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的清明詩是哪首?
關於清明的詩數不勝數,因為清明是一個讓大家難免會傷感的日子,而中國的詩人本來就是感情非常的敏感而豐富的,所以很多的詩人都有自己在清明的作品。
而我看過許多的清明詩,但是沒有一首可以和 杜牧《清明》相比較的,這首詩真的是描寫的人們在清明時節心情淋漓盡致。是啊在這一天哪一位路上的行人在內心深處沒有一點點的哀傷呢?而且在古時候這一天出門的幾乎都是和掃墓有關的。所以他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真的是太貼切了,而且春雨又比較多,往往在清明這天都會趕上飄雨的季節。
我的外公就是在清明的這一天去世的,所以我深有感觸,而且那天也正好下著小雨,天陰沉沉的讓人更加的傷感。
所以我特別的佩服詩人的這種情懷和才氣,可以用短短的一首詩就營造出那種悲涼的心境。勝過許多的訴說和描寫,只這一首詩就完全表達了自己的心情。
而現在我們時代進步了,很多以前的傳統都不見了,上墳掃墓的人都沒有以前那麼多了,雖然現在國家也提但倡我們拜祭祖先,但是大家大多都是藉此機會去踏青春遊了。所以我常常會想起另一首關於清明的詩,是高啟的《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是啊真正到了清明的時候,有幾家的墓地會有來祭拜的子孫呢?感覺這位詩人看破世事一樣。
我們在一些傳承上面應該學習古人,不是每一種古時候的東西都是糟粕,比如清明節是讓我們每一個人可以祭拜祖先,知恩圖報,而不是人走茶涼。
古詩,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文明的燦爛結晶。經過千百年來的發展,有了臨別詩、邊塞詩、詠志詩、田園詩歌等等之多。而清明詩也是這其中一重要的題材之一,說到清明詩,個人最喜歡那首唐代大詩人杜牧那首《請明》。熟讀唐詩的人,對於杜牧都不會陌生,人稱「小杜」,與同時代的李商隱並稱之為「小李杜」。而杜牧的寫作由以七言絕句為傲。這首清明雖無公斷,但是鄙人私以為應是清明詩之巔。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作為我們詩歌的高峰期,盛唐時期有很多詩人,創作了大量的關於「清明節」的古詩。而杜牧這首詩卻經過歷史的沖刷,廣為流傳,一直傳誦至今。試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1、以景入情
此詩第一句通過對於清明節的環境描寫,看似輕描淡寫一般,但是寥寥數筆就將氣氛調的恰到好處。 清明時節經常會下雨,但是因為清明節,不免有一些肅穆感覺。而詩人十分巧妙的並沒有在第一句過於渲染這種感覺,比較平實的推出了眼前之景。 想要濃墨描寫不難,但是能夠平實的抓住人的心裡是十分的難得。 所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即是此道理。
2、完美轉折、自然毫不生澀
在頭兩句裡面,交代完環境之後,烘托出了心情。進而詩人的筆鋒一轉,進而就帶出了主題,需要去借酒消愁。前後兩部分銜接的十分自然、貼切。沒有一絲生澀之感。
3、語言通俗異動
按照尋常詩人的手法,應該極力渲染心情、氣氛、會屢見一些苦悶、煩躁、哀傷之類的字眼。但是在杜牧這首詩中,全文並一處很明顯的說自己如何哀傷、如何痛苦之類的。 僅因為「問酒家」,才會使人聯想到他是心裡低落,也需要排解。 詩人用了樸素的語言,準確的表達心中之所想。這也是這首詩歌流傳至今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最喜歡的清明詩是陸遊的《臨安春雨初霽》。
陸遊是我很喜歡的一位詩人,他的詩作也大多數是豪放的,是豁達的,這首清明詩是他少見的風格比較消沉的作品。全詩如下:
「世味年來薄如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做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嘆風塵起,尤及清明可到家。」這首詩只有在尾聯點出了清明,卻處處描寫清明的景色。比如雨,比如杏花,比如新生的草。作者觀察得非常入微,筆觸也很細膩。而我覺得「深巷賣杏花」這個意境也比「杏花村」這個意境要好千百倍。
我最喜歡的是詩的頷聯,頷聯寫作者一夜無眠,聽春雨拍物的聲響,並且想像著第二天早晨叫賣杏花的聲音會從深巷中傳出來。這個場景看似閑適,其實卻有荒涼之意。試想如果是志得意滿的人,哪裡會深夜失眠呢?自從我經歷過失眠之後,我才明白,只有鬱鬱不平或者是內心凄涼之人才會有這種經過。
不過即使陸遊不得重用,即使陸遊抑鬱不平,他也沒有陷入抱怨,沒有怨氣衝天,而是自我開解。他說不要擔心風塵會弄髒素衣,想著清明可以回到家裡,就是一件很讓人愉快的事情了。我想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我們也應該學習這樣子的精神,不要總是自怨自艾,要懂得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所以這首詩,不僅文筆好,而且含義也很棒。
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 」,點明詩人所置身的時間、氣象等自然條件。清明節為唐代的大節日之一 ,這一天 ,或合家團聚,或上墳掃墓,或郊遊踏青,活動多樣。但是杜牧在池州所過的清明節卻不見陽光,只是「天街小雨潤如酥」,細雨紛紛。第二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由寫客觀轉入狀摹主觀,著重寫詩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見路上行人吊念逝去親人,傷心欲絕,悲思愁緒。「借問酒家何處有」一句 。詩人融景傷懷至極,而又要冒雨趕路,雨濕衣衫、春寒料峭。詩人希冀借酒消愁。於是,他便向人問路了。結句「牧童遙指杏花村 」,點明了上句詩人問路的對象 ,「牧童遙指」把讀者帶入了一個與前面哀愁悲慘迥異的煥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熱心甜潤的聲音,遠處杏花似錦,春意鬧枝,村頭酒旗飄飄,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韻致詩的前兩句創造了一幅凄迷感傷的藝術畫面,後兩句則創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前抑後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與詩人的感情脈搏一致。 (引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