心,未必非得要揚短避長去建矽谷不可。

推薦閱讀:

經濟歷史上的一場百年對決
妖女瑟西給低頭開車族們的建議
羊群效應

TAG:經濟學 | 經濟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