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拆牌匾露天際線,這麼做不怕市民找不到回家的路嗎?

記得人生中第一次去北京的時候,是19歲的一個冬天。

印象中的北京唯有中學課本中汪曾祺筆下的那「蝦米熬白菜,嘿!」和《北京愛情故事》里冬日的北京,數不盡光禿禿的樹和空蕩蕩的天空。

去北京時正是冬天最冷得時候,街道各處光禿禿的樹是見到了,但是那個時候北京還有各色的招牌。卻不想今年冬天再去的時候,除了光禿禿的樹,還有光禿禿的天際線。??

??首先,拆牌後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北京「人情味」的下降。正是因為一座城市有它的靈魂所在,才會讓人們嚮往且熱愛。

但是當這座城市只剩下光禿禿且整齊劃一的時候,我覺得它喪失了它的活力,所有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沒有了它們原本各自的特色。

其次一座城市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還是它??的人,當牌匾拆去的那一刻,可以說是涼了很多市民和遊客的心。

且不說他們是否還能找到自己的家,至少他們內心的迷失感是有所增加的。

最後他們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

??最後談談我自己對北京這座城市的感受吧。

不知道是不是霧霾的緣由,在這座城市我感受到一種上海或是廣州等同樣作為一線城市所不具有的沉重感。

走在夜色里已是被霧霾層層覆蓋的中關村附近街道上,人煙稀薄,整個十字路口偶爾才會撞上一個匆匆走過的行人。

這時候一種迷惘感突然蔓延,想哭不能哭,想笑不能笑,只是看著灰濛濛的夜空不知哪個方向才有歸屬感。

早晨醒來匆匆趕路前往下一站的時候,大口地喘息著,路過昨夜人煙稀薄的街道時,已是完全另一幅模樣了,人來人往,於是我笑著跳進人海里。

民謠里唱,北京再擁擠也有我的位置,但是此刻卻只有遺忘。

在北京有一條大望路,行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把它改名為「大忘路」,他們說因為沒有人真正屬於北京,有的不過是遺忘。



拆之前

拆之後

拆之後生怕用戶以後自己關門了

連互聯網公司也不能倖免

西單熟悉的漢光和君太,也都光禿禿

各種國企也未能倖免

學校也拆了,如果第一次來,真不知道這是哪

酒店的牌子被卸下

看上去有點暴躁

拆了之後,在這座城市生活很久的人,倒不至於迷路,只是沒有了「溫度」。

門衛和保安們會忙起來,每天會接受各種口音的問詢:「您好,這兒是XXX?」「XXX在哪個位置?」

北京,再也不「歡迎」你了



不怕,因為就算是北京將這些東西全部拆除了,那麼這些市民也一定是能夠找到回家的路的,首先,既然已經說明了是市民,那麼,不管是外地來的人還是北京內地人,他們都已經是對自己居住的地方已經是很熟悉了,那麼有沒有這些東西其實並沒有多麼大的區別。

然後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現在是屬於網路特別發達的一個社會狀態,每個人都是有手機的,就算是一些老年人和小孩,可能因為沒有手機或者說不會使用手機,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他完全可以問路人,並且在北京市也是有公益志願者這些人的存在的,那麼自然的,北京將這樣的東西全部拆掉也是沒有任何的關係,會上網年輕人完全可以用手機直接搜索到自己家住的位置,然後按照那個路線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了。

小孩子還有老年人自然就可以尋求別人的幫忙,這些公益志願者或者說是問路人和交警,自然的也是可以找到回家的路的,所以說,完全沒有必要去擔心這樣的事情。



再也沒有以前的溫度了,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所能感受到的只有更加的透徹心涼,想露出天際線還不容易嗎,整棟大樓夷為平地,相信環保效果能達到草原的級別


越來越胡來,真不知道應該怎樣評價才好。多為百姓做點實事吧。


我覺得天壇的祈年殿牌子還有故宮的那些懸著的都要拆了,多大的安全隱患啊,掉下來砸著人算誰的


北京所為中國的政治中心,不是什麼商業中心,要把商業往周邊攆出去,不過政治中心也得要個地標性的牌子吧,要不外地人怎麼找到


推薦閱讀:

為什麼北京的 PM2.5 浮動這麼大?
北京有哪些味道好的牛排店?
史上北京的有哪些稱謂?
北京有哪些美髮店值得推薦?
北京哪有那種看起來就很好吃的漢堡?

TAG:北京 | 北京生活 | 設計 | 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