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史-生如夏花-武王東征
武王東征
打敗了商人,接下來的敵人就是東夷。
東夷並不是一個氏族,而是指商周之際,生活在黃河流域下游的氏族和氏族聯盟。
在武王面前,貌似強大的大邑商不過爾爾,東夷更是不堪一擊。
雖然在很大程度上,這是商人和東夷相互消耗的結果。但當時姬夏兵勢之盛,也是不可小覷的。
武王親征,周公的工作是出謀劃策。
《禽簋》銘文云:王伐奄侯。周公謀禽祝,禽有陙祝。
大意是:武王伐奄侯。周公謀劃攻略,伯禽祝禱,伯禽以陙祝。
現代的專家多數以爲這是周公二次東征時候的事,所以把禽簋定爲成王時器。
不過是又一個學術笑話而已。
都是司馬遷的歷史小說《史記》看多了。
實際上,真正可以確定的成王時器可謂少之又少。
周成王,當是周公稱王的王號,致政之後,這個王號也給了小子誦。
我們常說的周成王,還是稱之爲小子誦更爲恰當。
凡與東征相關的青銅器,只要出現王和周公,就可以確定是武王時的青銅器。
如果只出現王,那麼就是周公稱王時二次東征時的青銅器。
《逸周書》記載了武王克商、武王東征時很多非常具體的細節。
武王時期的重要人物也都悉數出場。
可惜,其中怎麼也找不到小子誦的影子。
二次東征,小子誦更是不可能參與,只是待在宗周觀看時局而已。
武王東征和周公東征都和小子誦沒有發生絲毫關係。
而銘文上明確有成王二字的青銅器,傳世的不過一兩件而已。
至於成王和周公同時出現的青銅器,至少到今天還沒有被發現過。
通觀周初時代,小子誦都像一個影子。
依附在武王、周公、召公身後,很少有到前台表現的機會。
雖然可能小子誦並不是周公所說的那種長在深宮中的廢物。
但在當時幾方政治角力中,小子誦可以說是毫無作爲的。
稱小子誦爲成王者,現成之王也。
武王東征的起因,是由東夷挑起的。
當然,這只是勝利者的一面之詞而已。
按照《逸周書·世俘解》上的記載,大邑商在東夷的盟國,方來國,前來助戰。雖然沒有趕上牧野之戰,還是對武王的軍隊進行了攻擊。
《世俘解》云:太公望命禦方來,丁卯,望至,告以馘俘。
大意是:太公望受命抵禦方來國,丁卯日,太公望回來,報告陣斬和俘虜人數。
殺雞用牛刀,在姜太公面前,方來國不堪一擊。
但方來國的進犯招致了武王對整個東夷的打擊。
之後,武王的反商聯軍兵分多路,開始出擊。
《世俘解》云:呂他命伐越、戲、方。壬申,荒新至,告以馘俘。侯來命伐靡集於陳。辛巳,至,告以馘俘。甲申,百弇以虎賁誓命伐衛,告以馘俘。
大意是:呂他受命討伐越國、戲國、方國。壬申日,荒新回來,報告陣斬和俘虜人數。侯來受命討伐靡國和陳國。辛巳日,回來,報告陣斬和俘虜人數。甲申日,百弇率領虎賁勇士誓師,受命伐衛,之後報告陣斬和俘虜人數。
《世俘解》云:庚子,陳本命伐磨,百韋命伐宣方,新荒命伐蜀。乙巳,陳本命新荒蜀磨至,告禽霍侯,俘艾佚侯小臣四十有六。禽禦八百有三百兩,告以馘俘。百韋至,告以禽宣方,禽禦三十兩,告以馘俘。百韋命伐厲,告以馘俘。
大意是:庚子日,陳本受命伐磨,伯韋受命伐宣方,新荒受命伐蜀。乙已日,陳本、荒新帶著蜀君、屠君回來,報告擒獲了蜀君霍侯、屠君艾侯,俘虜了艾侯的小臣四十六人。分別繳獲戰車八百輛和三百輛,報告陣斬和俘虜人數。百韋回來,報告擒獲了宣方君王,繳獲戰車三十輛,報告陣斬和俘虜人數。百韋受命攻打厲國,勝利後報告陣斬和俘虜人數。
最後,武王親征。
《世俘解》云: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國九十有九國,馘魔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凡服國六百五十有二。
大意是:武王於是征討四方,計討伐所惡之國九十九國,陣斬一百一十萬七千七百七十九人,俘虜三百零一萬二百三十人。總計征服六百五十二國。
殺了一百多萬,俘虜了三百多萬,當時的東夷有那麼多人口嗎?
沒有搞錯吧。
總之,一將功成萬骨枯。
在《世俘解》中沒有記錄,其實周公也被分派參與了對東夷的戰爭。
《周公方尊》銘文云:惟周公於徵伐東人、豐白、尃古,咸栽。
大意是:周公征伐東夷、豐伯、蒲姑,皆平之,復再立新君。
周公並不只是一個文弱書生。
武王時代,周公就是武王十分倚重的一個統帥。
總之,武王的反商聯軍多路出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至此,當時的天下,盡入武王囊中。
推薦閱讀:
※貴州往事10?夜郎道上的靈異事件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周公克商
※500.讀歷史16~《自題金山畫像》
TAG: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