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實務在美國、香港和中國的歷史與現狀比較

一、西方心理實務的過去

回顧心理學的過去,在古代的時候,所謂心理學家其實就是巫師,心理學都是關於靈魂方面的技藝。基督教在第一世紀開始的時候,就開始發揮心理學的作用,對於西方國家,上帝對人們的靈魂和心靈進行著良好的熏陶。對人、對神、對別人的愛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中心點,所以你見到很多現代的心理學家都是從宗教裡面轉化過來的,都講到愛是怎麼樣一回事。就像我以前在美國的一些大學念書的時候,很多心理學家都是從宗教領域發展而來,從基督教、天主教轉而去讀心理學,然後成為心理學家。

到弗洛伊德時期,心理學家們開始思考什麼是認知、潛意識。但是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他所研究的方向都是病理學方面的,成立了弗洛伊德自己的學派。我們現代人說到催眠,其實源於弗洛伊德,但是弗洛伊德式的治療並非現代嚴格意義的催眠,他常用的是一種叫自由聯想的技術,讓患者去深入到自己的內心,使其不會有防禦。這樣治療師就能夠探索到人內心深處是怎樣的結構和想法。弗洛伊德講到自由聯想的方法可以讓患者放下內心的防禦,將不願意分享的那些秘密能夠自由的表達,然後探索到他們內心的深處是怎樣的。但是在歐美心理學界,弗洛伊德的那套說法並不是科學上的成就,因為很難用科學的方法去辨識他的想法是否正確。

後來在英美,心理學已經開始用行為的視角來研究人們的心理。行為主義心理的缺點在於將一個人很複雜的心理簡單化。人有外在行為和內在的想法,但是內、外可能是不一致的。雖然外顯的行為可以精確測量,但還是不能將人的內心活動完全弄明白,因為人的行為當中有經驗、理性、想法、感受等諸多心理過程。

所以認知行為學派應運而生。認知行為是在20世紀60年代建構出來的,代表人物有A.T.Beck和Albert Ellis,他們看到雖然行為可以清晰測量和證明,但是個體的行為可能偽裝和掩飾的,而內心的想法是可能和行為存在不一致的。在現代人當中,我們也見到很多人,行為和內心的想法是不一致的。

在此之後我們講到的就是人本主義的羅傑斯,一個心理諮詢的大師,他的看法是人的行為受環境的影響,而每個人內心都是願意成長的。如果提供一個安全、順心的環境,那麼他自然會找到自己成長的方向,就算他成長中有受迫害的情況,都可以在一個很安全的環境下,建築一個新的心理。

目前,在中國我們講到心理學的應用好像局限在心理諮詢。但是在過去的50多年裡,有很多學生從歐洲去美國留學,那麼就需要評估他們的能力在哪方面,然後才到不同的學校。這樣就開啟了我們如何去從事心理工作的能力評估,這推動了1940-1950年當中應用心理學的發展。

而臨床心理學也從這個時候開始,一方面是clinical,另一方面就是IO(intersure organization psychology組織心理學),當時來講IO 還沒有受美國心理學會承認的,後來才慢慢成為它的一個分支。

現在存在著一些心理學的不同流派。首先我們要明白,精神科醫生是經過醫學培訓的,所以很多時候你就發現,他們使用醫學、醫療的方法來幫助精神病人醫治,用藥是他們最常用的方向。另外,所有心理的狀況是有一定的大腦機制的,那樣就有醫生去處理一些受創傷的大腦,怎麼樣去醫治,有外科醫生。

二、美國、香港和中國心理諮詢的現狀

我們要講到現代的心理學,其實裡面有很多不同的方向,有諮詢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家庭婚姻心理學、有IO(組織心理學)、有神經科學、社會心理學,也有臨床心理學、佛學心理學等。講到應用心理學,一般在美國、加拿大,研究生畢業我們還不能成為心理學家。研究生畢業後還需要進行很多的心理諮詢的培訓,才成為諮詢師,而心理學家很多都是博士生。

通常來講,在北美你需要完成本科、碩士、博士,然後才被叫做心理學家。在本科學習中需要涉獵得十分廣泛,這種廣泛一直延續到博士,通常博士需要有一年的時間,去在每一門科目上完成一篇論文,而且博士學習中有很多不同方向的考試,就像諮詢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都需要考試合格,然後去參加另外一個大的考試,就像APA。在美國就是APA,在加拿大就是CPA。然後就可以成為一名心理學家。

這跟香港有什麼不同呢?在香港你可能也要完成本科、碩士、博士,可是兩個制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為香港跟英國相似,在學習方面很專一,沒有其他方面的訓練,而是跟一名固定的導師,在一個小的領域深入地去學習,博士畢業只需要寫一個大的論文,然後成為一個專業的心理學家。

現在來講,在中國過去的十年八年,有很多很亂的狀況發生。因為需要很多的心理學家,政府就給別人一個牌,然後考一個月的試,就可以稱自己二級、三級的心理諮詢師。可是訓練那方面是有很多區別的。從心理治療來講,在北美最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有倫理方面的訓練,如果沒有倫理的訓練,無法到達心理諮詢的標準,對別人的干預就不規範,而無法保證不對來訪者產生傷害。

現在來講我們念心理學有很多不同的方向,我發現中國是可以念心理學,可是很多人不一定可以找到同一方向的工作,所以很多學生都去找人力資源、EAP方向。其實我覺得中國的資源可以放在醫院、學校。因為很多學生需要諮詢老師幫他處理生涯規劃和學習方面的問題。而在醫院心理學也很重要,因為不是每一個病人都需要精神科醫生開藥,因為很多時候是心理方面的問題,可能是PTSD、輕度抑鬱症、家庭環境中的適應問題,人際關係問題,都需要心理學家去幫忙的。而就算是精神障礙中,有很多問題也是需要心理學家去幫他更好的生活,讓他們安靜下來、獲得成長。那樣你就知道為什麼會有多種方式補充,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諮詢師等,一同去幫一個很複雜的病人去康復、成長。

如果我講到在一個較為完整的協會中,在美國加拿大,我們有諮詢師,有音樂治療師、繪畫治療師,在學校、醫院、公司中有心理學家。其實很多方面都需要心理學家幫助我們去成長,怎麼樣去感覺我們生活的狀況。也有生涯規劃諮詢師,幫我們去找到職業方向的人,宗教上有pastor counselor(牧師諮詢),基督徒中訓練出來的宗教諮詢師,幫助教徒去處理宗教生活、靈性上的問題、宗教上的事由等,和牧師、天主教神父一起幫助他們成長。

說到香港,其實香港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七八萬人中大概只有300個精神病醫生,心理學家很多都是在醫院工作的。一般來講心理學家、諮詢師也不一定可以找到工作。這都是香港現在的一些問題。

三、對中國心理諮詢的期望

好吧,看看我們的前途是怎樣的。我覺得現在來講中國要培養一批有能力的諮詢師,需要本科、研究生都是心理學,在裡面完成學業。出來的時候受一些督導,就像在北美一樣,我們研究生出來的時候每個星期都有督導,可能是1小時、2小時,然後你自己找一些專家去受訓練,然後慢慢完成專業上的成長。

為什麼我覺得在中國來講還需要有專業性上的提高,因為我們對倫理沒有很深的認識,在倫理道德上最重要的是不要去傷害我們的病人。第二,心理學是需要有一些科學上的證明,去嚴格地看待我們使用的方法是否有科學的證明,如果只有自己的想法,那是不夠專業的。然後我們可以用佛學的方法去辯證地看待我們心理學的發展。

可是現在當我們去做心理治療時科學性是不夠的,因為人的心理有一些情況很難用科學證明,就像宗教不可能用科學去證明。現代心理學就像走了一個很大的圈。最早我們講靈性、神,科學的邊境。後來心理學家不再講到神學、靈性,因為不科學。但是現代人又慢慢接受人是有生理、靈性、心理、身體各個方面的,每一個方面都對人有很大的影響。也就是說我們開始能夠接受靈性是存在的,我們的身體跟環境不斷地交流,成為我們行為、心理、靈性上的一個狀況。

其實我覺得一個心理學家可以從很多方面接受訓練,就像在諮詢領域,我相信大概有好幾百種不同的諮詢方向,不是僅僅是認知、行為,其實我們是需要從不同的方向整體地去看一個人,那樣才是一個完整的心理學家。還有我們要接受倫理的監管,不要去傷害我們的病人,這是很重要的。


推薦閱讀:

致心理學來訪者的一封信
心理諮詢:學會識別和命名自己的情緒
老是懷疑自己有病?該怎麼辦?——看看這個案例
173心理治療四步法則——從解除交互作用開始
172心理治療四步法則——如何提高耐受力?

TAG:心理諮詢 | 心理學史 | 行業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