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藝謀到底有沒有自毀電影《長城》?

當張藝謀用10億投資搞出一場好萊塢式春晚,這一把,老謀子到底是玩砸了,還是玩大了。

截至12月18日17時,《長城》的最新票房,已經達到了4.42億。可是這隻票房怪獸,卻未必達到了張藝謀和樂視影業心的票房預期。更糟糕的是,一場口碑風暴,正在朝《長城》襲來。《長城》,終究是張藝謀的長城,能不能守住,看的也是張藝謀。

豆瓣5.3分,在張藝謀式大片中,僅高於《三槍》,低於《英雄》、《十面埋伏》,這場屬於張藝謀的口碑之戰,老謀子又沒佔到上風。

這註定是張藝謀近年來評價最兩極的電影,從某種意義上說,張藝謀把在《英雄》中犯過的錯誤,又原封不動犯了一遍,但也把《英雄》中優點進一步發揚光大了。

喜歡張藝謀這台好萊塢式春晚的人,會覺得張藝謀找到了把中國元素嵌入好萊塢魔幻大片的鑰匙,不喜歡的人,必定會毫不留情地吐槽張藝謀已經徹底頹了,甚至老一代中國權力導演已經藉此片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這到底是怎樣一座「長城」?總體來說,《長城》在視覺效果上非常出眾,張藝謀再次將自己營造視覺場面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作為一部充滿好萊塢套路的魔幻大片,它充滿著《指環王》式的娛樂性和趣味,即使以好萊塢的大片標準看,這部電影也絕不是一場災難,張藝謀已經做到了自己該做的。

但另一方面,它的故事簡單粗陋、角色塑造無力,也欠缺獨特的風格,如果沒有那座長城,這場魔幻大戰似乎不一定發生在中國,而可以發生在世界任何地方。

那麼問題就來了,張藝謀到底有沒有自毀《長城》。

《長城》的故事講成這樣,對得起張藝謀的全球化雄心,對得起10億投資嗎。

我認為,本片最大的問題有三個方面,每一點都是致命傷。

第一點:張藝謀想在這部電影里表達的東西太多了。長城、怪獸、古代發明、國際聯軍,那麼多種元素糅合在一部電影里,但張藝謀本身並沒有駕馭駕馭魔幻史詩大片的足夠能力,所以搞得倉促又生硬。

第二點,同時征服東西方市場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張藝謀選擇了十分討巧的拯救人類的主題,又在其中加插了諸多民族自豪感,既想讓歐美觀眾喜聞樂見,又要讓國內觀眾滿意,如意算盤是打得很好,但實際操作中,卻很難八面玲瓏滴水不漏,結果就是故事各種迎合討好難以兩全,張藝謀最擅長的煽情技法,在這部電影中則全面失蹤。

第三點:主演陣容強大,而他們的表演卻十分平庸。一票中外演員盡到了本分,但也僅此而已。更要命的是,由於每個鮮肉露臉時間太短,也很難在商業上將流量鮮肉的粉絲一網打盡。

通片下來,《長城》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張藝謀:極致符號化的中國元素、極盡張揚的視覺元素、極其不知所云的故事、極度垮掉的故事邏輯。當然,還有兩極分化至極的爭議。

簡而言之,這部電影好的部分,非常張藝謀,爛的部分,也非常張藝謀。從正面的意義上說,即使在一部規模如此巨大的中美合拍片中,張藝謀依然主宰了自己的電影,但他能主宰全球觀眾的口碑和票房嗎。

說到底,《長城》不光是拍給中國人看的《長城》,可對於這部製作費1.5億美元,最終需要至少4億美元才能回本的超級大片來說,又絕不能失去中國市場。

到最後,為了一個全球化票房野心不擇手段製造觀影快感的張藝謀,卻再次在東西方之間,重複了張藝謀,也再次弄丟了當年的張藝謀。作為觀眾的我們,則在一場價值十億的國際化打怪獸中,看到了西方魔幻大片與中國元素的接壤,也看到了一場好萊塢式春晚華麗背後的虛空。

《長城》不是張藝謀最爛的電影,張藝謀已死的口號被叫了超過20年了,可是張藝謀還在那裡,可以肯定的是,《長城》之後,張藝謀依然是張藝謀。這也不是中國魔幻爛片的新高峰,在商業片的意義上,它至少是一件合格的產品,這一點,對於絕大多數國產大片來說,還是一個過高的要求。但也絕不是最好的張藝謀。至於它能不能翻越國際化的長城,中國觀眾自己說了不算,得國外觀眾一起說,才算。

張藝謀的《長城》並沒有玩砸,可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喜歡它,因為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張藝謀。當張藝謀在長城上搞了一場好萊塢式奧運,在10億大片、國際化雄心、票房決戰和吃瓜群眾吐槽魂燃爆背後,最令人可惜的是,老謀子的才華終究沒有趕上他的票房雄心。



推薦閱讀:

馮小剛是怎麼評價新劇《芳華》里的演員?
陳思誠,我期待你的「唐探3」
猩球崛起三部曲是不是人猿猩球系列前傳?
放棄我抓緊我第1集劇情介紹是什麼?
【原】【電影】【不要戳進來Ⅱ】科幻/奇幻/末日/災難/時空/機器人/外星生物<電影の個人收藏>(有播放地址)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