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前人得失

前人得失

現在的歷史課本都把商說成是一個朝代,稱之爲商朝。

這是一個愚不可及的概念性錯誤。

商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國,更不可能是一個帝國。

商只是一個城邦國家。

除了像歷史小說《史記》這樣的文學作品之外,嚴肅的史籍記載的商,從盤庚遷殷之後就一直居於大邑商,也就是今天的安陽。

商人曾經四處征討,但從未在其他城市建立起有效的統治。

迄今爲止的考古發掘,也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證據,來證明商人,曾經在任何一個除大邑商之外的城市,有過有效的統治。

可以斷言,這樣的考古證據今後也不可能出現,除非是僞造。

除殷墟之外,國內其他地方也有甲骨卜辭出土。

根據安陽殷墟博物館的統計。

陝西省六地有甲骨卜辭出土。總計327片,1517字。

然而這是周原甲骨,出自夏人和周人之手,而非商人。

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四省市六地有甲骨卜辭出土。總計12片,55字。

這些甲骨卜辭可以看作是商國軍隊征伐的軌跡,而不是其統治的疆域。

如果是一個長期被商人統治下的城市,怎麼可能僅只留下如此少得可憐的一點印記。

同樣,帶有文字的商代青銅器也在多地發現。

這些青銅器是商王贈送或賜予其他方國的物品,並不能代表對其他方國的有效統治。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古代典籍的記載,還是後世的考古發掘。除了殷墟商城之外,再也沒有商人有效統治的第二座商城。

商人的軍隊曾經南征北戰。武功之盛,一時無兩。

但商人卻沒有建立起一個像後世周朝那樣幅員遼闊的國家。

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商人沒有一套管理戰敗方國的有效手段。

西方人開疆拓土,依靠殖民。

而商人所謂的殖民是內向的。

商者,從辛從內或從口。辛者,罪也。內者,內部也。商者,謂罪人入於內也,乃爲罰罪之所也。

商人把戰敗的其他方國的高層貴族都擄到大邑商,該殺的殺,剩下的作爲人質。

商人也許是希望藉由這些貴族來控制戰敗的方國。但效果可以說滿盤皆墨。

帝乙帝辛兩代商王,前後六十年,依然無法征服東夷諸國。並由此導致國力大損,最終被武王和周公滅國。

一言以蔽之,商人的建立的統治制度失敗了。

武王雖然打敗了商人,也征服了東夷諸國,並且還進行了分封。

但武王死後,不但商人反叛,東夷反叛,甚至連武王分封的三監也反叛了。

雖然表面看起來,這些反叛是針對周公的。但也說明了武王建立的統治制度同樣存在著致命的問題。

周公再次打敗了商人,再次征服了東夷諸國,再次進行了分封。

但是,這樣就能夠保證一勞永逸嗎?

周公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封建制度。

這樣,周公建立的周朝才能千秋萬代。

如何才能建立一個有效的統治制度呢?

從盤庚遷殷到武王克商,在將近三百年的時間里,商人在文化、宗教、軍事等諸多方面,一直居於領導者的地位。

商人的成功之處,在於首先掌握了文字,之後掌握了宗教。文字和宗教,使得商人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國家政體。最後王權戰勝神權,形成王權的一元統治結構。

當其他方國還處於氏族或者氏族聯盟階段,商國儼然是一個龐然大物。

用生物進化的觀點來看,商國是一個巨大的單細胞生物。

但是商人卻被武王打敗了。

可以說,是文王建立的宗法制度打敗了商人。夏人戰勝商人,依靠的是制度優勢。

武王克商不是簡單的機緣巧合,而武王也只是文王制度的執行者。

當時的方國,都在向先進的商國學習,夏人當然也不例外。

通過收留逃離大邑商的神職人員,夏人掌握了文字,掌握了宗教,建立了國家政體。

而神職人員在夏國的處境還不如商國,雖然沒有因爲王權與神權的紛爭而受到迫害,但那是由於在夏國根本就沒有建立起神權的結果。

在夏人建立的國家中,從一開始就沒有神權的地位。

如果只是簡單地複制商人的模板,夏人並不能建立起對於商人的制度優勢。

在商人嫡長子繼承製的基礎上,文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宗法制度。

氏族首領的嫡長子生而即是氏族的大宗,在氏族首領死後,將繼承氏族。

其他的嫡子和庶子通過自身的努力,當他們的土地、人口、軍隊等,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就可以受封立宗得姓,成爲氏族中的一個小宗。

小宗如果能夠繼續壯大,就可以從原有氏族中分離出來,建立一個新的氏族。

小宗如果不能繼續壯大,也可以託庇在原有氏族中。

商周之際,方國林立,夏人的小宗或者氏族壯大自己實力的方法也很簡單,通過戰爭或者招降納叛,把這些游離的方國或者氏族收編到自己麾下。

何尊銘文中,周公訓誡的小子何,就是歸附夏人的氏族首領的後人。

一旦小宗成長爲氏族,氏族逐漸壯大,夏人就會按照氏族國家體制來進行管理。

《尚書·周書》中提到的區夏,實際上就是諸夏。這個諸夏,並不是諸夏氏族,而已經是諸夏國了。

宗周六師、成周八師、殷八師,這幾個名稱雖然在史籍中看不到。但是在周初青銅器的銘文上,確是屢見不鮮。

宗周六師,是武王下屬六個氏族組建的部隊,是武王六氏組建的武王六師。

成周八師,是周公下屬八個氏族組建的部隊,是周公八氏組建的周公八師。

殷八師,是康叔下屬八個氏族組建的部隊,是康叔八氏組建的康叔八師。

需要指出的是,成周八師是武王分封周公,周公嫡長子伯禽代替周公就封之後,剩下的氏族部隊。

周公封給伯禽殷民六族,還有數目不詳的東夷遺族。

周公封給康叔殷民七族,還有數目不詳的三監遺族。統治者是康叔的八個夏人氏族。

之後,周公帶領成周八師監督商遺十七族和數目不詳的三監遺族營建洛邑。

即使按照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一比二的比例大致推論,伯禽也應該至少帶走四到六個夏人氏族,才能有效地統治新征服的氏族。

同樣,武王封召公於燕,召公嫡長子克代替召公就封,燕國也至少應該有四到六個夏人氏族。

把這些數字簡單相加,武王、周公、召公、康叔等所統領的夏人的核心氏族數量已經超過三十個。而商人一個只有三十個氏族。

參與武王克商的部隊至少還包括姜太公和三監領導的氏族部隊。

即使不計算唐叔虞等其他支系的氏族部隊,在武王克商的時候,諸夏氏族無論是在氏族數量還是軍隊數量上,都已經明顯超過了商人。

武王克商談不上以若克強。而是文王宗法制度的勝利。

是夏人社會制度對商人社會制度的勝利。

用生物進化的觀點來看,商國只是一個巨大的單細胞生物。夏人則是好幾個稍小的單細胞生物。

武王克商、武王東征、武王分封,第一次在今天的中國地域上,建立起了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雖然其統轄的地域僅只包括黃河中下游地區。但即使如此,也遠非一城一國的商人所可以比擬。

商代時的中原地區,商國以其強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力,一家獨大。稱其爲天下共主也並無不妥。

但是各個方國對於商國叛服無常。商王也曾經對各個方國進行分封,不過那能只是名義上的分封,例如商王文丁封王季爲牧師。但商王並不能真正地統治夏人。

這種分封與後世倭五王時期的日本國王,找中國皇帝討要一個封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而武王的分封則是實質上的分封,主要的封國都出於諸夏。

周公是武王的親弟弟。

唐叔是武王的兒子。

召公和三監都是文王庶子。

姜太公的齊姜和夏人世代婚姻。

除了分封商王子武庚之外,其他的封國都是通過血緣關係和夏王室緊密聯結的。

商周之際大量的方國,一是歸附夏人,成爲夏人諸侯國中的氏族;一是被夏人征服,其遺民成爲夏人諸侯國中的氏族。即使少數尚能保持獨立的方國,也必須臣服於夏人的統治。

克商之後,武王雖然只活了兩年時間,但天下格局已經大變。

武王建立的大一統的夏朝,取代了方國林立的商代。

但是武王分封的諸侯國,仍然是單細胞生物。

這些單細胞生物可能來自同一個母體,但相互之間並沒有什麼更多的聯繫。

三監之叛,是對權力的追逐。

在世俗權力的誘惑下,血緣關係顯得那麼脆弱。

周公依靠強大的武力平息了叛亂,但是只靠武力,能夠維持長久的統治秩序嗎?

血緣不可靠,武力同樣不可靠。

由此,周公制禮。


推薦閱讀: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周公王號
廣東文化的包容是從哪裡開始的?地球知識局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商尊銘文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獻侯鼎銘
如何看待某人關於其曾祖母餓死於1958年的言論

TAG: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