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憲派與辛亥革命>-書摘-4
立憲言論的指導者是梁啟超,他也是很多立憲派領袖的好友和導師,從他流亡日本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君主立憲的溫和改革主張,反正核心就是勸告清政府實行君主立憲,原因就是民智未開,先搞議會,而且國家動蕩不安,直接革命可能會導致國家分裂。
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立憲派開辦了很多自己的報紙,其中比較有名的比如梁啟超的《新民叢報》,其他的就不再一一介紹,反正思想基本類似。在這些報紙的宣傳下,君主立憲的呼聲迅速的傳遍全國,直接導致了宣統元年至二年的三次大的國會請願。其實站在後人的角度來看,在當時的環境下,受到自身階級性的影響,這些人的選擇確實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這一章太短了,繼續往下寫,介紹國會請願。
有了自己的組織,有了自己的宣傳工具,立憲派開始逐步通過政治行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具體的,就是三次國會請願,要求政府立即召開國會。
第一次請願由地方議會代表完成,聲勢較小,清政府也很敷衍的拒絕。咨議局的代表開始意識到宣傳的重要性,部分代表回到各省聯絡各自代表,以壯聲勢。
第二次請願中各地民間團體,政治團體紛紛派代表參加,並各有請願書,分十次上陳,還是被拒。立憲派毫不氣壘,開始發動第三次更大規模的請願。
第三次請願為了進一步增大聲勢,改變前兩次上書由都察院轉呈,在中央和地方上書各部門各督撫,一改過去溫和的言辭。在各方面的壓力下,清政府不得不採用緩兵之計,將預備立憲的年限縮短為六年,預定宣統五年召集國會,並勒令解散請願團體。
這一結果也直接導致了立憲派內的分裂,部分溫和的立憲派人認為已經達到了請願目的,部分激烈的立憲派人則非常失望,轉而對革命更加同情。
推薦閱讀:
※<思辨的禪趣>-書摘-1
※<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全文總結
※《南明史》- 第一章讀後
※<立憲派與辛亥革命>-書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