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01-新品採購:到底是客戶要求多還是銷售採購不給力?

作者:布魯斯Young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不迷信權威,不偏聽專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第一標準。

第一部分 成品採購之路

背景資料:公司P是做平台模式,許多成品是從生產廠家直接買回來,然後集中在平台上,為客戶提供一體化服務解決方案和設計方案的公司。價值不用細說,有著平台化的思維,正好這個大的事業部才成立一年,正是起步階段。

正是因為起步階段,所以充滿著希望,但是正如剛出生的嬰兒,也充滿著問題。

第一節 新品採購:到底是客戶要求多還是銷售採購不給力?

新品採購:到底是客戶要求多還是銷售採購不給力?

案例1:

詢價階段

某客戶A需要購買一批奶茶打包帶,於是對接了公司P的一位銷售,該銷售B就理所應當的找負責尋源的採購開發供應商。然後給到採購一個效果圖,分為Ai和JPG格式。然後就直接說,這個客戶比較急,趕緊給我報個價吧。

然後他就忙其他事情去了。這個詢價結束了嗎?沒有,後面更精彩。

當時我問規格多少,幾色印刷,厚度多少,有沒有其他要求,對方雖然也是認真負責,但是沒有把前期工作做完,直接說按照給的圖稿,讓供應商最好打個樣。第一次接觸新品包裝袋,我個人也沒有經驗,很多事情還是沒有想到。

過了三天,供應商也找了三家,相互比價,確定了一家,寄了同品質不同logo的樣品來。銷售B又問,厚度對不對,有沒有更厚的,什麼包裝。

我回答麻袋包裝,銷售B說,剛問了客戶,需要紙箱包裝,你問問供應商一箱能裝多少個。加上我經驗不足,我就直接去問供應商,回來後銷售又問,多少個一包或者一紮啊,客戶需要知道。紙箱不能有印字,需要空白紙箱才可以。

然後根據新的要求,又再次核算了一下價格。最後客戶接受了價格,可以生產了。

你以為就這麼讓你結束了嗎?

並沒有。

樣品階段

過兩天銷售又來催,本月底一定要到貨啊,客戶急著要,彷彿世界上的客戶都很急。好就好在供應商的供貨周期正好在要求的交期邊上,卡的很緊,中間還遇到3天的法定假期。幸虧供應商那邊只放1天假。

銷售過兩天又來問了,能不能寄個樣品先來看看啊?那時候正好是個周日,我在路上逛街呢,接到電話,來回給銷售和供應商詢問,打包帶到底要光滑的還是帶有麻點的。最後一來二去,銷售直接覺得很煩,把客戶電話給我,要我去說明情況。

在我們公司,銷售和供應商,採購和客戶,是不能直接聯繫的,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為了防止有暗箱操作。然後我假裝供應商的業務員,和客戶解釋了,選擇麻袋的道理,我是怎麼說明讓客戶放棄打樣了呢?

我說,「您好,我們這邊如果做光滑的打包帶,logo和圖案很難在要求的地方印刷,而且光滑的袋子韌性沒有帶麻點的袋子號,所以圖案要離底部更遠一些,要多出2公分。雖然光滑的看上去好看一些,但是設計上決定光滑的袋子很難這樣製作,印刷的模具也需要留有2公分空間才能製作。要是不行,我回頭繼續研究光滑的樣品,為了下一次的合作供貨。」

客戶那邊最後沒辦法,後來告訴銷售,讓我拍個照片,放上杯子。我拍了照片,結果又說,放一個杯子拍一下,放兩個杯子拍一下,反面再拍一下……那個時候,供應商的機器都停在那裡,工人們按照計件工資拿錢,怨聲載道,供應商脾氣很好,耐著性子拍照,但也是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最後,拍完照片,客戶說,生產大貨吧,就這樣止住了風波。

驗貨階段

到了交貨期了,銷售說,能不能先看看樣品,我說,這訂單這麼小,才夠人家起訂量多一點,要印刷一次性全部生產出來了,不存在一個一個生產出來給你看的,又不是單件流,不是一件一件出來的,而是一個整包出來,是一整套。對生產不了解,就容易產生這樣的奇怪想法。

貨送到了,發現塑料袋底部有小黑點,銷售非常著急,說一定要擦掉小黑點。讓我作為採購去給他用酒精一個個擦,我真想說,「我擦!」。但是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得分析原因。後來和供應商積極溝通,找到了對應的原因和解決辦法。這個黑點是激光定位,如果不用激光定位,沒有點對照,人工裁切非常耗時間,交期無法滿足成本還高,而且打包帶的尺寸會出現更大偏差。如果不用激光定位,就會留下一條白色的橫線,這和客戶的設計圖稿不一致,根本不能使用。對新產品不了解,我只好發出郵件抄送相關人,這件事情終於平息了,這個訂單,也就一筆小金額的單子,終於結束了。

那麼,這個案例,到底出現了哪些問題?思考的角度是什麼?

【1】 有效的管理需求

客戶的需求,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是沒有問題的,有些時候說實話客戶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東西才最適合自己,所以這個時候需要銷售人員去管理需求。

銷售人員,應該起碼知道這個產品的特性,規格,生產工藝的難易度等等,因為這個背景是對外直接採購,做供應鏈平台,所以銷售未必對每個地方都懂,所以要有處理信息的標準。

客戶需要的起訂量是多少?

客戶的期望交期是否滿足供應商的交期範圍?

客戶需要樣品嗎?是否願意支付新品打樣的模具費用?

如果客戶不願意支付模具費,訂單是否是指定會產生,還是簡單詢價?

如果只是簡單詢價,是否可以用不開模的類似樣品代替,圖稿用實體設計圖代替?

客戶的設計圖稿是否合理?供應商是否可以根據現狀修改反饋還是必須完全一樣?

客戶還有沒有其他的要求?

……

這些都是前期標準管理需求的問題,不要嫌麻煩,如果第一步沒有做好,那麼後期的工作會非常困難,一旦介入了採購和供應商,或者是自己的工廠,那麼涉及到的人員就是一個長長的鏈條,這樣信息波動傳遞會非常緩慢,所以銷售那邊必須要一次性得到最全的信息。

後來也知道,這個銷售也不是專業的銷售,他本是做技術出身,做硬體設施的專家,因為該部門新成立半年,一人多職,由於訂單量的問題,平台也沒有完全建立,所以只能這樣充人手,這樣以後要做大做強起來,面臨重重困難。這樣看來,其實也不能怪他,不是所有人都是專業做銷售的,連我自己採購,都還做不到專業採購,怎麼好苛責對方呢?

但是話這樣說,管理需求還是非常必要的,主要以下幾點:

1、 前期詢問好標準的信息,對產品的概念很清晰

2、 盡量模塊化對接,減少開發新品的數量,尤其是起訂量小預測少的訂單

3、 價格、交期、質量標準這些核心問題,沒清楚自身情況下,不要輕易答應客戶

4、 聯合推薦更多類似產品,爭取更多的成本優勢

【2】 生產期間客戶溝通的方式

案例中也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等到東西都上機器準備做了,客戶又提了新的要求,這個時候,即使前期管理好了客戶的需求,難免會出現新的波動,這個是不可預測的內容,強求銷售也是沒用的,最終的目的就是在合理的成本控制下,把訂單達成,把生意先做出來。

那麼溝通很重要,溝通最主要的,並不是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去逆轉現實,尤其是在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時候,而是要給客戶帶來什麼樣的感覺。畢竟之前需求管理已經逼近了要求,所以後面一些莫須有或者很多餘的要求,要藝術的拒絕,不要給自己的公司帶來更多的隱性成本。

主要就是一些基本觀念:

1、 和客戶明確現狀,生產的狀況,預計交期,以及其他要求的滿足程度和期望

2、 拋出前景,告訴客戶下一次如何做到更優化,也暗示下一次的訂單

3、 尋找談判的均衡點,如何雙方不吃虧的情況下,把事情順利進行,這個是非常關鍵的,需要雙贏才能持久。本質是明確客戶最終需要什麼,如何打消他現階段的顧慮,而不是抱怨客戶要求多。

【3】 合理的拒絕

客戶雖然是客戶,但是客戶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並不是說誰是甲方誰是乙方就可以決定的強弱關係,強弱關係的對比要看誰更有規模,誰更有市場的話語權,這才是關係的真正切入點。

有些採購靠著非常小的訂單,訂單量都占不了供應商一周的產能,就要求的像個大客戶一樣,這樣是不現實的,什麼階段應該幹什麼樣的事情,採購也是一樣。一個剛剛成立的小工廠想做到豐田那樣的JIT,剛做手機就想超越蘋果,剛創業就搬進CBD豪華寫字樓,這些往往都會很慘烈的失敗。

所以,如何在相互穩固的情況下逐步增長,才是甲方乙方不斷斡旋的地方。

1、 交期要遵循供應商這邊,如何縮短交期不是下訂單決定的,要是下訂單之前就要決定的,所以不能客戶要什麼時候就一定答應什麼時候,也就是說不能看到訂單就接,這樣接了太多急單,整個供應鏈生產都是亂糟糟的。

2、 質量一定要符合行業規律,質量的好壞和訂單也沒有任何關係,要是訂單之前生產就要不斷改進的,如果一個零件行業普遍公差在5mm,在沒有技術突破的情況下,就要求公差控制在1mm,是很不現實的,後期退貨投訴罰款等逆向成本,會非常巨大。

3、 設計要符合現有的技術手段。概念設計固然漂亮,但是不了解行業規律而去隨意天馬行空的設計,等於沒有設計。

推薦閱讀:

供應鏈可視性是從需求到執行的端到端視角
推薦幾本經典的物流相關專業書籍
言之游理 2| 平行實境遊戲
2.10-賬房先生和算命先生----採購預算和預測管理

TAG:詢價 | 供應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