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完電影《愛樂之城》你想說什麼?

看完《愛樂之城》,它把我久滯的鼻塞打通了,也似乎在從我的天靈蓋開始打通穴位,一直到我足底的湧泉穴,就在我的奇經八脈將全被打通那一瞬,它一下子點住了我的死穴。就是這種感覺。

《愛樂之城》有著一個典型的伍迪艾倫式的愛情故事,那種都市男女不文藝、毋寧死的愛情體系,同時這個愛情故事卻也相當好萊塢,因為它本身過於理想化的勵志主調。只是很顯然的是,《愛樂之城》在愛情與夢想的天平上,傾重於後者。因此,《愛樂之城》中的愛情其實就是用來被夢想消費的,全然是給夢想讓步,這點多少對於我們慣常的愛情觀有些不負責任,當然若真如《午夜巴塞羅那》的那句:只有未遂的愛才是浪漫。那麼這部《愛樂之城》還真是浪漫。只是,我還是並不怎麼苟同於電影那未遂的愛情,因為說到底夢想再怎麼花哨,都只是私有的,它的最終目標還是需要照進現實的,以此夢想其實就是一個需要傍地而走的勞什子,無論此刻它飛得有多高,沒有落下它就是一場夢或者一個想頭,所以夢想就是一種由上而下的形態;而愛情自是不一樣,儘管它的形態或是體現於荷爾蒙作祟、生殖器悸動,又或是純粹的遠遠欣賞與不打擾這種單方面的相思,但這都是相基於相同精神層面,愛情無論如何都可以被放大為一種公有的價值體系,所以愛情是由下往上的。當然,我並不是說夢想是低於愛情一等的,我只是頗為反感《愛樂之城》中對愛情的不公,以致電影最後的那段閃回,我看下來總覺得有些如坐針氈,彷彿就是夢想正在活生生地將愛情親手撕碎,還在一旁大聲嘲諷說,看看這些,都不屬於你。縱使它拍的很美。另外,電影里男女主人公的夢想最終實現,似乎也充斥著太過濃重的功利性與目的性,這種夢想並沒有給予我那種積極向上的勵志模板的感覺,倒更像是一種為了達成目標不惜一切、不擇手段的冷酷無情。

沒錯,我就是相當反感《愛樂之城》中的價值觀,但撇開影片結尾那不完美的愛情,我還是相當喜歡這部《愛樂之城》的。因為它在很大一部分上滿足了我對理想生活的所有臆想,那種在現實中似乎永遠是渴望卻不可得的生活。《愛樂之城》給了我一個對於理想愛情的完美定義(儘管最後又被它一手打破了),同時它也給了我一個關於夢想曲線性追逐的途徑。現在想來,《愛樂之城》並不是一部愛情片,它更多的是一部造夢電影:一方面是電影中的角色造夢成功;另一方面它也在有意無意地為我的理想生活造夢,儘管我與它隔著屏幕。

同時,《愛樂之城》也真是一部浪漫美好的電影,它看起來似乎遠離現實,可偏偏電影整體的浪漫的魅惑感都是建立於這種看似不現實的距離上,它的美好是在於觀影時那種可以引人入勝以體驗電影中的另一種生活的魔力上。另一方面《愛樂之城》也有著它獨到的親昵味,它是懂得與觀眾互動的: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幕是米婭去電影院赴約,尋找賽巴斯汀時,影院的放映燈光投射到米婭身上,彷彿站在影院中的她就在熒幕上與線下坐在影院的我相視著,就是有這種對照的錯覺。

當然,《愛樂之城》是一部歌舞片,它也能很自然地就站在眾多巨人電影的肩膀上。《愛樂之城》的每一段歌舞似乎都是有跡可循的,滿滿的致敬味,看片量遠遠登不上檯面的我都能在《愛樂之城》看到《在雨中》、《卡薩布蘭卡》、《名揚四海》、《紅磨坊》等的影子。但它的致敬並非是那種拾人牙慧似得生搬硬套,它裡面的歌舞都來得很流暢,都是一種情感一到,便跳上一段、唱上一段。

最後說說導演達米恩·查澤雷,我看過他的上一部作品《爆裂鼓手》,記得那會我是在找張國榮的《鼓手》看時,陰差陽錯下也順帶著看了這部電影。再結合這部《愛樂之城》,達米恩·查澤雷給我的感覺就是他很會拍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很像我喜歡一個導演達倫·阿諾夫斯基,當時看完《爆裂鼓手》,我就想到了達倫·阿諾夫斯基的《摔角王》,都是屬於那種一根筋到底的電影,節奏的把握也很相似;這部《愛樂之城》也讓我想到了他的《夢之安魂曲》,兩部電影的分割點出奇的相近。總之,對鏡頭掌控能力很強、對畫面調度能力也很牛逼的那種,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他們能拍出自己所想要的。

寫到這,我突然想到《愛樂之城》電影開頭那會,賽巴斯汀對米婭說:我們電影見。楊德昌《一一》中說:電影誕生以來,至少延長了三倍的人類生命。可是,我遠遠不想就這麼指望著電影去長命百歲,我想電影給我最美好的裨益就是: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在電影中我全都能找到。

真的,電影真的可以造夢,只是我想我爸比電影還要牛逼。


推薦閱讀:

約翰·康斯坦丁的能力是什麼?
《猩球崛起3》真的很爛嗎?
推薦六部讓你睡不著的小眾恐怖片,膽小慎點!
白鹿原第38集劇情介紹?
如何評價電影《捉迷藏》?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