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怎麼有水平的鑒賞?
《海上鋼琴師》的悲劇性就體現在他人生的荒誕性上,因此,它是受存在主義文學影響的一個典型的荒誕派
劇作。存在主義誕生於20世紀30年代的法國,二戰後達到發展的頂峰。存在主義文學在存在主義哲學基礎上產生,它是以文學的形式宣傳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其特徵是理性多於形象,核心是「存在先於本質」,「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選擇」,因此,「荒謬」和「痛苦」是存在主義文學的基本主題。它一方面描寫資本主義世界的荒誕性,另一方面表現人的不幸與毀滅,以及人類的孤獨、失望、恐懼與厭世的種種消極思想情緒。《海上鋼琴師》中1900的人生就像一面鏡子,極端地反映出現代人心理中最黑暗、最隱私的那一部分消極思想情緒。
在朋友MAX的眼中,1900的生活範圍是狹小的,狹小到他的整個一生都只在「佛吉尼亞人號」船上度過,至死都沒有踏上陸地一步。他的生命始於此,也終於此。1900以這種離奇的生活經歷,犀利地揭示了現代人心中的一道傷痕——孤獨感。在心理學裡,孤獨感是指長時間地獨處所產生的心理感受,指在孤獨環境下的一種心理反映。1900的孤獨僅僅是由於環境的隔絕而產生的,而現代生活中的現代人,一方面生活在熙熙攘攘甚至是擁擠的人群中,另一方面卻像得了感冒似的被孤獨情緒包圍著,這種身處鬧市的孤獨卻發自人們的內心深處。面對著種種慾望的破滅,激烈競爭陰影下的身心疲憊,信任感的喪失危機以及濃濃的自我保護意識,這些都無不使現代人產生了要去關閉感受社會情感大門的願望,孤獨感反倒成了現代文明帶來的「富貴病」。每個人都在心中或多或少地守著自己的「佛吉尼亞人號」,不但守著,還願意像1900那樣享受這種「孤獨」,把「佛吉尼亞人號」視為永恆的家,精神的寄託,生命的堡壘。但是,這種孤獨感畢竟是消極的,就像1900的命運悲劇一樣,一旦被這種「孤獨病毒」感染,就不願從白己心中的「佛吉尼亞人號」中走出。孤獨感也就成了現代人悲觀情緒的墓志銘。
1900享受孤獨的情緒是美麗而悲愴的,但是這種美麗是一種病態的美麗,隱藏在他命運悲劇背後的潛在因素是一種「恐懼感」。這種恐俱感來自他幼小的心靈,並在他成年之後結出了毒果。作為一名棄嬰,人生的開始就是一個悲劇。雖有養父的疼愛,但因養父怕失去他而不讓他離船一步的恐懼感慢慢注入他的心靈。成年後的1900雖然顯現出令人矚目的音樂才華,但心裡的恐懼情節卻注滿他的孤獨人生,導致他人生的殘缺。
「佛吉尼亞人號」是1900生活著的世外桃源,而陸地世界是他所恐俱著的「猛虎遍地的國度」。「我眼中的整個世界,美麗而可怕。太過美麗。恐懼帶我後退。重新回到船上,永遠。」這種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使他產生了對陸地某種程度上的隔閡,甚至是敵意。越是恐懼,越是封閉,甚至連最美最純的愛情,飛黃騰達的前途都無法激起他人生的支撐點。這種恐懼感不僅推進著情節的發展,還作為一種氛圍,瀰漫了整部作品,使其成為恐懼意識的藝術升華。與孤獨感一樣,1900的恐俱感也被現代人感同身受著。面對現代社會的生存競爭和精神危機,人們也往往流露出發自內心的怯懦、迷茫和恐懼。在這種陰影下展現出的往往是人性的懦弱和自主有為精神的缺乏。可是,人畢竟是社會的一份子,不是與社會相對立的東西。儘管懷有令人懊惱的恐懼感,可生活還得繼續。1900則給讀者展示出了一種另類的美好人生。「一架鋼琴。琴鍵是始,琴鍵是終。」「琴鍵之上,音樂無限!這一點,令我欣喜,生命也得以延續。你彈奏著自己的幸福,在那並非無盡的鍵盤上。」1900的確是幸福的,他的愛,他的智力甚至整個人生都被那架鋼琴所佔用,他不允許這部分愛和智力涉足他不擅長的領域。恐懼把1900關在一個排外的小圈子裡,讓他忘卻了外面冰冷的世界,這種另類美好人生是其恐懼心理的藝術升華。但是,這種消極情緒並不能使現代人也去效仿,因為美好的人生只能存在於美好的社會中。雖然某種愛好使人們暫時享受著幸福,但這也只不過是一種逃避的手段,使人暫時忘卻眼前的恐懼。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
※哈利波特裡面奧利凡德是?
※如何看待《死亡詩社》的結尾?
※視聽盛宴——《馬戲之王》
※看電影可以代替看書嗎?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