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習得高難度的技能?

我們有很多想要習得的技能,但因為覺得太難,所以一直沒有下手。比如對於剛學了一點標記語言HTML5的同學來說,編程語言C++是高難度的習得技能;對於連自己母語都說不好的同學來說,學習泰語口語也是一件吃力的事;對於沒有學好統計學知識的同學,夢想著當個大數據科學家,結果總是很挫敗。

雖然不同人,對於難易的觀感不同。總之,總有一些對你來說,屬於高難度的技能。這篇文章就是針對這個問題敘述的:對於那些自我感覺高難度的技能,我們如何習得。

我將從下面三個方面,闡述習得高難度技能的方法:

更新自己的觀念:登山和拼圖兩種學習策略

轉變自己的思維:「是什麼」和「為什麼"兩種思維方式

升級自己的行為:自制力就是一塊肌肉

登山vs拼圖

我們常把學習知識和技能比喻成登山,對於那些主觀上高難度的知識技能尤其如此,但這個觀念並不利於學習。

登山給人的感覺是費盡,如果山越高,也就是主觀上難度越大,登上高峰的概率就越低。況且實際的山有具體可測量的高度,但知識和技能的山的高度卻是模糊的,模糊感會降低自己動力,於是習得技能的概率進一步降低。

正確的學習策略,應該如拼圖,跳過準備階段,直接上手。拼圖學習策略最重要的特徵是:

完全以目標為導向,直接從結果入手。

想想你是如何完成一個拼圖的?有個圖紙放在你圖塊的旁邊,你看著圖紙一塊一塊地拼接,最終完成整個作品。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快速學會HTML5,就直接找個以該語言編寫的web,把自己的目標設為:在沒有圖紙的條件下,仍然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如果你想精通Photoshop cc,同樣也是直接從結果入手,學習那些你喜歡的作品,最好是高難度的作品,然後在沒有圖紙的情況下,能夠輕鬆完成。

我們被教育的學習策略就是登山模式,就是那句「廚子學藝,先從廚子的歷史開始」,然後進入各種理論的學習。遺憾得是,我們一直處於準備階段,沒有創造出實際的東西。這種策略不僅讓學習變得枯燥,而且也很難掌握你想習得的技能。

對於高難度的技能,如果按照這種學習策略,那麼就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掌握。這個時間到底有多長以及造成的後果是什麼呢?大學期間的專業大都在三到四年之間,而且也不能保證你畢業後就能精通你的專業或者創造出產品。於是當這種學習策略被你認同之後,如果你想掌握另一門技能,你仍然會覺得要花三四年的時間才能掌握,或者才能跨行。想想那漫長的從基礎開始的準備,然後「一步一個腳印」的登山模式,該多麼消耗你的耐心!以致於掌握另一門技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於是,對於很多「登山者」來說,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

他們不是不想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而是時間上真地耗不起。

是什麼vs為什麼

有了學習策略,才能有效率的學習技能。錯誤的學習之道,簡直是浪費時間最有效的方式了,而且是個長期的浪費。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最悲哀的,莫過於用最高效的方式去做錯誤的事情了。」

即使知道某個技能對現在或未來的自己有幫助,但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總會因為好奇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這一步要這樣做,而非那樣做?

這仍然是我們被教育的模式,我們被教育說:先理解了這一步,才能進入第二步。這會產生一個問題,就是對於新手來說,在第一步就會產生很多問題,產生很多的「為什麼」,於是根本沒辦法進入下一步。最終的結果是,時間慢慢地過去了,卻連技能的門都沒進。此時,「十萬個為什麼」成了你最大的攔路虎。

我們該如何做呢?放下自己的好奇心,不要問「為什麼」,只關注「是什麼」。比如當你學習編程時,不要管這個代碼「為什麼這樣寫而不那樣寫」,甚至自作聰明,直接把代碼改成自己理解的樣子,結果代碼反饋完全是錯誤。關注這個代碼本來的樣子,如其所是地「照本宣科」,先得到正確的反饋結果。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並且產生不同的結果:

「為什麼」的思維模式讓你舉足不前,「是什麼」的思維模式是高難度技能入門的捷徑。

《成功、動機和目標》的作者海蒂·格蘭特·沃爾森(Heidi Grant Halvorson)對於這兩種思維模式,進行了大量的學術研究,在這本書中說道: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發現在做有難度的事情時,用單純而具體的「是什麼」方式思考比深遠而抽象的「為什麼」來得更簡單有效。

按照「是什麼」這種模式,會很快把拼圖的第一塊給做出來,而在「為什麼」模式下,第一塊拼圖很難拼出來,因為你相信只有弄明白之後才會有結果,結果就是沒有結果。所謂的習得技能,是你在沒有「說明書」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創作出作品,即使這個作品是模仿的。

為什麼對於高難度的技能,模仿很重要?就是為了避免過程好奇心滋生太多的「為什麼」,模範的作品做了,就能知道這個技能的大概,此時再去問「為什麼」才合時宜。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剛開始因為不熟悉這個技能,你肯定會有很多「為什麼」要問,但當你熟悉了之後,原來那些「為什麼」就不再是問題了。怎麼讓自己熟悉呢?就是模仿。先依賴模仿的手段,直接給大腦「已完成」的印象。從結果往回看,當然看得清晰;從開始往前想,一片迷茫。如同讀一本小說,情節中的謎團只有在結束的時候,你才能知曉。

當你目標達成的時候,你回頭看去,那些疑問煙消雲散。

自制力:一塊肌肉

自制力重要嗎?當然重要,即使你清楚學習策略以及不再問「為什麼」,你仍然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缺少自制力。常有人說,自制力是成功者的必備,其實這並不符合事實,奧巴馬曾多次表明戒煙的決心,但都以失敗告終,戒煙上的自制力缺乏並不影響他的成功。所以我們需要認清這樣一個事實:

自制力並非習得技能的必要條件,但強大的自制力卻能幫我們快速習得技能。

沒有人天生就有自制力,如同沒有人天生就有一膀子力氣。自制力如同一塊肌肉,可以通過後天鍛煉不斷提高。自制力就是一塊肌肉,這個觀點是海蒂·格蘭特·沃爾森博士(Heidi Grant Halvorson)在《How we can reach our goals》提出的,並且博士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用以說明自制力和肌肉的類似特徵:

肌肉在長時間的力量消耗後,就會軟弱無力;同樣,自制力在被需要自制力的活動中消耗後,也會變得筋疲力竭。

這能給我們什麼啟示呢?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自制力是習得技能的催化劑,僅僅從為我們省時間的角度看,我們也需要珍惜這份資源,而不是隨意消耗。海蒂·格蘭特·沃爾森在其研究中寫道:

我們就連一個日常決定或者試圖給別人留下好印象都會消耗這寶貴的資源。那些在一個或者多個人生領域中獲得巨大成功的人恰恰是把大部分自制力投入到那些相應的領域中了。如果每天都面臨很多壓力,無論是誰都會感到乏力,無法達到某些目標。

任何需要自制力的能力都是鍛煉自制力的方法,比如每天早起需要自制力,每周寫作需要意志力等等。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之自制力的消耗。如果說,每天我們的自制力劑量是一定的,那麼把這些劑量最大量地用在想要習得的技能上,是聰明的做法。

寫在最後

最後總結一下習得高難度技能的方法:

學習有趣如拼圖,而非艱難如登山。以結果為導向,不要問為什麼。加點自制力的催化劑,先拼出第一塊板圖,等你拼完了圖,你也就沒什麼為什麼了。

這裡示範一下具體的操作步驟:

1. 寫下你想要習得的技能,無論是什麼,比如習得JavaScript;

2. 寫下你想要通過這種能力來達到的目標,比如完成依靠JavaScript運行的作品;

3. 記著你的目標,不要陷在「為什麼」里,先搞出第一塊拼圖,比如先完成一個局部功能的小作品;

4. 清楚記得當你沒有耐心的時候,是因為自制力被消耗在了其他地方,而不是因為習得技能難度太大的原因,知道這一點,明天你的自制力還會滿血歸來。


推薦閱讀:

你30多歲依然自卑迷茫又無力,怎麼破?
自信心——自信心與學習成績
心態、身體、學習的階段與聯繫
世界記憶大師徐洪:只要你想改變,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如何提高閱讀效率?

TAG: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