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沒之奇幻空間票房高嗎?

熱熱鬧鬧的2017年春節檔,以7天狂卷33億元人民幣票房的雷霆之威,一掃2016年年底電影市場的頹勢,儘管「票補」與「幽靈場」製造的水分仍然不小。「四大金剛」《西遊伏妖篇》、《功夫瑜伽》、《大鬧天竺》與《乘風破浪》各自的票房表現雖然談不上盡如預期,也還算是差強人意。

值得注意的是,動畫電影《熊出沒·奇幻空間》(以下簡稱《奇幻空間》)儘管排片率僅在10%上下,排片時段也並不佔優,卻仍能在這一檔期搶下超過3億元的票房。特別是考慮到電影並未如同檔期的競爭對手般採用大規模的預售及低價「票補」「促銷」,這一票房的含金量不容小覷。

《熊出沒·奇幻空間》海報

在貓眼電影,《奇幻空間》更是以9.2分的超高評分,成為了春節檔電影中口碑最佳者;即使在豆瓣網上,雖然《乘風破浪》以6.9分的評分後來居上,《奇幻空間》6.4分的評價,在國產動畫電影中也算是佼佼者。

事實上,「熊出沒」系列電影的口碑與票房一直堪稱穩定:2014年的《熊出沒之奪寶熊兵》豆瓣評分6.4分,票房2.48億元;2015年的《熊出沒之雪嶺熊風》豆瓣評分7.2分,票房2.95億元;2016年的《熊出沒之熊心歸來》豆瓣評分6.3分,票房2.87億元。因此,儘管《奇幻空間》的最終票房仍是未知之數,也已然創造了該系列電影的票房最新記錄。

「熊出沒」系列電影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豆瓣網上對「熊出沒」系列電影進行評分的人數逐年遞減,從2014年的超過1.2萬人,到2017年的不足4千人,原因可能是眾多電影類網站及APP對用戶的分流(貓眼電影上對《奇幻空間》的評分人數達到了10.8萬人),也可能是電影市場的受眾細分日漸明晰——用腳投票的小觀眾們儘管不會在社交網路上發聲,卻是支撐起票房的「沉默的大多數」。

這大約也可以解釋《奇幻空間》在豆瓣網上所遭受的兩極化評價:儘管綜合打分6.4分在國產動畫電影中已屬出色,在該電影的「短評」條目下,獲得「有用」按鈕最多的短評,則均為一星或者二星。主要的爭議點仍在電影劇情的「混搭」或「抄襲」上。

對於經驗豐富的動畫電影觀眾,不難識別出《奇幻空間》各處「偷師」的痕迹:影片開場的小段《西遊記》亂入,畫風讓人想到《大聖歸來》;反派三人組中鮑春來飾演的角色,戰鬥技能也讓人想到《鋼鐵俠》,電影中索性調侃其為「鋼筋俠」;探寶機器人Coco(小鐵),造型上讓人想到《Wall E》,技能則讓人想到《超能陸戰隊》中的大白;女主角納雅,彷彿宮崎駿動畫電影《幽靈公主》主人公的翻版;電影精心構建的森林場景,讓人想到《阿凡達》,其中出入的「萌物」,如猴頭菇精靈與會飛的巨型甲蟲,則又能看出宮崎駿動畫電影《龍貓》中角色的影子。嚴苛地講,《奇幻空間》正應了那句老話:「太陽之下,本無新事」。

《熊出沒·奇幻空間》劇照

然而若因此便給《奇幻空間》扣上「抄襲」的帽子,未免太過武斷。商業電影發展逾百年,行之有效的故事類型儘管眾多,也並非不能窮盡。動畫電影的受眾,如果瞄準的是低齡市場,則劇情的複雜度進一步受到限制,可以使用的敘事結構變體更加有限。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哆啦A夢》的大長篇(劇場版),儘管每部在時空場景上都極盡變化,人物性格及在劇情中的分工則大體固定,情節起承轉合的節奏安排也如出一轍——甚至劇情在高潮前的反轉,以及高潮之後的危機解決方式,也非常的程式化和「套路化」——然而這並不影響讀者或觀眾追看,原因在於作者總能在相同的框架上延展出不同的情節紋理,並且融洽一體,不露痕迹。

《奇幻空間》在劇情上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套用《幽靈公主》的敘事架構——《幽靈公主》當然是非常複雜的敘事,但在故事的最底層面上,與《人猿泰山》、《風中奇緣》、《阿凡達》等影片構成了對「母題」的共用——而是未能實現對敘事架構的合理與充分化用,因此難免在接榫處有欠自然。

影片在前半段的敘事尚能保持「熊出沒」系列的原有風格,而一俟女主角納雅登場,劇情就朝向《幽靈公主》的方向一路狂奔,只有情節,再無人物。不是人物製造情節,而是情節驅趕人物。除了光頭強還談得上有性格發展空間,熊大、熊二、Coco、納雅、反派三人組,一律面目模糊,純為情節發展提供附著的熊形/機器人形/人形道具。至於反派大老闆,影片雖有發掘人物內心的兩小段戲,但一帶而過,並未真正進入人物內心。倒是影片前半段純為串場作用的古董店老闆角色,活靈活現,是絕佳的市井人物素描。

機器人Coco

同樣的問題在「喜羊羊」系列大電影中也曾出現過。與短小的電視節目相比,大電影中引入新角色,固然可以充實情節,但難免分走原有角色的戲份。《奇幻空間》套用成熟的敘事母題,但未能將原作中的人物融入新劇情,等同於另起爐灶,結果是角色突兀遊離於劇情之外,徒有其形,失卻其神。《奇幻空間》的故事,將熊大熊二與光頭強替換為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與圍裙媽媽,一樣成立。

不過,儘管是一部「混搭」的「拼裝」電影,《奇幻空間》至少做到了完整講述故事,相比於眾多不思進取、粗製濫造的國產動畫電影,已經算是業界良心。觀眾當然可以指責《奇幻空間》在創意上的東拼西湊,畢竟動畫影片似乎也很難在片尾以「致敬」名義羅列所有「偷師」段落的出處。而對於低齡觀眾而言,如果直接欣賞經典原作存在困難,過渡階段看看「高仿」,倒也不見得是件壞事,正如「四大名著」與《聊齋志異》的簡化版,也大有其市場。

《奇幻空間》更值得肯定的地方大約還是在動畫技術方面。儘管與好萊塢一流動畫電影存在的差距仍然不小,《奇幻空間》的視效至少在靜態場景與動物角色上,已經相當出彩。觀眾如能接受《地心歷險記》(2008)、《地心歷險記2:神秘島》這樣以製造奇觀來愉悅觀眾的爆米花電影,那麼或許也能同樣愉悅地欣賞《奇幻空間》中的「奇幻空間」。

而儘管同樣存在用3D視效討好觀眾的毛病,《奇幻空間》總體還算克制。台詞沒有自以為時髦地套用流行用語;而寧可使用真人出鏡,也不冒然使用不成熟的人像捕捉技術,倒是比《爵跡》有自知之明得多。至於在人物形象普遍「蛇精臉」的國產動畫電影中,能看到這樣造型不扭捏不做作的動畫人物,幾乎可以稱之為一股清流。

片中的反派

《熊出沒·奇幻空間》會是國產動畫大電影的新起點嗎?至少在技術製作層面,電影開了一個好頭。然而要「寫」出而不是「拼貼」出一個老少咸宜的好故事,國產動畫電影們依然任重道遠。



推薦閱讀:

「每日開方」 平滑切換
關於《Darling in the Franxx》下架我的風涼話
《靈籠:INCARNATION》——可能是最有深度的國產動畫
從異世界到紫羅蘭,淺談什麼樣的劇情才有張力
蜘蛛大聯歡——《終極蜘蛛俠第4季》

TAG:電影 | 動漫 | 動畫 | 影視評論 | 奇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