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在社會是如何流通的?
錢被印出來後,如何進入社會?進入社會後,錢驅動人工作結束後,是不是作用就結束了?不應該累積起來吧?如果央行一直印錢,錢在社會中一直存在累積,是不是最終不管怎麼樣,社會都會形成錢多餘社會價值?就是一定會發生通貨膨脹呢?
首先要搞清楚錢是什麼,錢本質是貨幣,貨幣本質是商品,先有商品,後來才有貨幣,所以不管你金融搞得再複雜,最後要回到實體經濟,也就是商品交易上面。
先考慮一個原始村落,一開始貨幣還沒有產生,A是打獵的,B是種田的,A用豬肉向B換大米,假設兩人生產能力差不多,剛好用自產的和換來的東西就可以滿足溫飽,那麼此時你所說的錢,本質上也是商品,只在A和B兩人之間流動,這個是商品交易環節。這個時候由於人口數量很少,人們壽命比較短,經濟的增長非常非常的緩慢,所以基本沒有通脹,通縮倒是很常見。
後來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大家覺得以物易物太麻煩了,於是發現了金幣這個東西,價值高、方便儲存、也方便攜帶,這時候就不是用大米換豬肉了,直接用金幣買了,而且由於B比較聰明又勤奮,他種田的收穫最多,所以可以換更多的錢,結果積累了大量財富,同時A比較懶惰,沒事喝酒泡妞,所以是月光族,經常要向B借錢,B又向A收取利息。這時候你看到錢還是在A和B之間流動,但是多了一個環節,就是金融借貸環節。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村落的領導者出現了,這個人是C,他原來也可能是B發展而來的,因為他既聰明又勤奮,很快他的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成為了大家長,這時候村落的發展又面臨新的挑戰,比如修路啊、修水渠啊,比如鄰村的人經常來騷擾偷東西,要防禦啊打戰啊,所以這時候大家商量好了每個人從收入中交一部分錢給C,由C來組織大家一起發展經濟並抵禦外族的侵擾。此時經濟的發展又多了一個環節,就是稅收環節,這個錢由納稅人流向政府,再由政府開支流向個人或企業。
自從有了貨幣之後,商品交易變得更加方便,貨幣也促進了商品的流通,當貨幣(金銀)的總量大致不變的時候,不僅不會有通脹的問題,反而隨著經濟的發展通縮開始出現,因為貨幣量滿足不了生產和交換的要求,比如全社會的貨幣是10塊,全部生產量是10斤大米,每斤1塊錢,當產量變成20斤大米的時候,每斤就只有0.5塊了,這就是貨幣不夠時產生的通縮問題。那麼什麼時候開始有了較為的通脹問題,是當貨幣的流通量驟然大幅增加的時候,比如南美洲發現了大量黃金白銀,此時就會導致全社會通脹的產生。所以說全社會的貨幣增速是需要和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基本一致的,這就回到了題主的問題,是不是央行印錢一定會形成通脹,不是的,只有印錢超過了經濟增長所需要的量才會發生通脹。
最後一個環節,就是題主說到的央行,央行到底怎麼產生的,最早的央行是英格蘭銀行,它為什麼會出現,因為西歐國家要打戰,政府沒有錢,沒有錢怎麼辦,向大貿易商和大銀行家借錢,那大家不幹了,你借了錢不還怎麼辦,所以咱們得來談條件,最後協商的結果是大銀行借錢給政府,並且獲得壟斷貨幣發行的權力。這個就是央行之所以會出現的原因,就是為了滿足政府借錢的要求而產生的,而且這個問題也成了央行身上揮之不去的陰影,迫於政府的壓力央行大量印錢借給政府,造成了惡性的通脹。正是由於早期央行和政府之間這種關係,出於對惡性通脹的深惡痛絕,人們才會把央行的獨立性看得那麼重要,但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央行和政府都是難分難捨的關係,首先央行行長是政府提名或任命的,其次央行和政府的經濟目標有一定重合之處,這些都決定了央行要保持完全的獨立性幾乎是不可能的。
謝邀。
錢,發展到現在,
已經從原始的交換功能,到貨幣功能,再到統治功能。
權利是如何流通的,錢就是如何流通的。
貨幣在市場流轉的流程:央行——銀行——市場;簡單就是說央行負責印刷一定數量的貨幣(通常是央行下的專門的印刷單位),然後通過各種途徑貨幣回到銀行,再在市場進行流轉。
政府印出的新增的鈔票, 應該流向社會的途徑:
(1)法定準備金率,超額準備金的存在相應減少了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2)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由於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於活期存款,各國中央銀行都針對商業銀行存款的不同種類規定不同的法定準備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這樣即便在法定準備金率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改變也會引起實際的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改變。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均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通常。例如銀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商業銀行保有的超過法定準備金的準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貨幣乘數就越大,貨幣乘數的大小主要由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超額準備金率。而影響我國貨幣乘數的因素除了上述四個因素之外,還有財政性存款、信貸計劃管理兩個特殊因素,都可以影響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 及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等因素決定。
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超額準備金率與貨幣乘數之間也呈反方向變動關係,超額準備金率越高,這樣就加大了現金比率。現金比率與貨幣乘數負相關、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貨幣乘數就會變大;反之,貨幣乘數會變小。總之,最終影響貨幣乘數的大小。現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現金比率的高低與貨幣需求的大小正相關。因此,凡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即通常所說的派生存款。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而貨幣乘數的大小又由以下四個因素決定,因而直接減少了銀行的可貸資金量,法定準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貨幣乘數就越小。
(3)現金比率,現金比率越高,說明現金退出存款貨幣的擴張過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
(4)超額準備金率。
(5)財政收入/財政撥款,並經過政府支出進入流通領域;
(6)央行將新印的鈔票存放到商業銀行(具體是從央行的發行庫存放到商行的業務庫),直接增加基礎貨幣,以及償付外債;
(7)央行從商業銀行手中購進外幣,形成央行的外匯儲備。
(8)央行回購國債和央行票據,然後通過信貸方式流入社會;
(9)其它方式如:如何調節市場中貨幣總量;調整存款準備金率。
(10)通過漲工資等形式發放給個人。
而中國自改革開發以後的貧富差距是怎麼形成的呢? 有錢的愈有錢,,沒錢的更加沒錢。正是通過印鈔票,漲工資這種過程,最終社會上各個人獲得的鈔票肯定會有差距,而且差距會越積越大, 所以表現的就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所以就需要通過再分配要充分發揮政府的調節功能,實現收入分配的相對公平,限制社會各類人員之間收入差距的過分懸殊,通過稅收、財政轉移支付等政策措施,使高收入者個人、階層、行業或機構收入的一部分再轉化為社會的收入,並使低收入階層成為收入再分配的主要獲益者。
瀉藥
錢的流通領域一般在政府、企業、個人、儲備銀行、(央行)商業銀行、金融投資機構這些地方流動。當然還有一種是在某些長得跟天蓬元帥似的官員家中的暗室里放著屬於另一種特殊情況。搞清楚錢怎麼流通的,需要弄清楚錢是一種什麼鬼。
1、貨幣的產生
很久以前這座星球上根本沒有錢,後來一群人出去打獵,一群人織布。於是他們之間出現了交易,用布匹換獵物。隨著交易地域擴大,交易品種增多,這種計算很麻煩,於是就出現了充當交易一般等價物的東西~~錢(貨幣)。最初的貨幣流通僅限於商品交換。
2、商業銀行和紙幣的產生
宋朝時期一個叫張豁子的二貨扛了半袋子銀子出城買糧食,城門外3里的樹林里躲著一群劫匪手裡提著鬼頭刀虎視眈眈盯著他的半袋子銀子,他這個苦逼的模樣正好被街上提著鳥籠子遛鳥的王大愣瞅見,王大愣靈機一動產生了一個奇妙的發財門路。他攔住張豁子說:你個二逼不嫌累啊?聽說過城外那幫攔路打劫的土匪吧,還是把銀子放我這裡吧,我給你打個欠條,你把欠條給城外我的二姐夫,李屯的地主李大麻子,他保證給你糧食,讓他找我取銀子。張豁子一聽這個注意確實不錯。後來全城的人都覺得王大愣注意不錯,塞給王大愣點保管費,把銀子存他那裡,然後拿著他的欠條買商品。
3、貨幣的自我複製
後來經營像王二楞這種錢莊的人多了起來,錢莊咋賺錢的?比如你們村所有人都怕銀子放在家裡被盜,然後存到錢莊里,錢莊給你們每個人寫個欠條,錢莊以共存了1萬兩銀子,同時寫了一萬兩的欠條。但是終究有人想買更多東西而借錢花,比如你們村裡賣豬肉的豬頭徐去別的村裡買豬需要用更多銀子,他去王二楞錢莊借銀子,王二楞借給他5000兩,但是豬頭徐不會抗著銀子去買豬,他不是二逼,他把借的銀子存在錢莊里,拿著錢莊給他打的欠條去買豬,於是奇蹟發生了。錢莊里存的銀子還是1萬兩,欠條卻成了15000兩。原來錢會憑空被無限複製放大,多出來這部分就叫M2。
4、貨幣的統一和儲備銀行(央行)的產生
錢莊多了問題也來了,每個人用銀子的時候都去錢莊取(擠兌)錢莊根本沒那麼多銀子咋辦?於是錢莊老闆開了個會:王二楞提議成立個總錢莊啥事兒都不幹只負責把所有的銀子集中放一個地方,然後統一給各個經營的錢莊打欠條。好吧大家都同意了,於是紙幣正式產生了。所以貨幣的本質就是一種負債的轉移。
5、政府與貨幣
有了紙幣流通後人們拿它換取商品滿足需求。躲在樹林里靠打劫為生的首領劉大麻子想:誰控制了貨幣發行權便控制了財富。於是他帶人趕走了存放銀子的倉庫看門人,霸佔了所有的銀子並控制了銀票(貨幣)的發行權。有了劉大麻子和他那幫人別的劫匪不敢輕易去搶倉庫里的銀子,所以城內外一片安寧祥和。劉大麻子和他那幫人給自己的團隊起了個名字叫政府。他們按照存放銀子的數量發行貨幣,並負責城裡人的生命安全。(政府負責印製貨幣並通過國家機器強制保證貨幣流通)所以為什麼你在情人節拿出來的紙能換商品而在清明節拿出來的紙不能換商品的根本原因。
6、稅收
劉大麻子那幫人要吃飯,要生活,但是他們卻不能亂印紙幣,因為紙幣的發行量是根據儲備銀行黃金的儲備量按約定比例發行的,(要不然我們會成為辛巴威)。所以劉大麻子制定了規則(法律)讓有錢人都攤點錢,保證他和他團隊的正常生活(稅收)。當然他們收錢不是白吃飯的,他們維護這個地盤的人不受外來欺負(軍隊),制止內部發生爭鬥(警察)。
7、貨幣發行量
最初的紙幣發行量是按照黃金儲備量作為基礎的。在古代把黃金作為貨幣的原因主要是:1、在地球上含量很低,而且不宜開採,冶煉開採的難度大,市面流通量很小。2、化學性質穩定在空氣中存放不宜褪色、腐蝕。3、是錢莊經營者的信用基礎。錢莊把你存放的黃金給你打欠條後(貨幣),還要借給別人使用賺取收入,你根本不知道他錢莊里到底還有沒有你存的黃金。所以作為信用基礎你拿欠條(貨幣)必須能換取黃金,畢竟欠條是紙做的,極容易複製。這種貨幣發行量與黃金儲備量掛鉤的制度叫金本位制,以黃金為基礎的貨幣發行量制度雖然可以防止物價持續上漲(通貨膨脹)現象的產生,但是現在這種制度已經取消,很久以前畢竟屬於「萬惡的舊社會」。
那麼現在貨幣發行量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這個因素很複雜,而且不同國家的發行依據也存在差異,簡單來說是按照社會商品供給流通總量與價格的乘積作為重要條件的。
貨幣發行需求量的公式
德爾塔Md表示貨幣發行的需求量, 德爾塔Ws表示商品供給增量, 平均Mw是M w指標的均衡值。根據這個方程式,貨幣發行的需求量與商品供給量成正比,與貨幣價值成反比。貨幣發行的需求量隨商品量的增加而增加,隨貨幣價值的上升而減少。反之則增加。貨幣供給量取決於貨幣需求量,如果按照上述公式計算的貨幣需求量發行貨幣的話,則會保持供求均衡。因此可得貨幣發行量的供求均衡等式。
如果按照貨幣需求量供給貨幣,貨幣供求就會均衡。因此,中央銀行按著商品供給量縮小的比例(以均衡Mw指標為比例尺)發行貨幣,就會實現貨幣發行量的均衡。
8、通貨緊縮
由於銀行貨幣發行量是根據黃金儲備量比例發行的,而用於交易的商品越來越多,生產效率越來越高。舉個栗子:假如社會貨幣流通量是100萬元,市場上有1萬頭豬,每頭豬價格100元。隨著人口的增長對豬肉的需求也更加旺盛,在商品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增加會導致價格上漲,這就是所謂需求驅動的通貨膨脹,價格上漲會驅動市場產出更多的同類產品,產品供給量增加對價格上漲有抑制的作用。
接上題,價格上漲促使,市場上豬的供給量多了1萬頭,但是貨幣還是只有100萬元,每頭豬價格成了50元,所以在貨幣流通量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價格經過短暫的商鞅期後還是逐年下降的。價格下降導致生產者收入減少,如果收入越來越少就會降低生產的積極性,抑制經濟發展,這種現象就是通貨緊縮。
9、通貨膨脹
80年代富得流油的萬元戶到了2000年變成了貧困群體了!跟第8項相反,如果社會流通的商品總量沒變,貨幣增發了,會造成物價上漲。比如市場上還是那2萬頭豬,如果保持豬的價格在100元不變,貨幣發行量200萬元就夠了,問題是政府沒錢了,稅收不夠花,怎麼辦?先吹個牛逼吧,我們保證在一個五年計劃內人民收入翻一番,失業率不高於1%。然後發行100萬元國庫券向民眾借錢,並承諾國庫券到期後可以加倍償還借款,於是民眾紛紛拿出積蓄購買國庫券。國庫券到期日政府依然沒錢,怎麼辦?讓中央銀行多印200萬元出來嘛,鈔票這東西是紙做的,又耗費不了多高的成本。社會上流通的鈔票多了,豬的價格肯定猛漲。豬倌甲說我養豬發財了,豬倌乙說我得擴大養豬場賺更多的錢,於是招兵買馬擴大生產,短時間內失業率確實下降了,幹啥錢容易賺了,居民存款確實提高了不少。但是時間一久人們發現豬倌的財富增加率超過了物價上漲率。「資本家靠榨取剩餘價值實現了資本積累」(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普通勞動者吃豬消費豬肉成了奢望。由於豬多了,人還是那麼多人,消費量沒有改變,於是後來進入養豬行業的豬倌存積了大批豬賣不出去。豬倌想辦法把豬想辦法賣給洋人吧,洋人綠眼珠子瞪得溜圓:」賣的價格太高,我們吃豬肉的都是窮人,我們國家富人吃牛肉「。(沒有技術含量的產品出口產品依靠低價實現)。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貨膨脹的產生機制更複雜,不僅僅是國家增發貨幣的簡單因素,但是緩慢的通貨膨脹可以刺激經濟發展。我們在第4項內容里提到過貨幣的本質,通貨膨脹是貨幣本質的暴漏:借錢人永遠都想賴賬,通過增發貨幣可以掩蓋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的壞賬本質。
通貨膨脹的缺點很明顯:有利於債務人,不利於債權人,通貨膨脹會損害工薪階層和低價格產業鏈從業人員的利益。以美元為聯繫匯率發行貨幣的國家會受到美國QE的影響,美國QE政策是在全球剪羊毛行動。某些國家在貨幣沒有全球化的背景下增發貨幣的政策不是在刺激經濟發展,而是在掠奪人民的財富。
找本書看看。我不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