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武王定都

武王定都

武王分封,完成了姬夏勢力在天下的戰略佈局。

武王分封了七個主要的諸侯國。這時候,把王朝的都城設置在王國的西北邊陲,就顯得不大合適了。

夏王國需要一個新的都城,而武王把城址選在今天的洛陽附近。

《逸周書·度邑解》云:定天保,依天室。

這是武王選擇洛邑的理由,大概的意思就是:確定能夠得到上天的保佑,靠近上天居室的地方。

這個天室在哪裡呢?

武王最終選定的城址在今天的洛陽,而天室也一定在洛陽附近。

林沄以爲,天室就在太室山上。

太室山上有望都峰,立其峰頂可遠眺洛陽,望都峰由此得名。所以,可以基本確定天室就在太室山的山頂。

《天王簋》銘文云:王祀於天室。

《天王簋》記錄的這次祭祀,是在武王克商,並且東徵得勝之後,在返回鎬京的途中,路經太室山,在太室山山頂的天室舉行的祭祀。

也就是說,選擇洛邑作爲姬夏的都城,是武王實地考察的結果。

選擇洛邑作爲都城的理由,最重要的還是因爲洛邑處於當時天下的中央。

《逸周書·作雒解》云:俾中天下。

大意是:使其成爲天下的中央。

如果由鎬京出發,到姬夏的各個諸侯國。

西安到安陽,640公里;西安到淄博,1010公里;西安到曲阜,810公里;西安到北京,1080公里。

如果由洛邑出發,到姬夏的各個諸侯國。

洛陽到安陽,300公里;洛陽到淄博,670公里;洛陽到曲阜,470公里;洛陽到北京,820公里。

相對於鎬京而言,洛邑居於當時天下之中,在交通極其不發達的古代,減少各個諸侯國往返都城的距離,顯然是非常適合的。

洛邑居於天下之中,就是中央的城邑,就是中國。

準確地說,中國,最早的概念就是,中央的城邑,也即洛邑。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尚書·周書·梓材》。《梓材》一文,作者周公,作於周公四年。

《梓材》云: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

大意是,皇天既然已經把中國的百姓和疆土都交給先王。

此句中,中國一詞,是對周朝統治下的天下而言了,已經有了我們今天意義上中國國家的概念了。

多數學者以爲中國一詞最早出自何尊銘文,但何尊是周公五年營成周時所作的一件青銅器。至少從時間上來看,是晚了一年。

《何尊》銘文云: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薛民。

這句話的大意是:我住在這中心之城,由此而往,伐罪安民。

在這裡,中國的概念,依然是,中央的城邑。

專家們都把薛字隸作乂字。

請您再看看《何尊》銘文的拓片,薛字怎麼可能是乂字呢?

薛者,甲骨文從??從辛。會意。??者,象二石相疊形。聚而成師也。辛者,罪也。故,薛者,陳師伐罪也。

薛字,金文、小篆從??從辛從止。寫作,辪。

止字與屮字形近,後世乃訛辪字爲辥字。辥字又訛爲從艸之薛字。

雖然,自之薛民,寫成,自之乂民,乂訓爲治,這句話也說得通。

但是,專家們的這種治學態度,我輩卻是不敢恭維的。

反倒是日本人白川靜,把這個字隸作,辪。

打臉。

閒話到此。

武王定都,最終成了武王的遺願,這個遺願要等到周公來爲他實現了。

推薦閱讀:

蘇聯承若歸還中國領土,是翻譯錯了?還是蘇聯的一種政治策略?
《資治通鑒》中的歷史第二卷【二】:遷都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文王造字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利簋銘文
西天取經,究竟是不是天地諸神的一次陰謀?

TAG: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