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力比多的驅動力如此強大?
按照佛洛依德的理論,力比多似乎可以與任何動機聯繫起來,甚至連兒童也被賦予了特有的「兒童性慾論」。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好像真的就是這樣的,許多人動機的潛意識裡都好像離不開一個字「性」,包括兒童。
激素的作用可強大了,,,
生物本能,生物繁衍 延續必要,我們都是基因の奴隸。我發現 力比多強大の人 要麼 罪犯,要麼升華成 人傑了。
剛才看了一位網友講"力比多"的概念偏向性慾的定義我感覺過於偏面。我認為人有吃就有拉,吃拉都比性更重要。那些無性生殖的生物只要吃,根本就沒有性。如果只選吃或性,那麼只選吃的會活下去,只選性的會很快死去。事實上為了"吃",在生心理杌制上就會設計了口的癮欲機制來實現支撐"吃"的行為;為了"拉",則在肛門上設計了癮欲的生心理機制來支撐"拉"的行為;為了"性",也同樣在性器官上設計了癮欲的生心理機制來支撐"性"的行為····等。癮欲機制並不只是對性的驅動力,也是很多行為的驅動力。如果我能夠完成"生四論"的推導,那麼對生心理機制的定義會更加清晰明了,而且還要達到定位於人的生理上。只有達到定位機制的程度才能實現對生心理機制的客觀規律的推導。一旦找到客觀規律就會變得很簡單且一目了然了。
剛好看到書上有講這到個知識,來回答一下。
"力比多」這個概念是由奧地利維也納精神病醫生、精神分析學派大師弗洛伊德提出,"力比多」即性力,但是注意,這個性不是人們通常理解的性交活動,而是泛指發泄性慾望和滿足性快感的一切直接或間接的活動,包括性交、輕吻、撫摸和擁抱等活動。在弗洛伊德看來,人的一切心理與行為活動歸根到底是由潛意識中的本能"力比多」決定的。精神分析學派早期理論具有泛欲性主義的特點,把性慾誇大為支配人類一起行為的動機,這些都是片面的。
後期,弗洛伊德進一步修改了他的理論,他認為人有兩種本能,一是生的本能,二是死亡本能。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三部人格說。本我是人原始的精神能量的儲存庫。自我是本我的派生的執行機構,它力求在「現實原則」的前提下,採取符合現實的方式滿足本我的欲求。超我是人格中最有道德和理想的成分。死亡的本能表現在攻擊、破壞、與毀滅。攻擊是指向外部對象而不是自身的一種毀滅的需要。"所有生命的目標都是死亡「自殺、謀殺都是死亡本能驅使的。另一種生的本能就是今天談論的"力比多」也叫性本能,它代表著愛和建設的力量,指向與生命的生長和增進。兩種本能作用相反,但卻同時存在,此漲則彼消,此消則彼漲。由於力比多(性本能)發泄的區域或動欲區的不同,個體從出生到成人的人格發展經歷了口腔期、肛門期、性蕾期、潛伏期、與生殖期五個階段。口腔期。弗洛伊德把出生到滿周歲的這段時期稱為口腔期。因為在這個階段嬰兒力比多發泄的主要動欲區是口腔。通過口腔活動的吮吸、吞咽、咀嚼等,不僅滿足了嬰兒飢餓時的需要,而且這些活動本身也提高了性快感。成為兒童獲得滿足的主要途徑。肛門期。大約從出生後第二年起到三歲末(2-3歲)在肛門期,幼兒的主要動欲區從口腔轉移到肛門,肛門的排泄活動成為力比多發泄的主要途徑。力比多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肛門排泄糞便解除內包壓力以獲得快感體驗。排除糞便解除緊張所產生的快感外,成人對兒童排泄活動的過分注意也增加了兒童對排泄本身的興趣。兒童保留糞便,以便在排泄時得到更大的快感。
性蕾期。大約從3歲到6歲是性蕾期。在這個階段,兒童的動欲區轉移到了生殖器,兒童通過撫摸、顯露生殖器獲得力比多的滿足。弗洛伊德認為,這一時期內兒童不僅對自己的性器官發生興趣,有手淫行為,而且他們的行為開始有了性別之分。在這個階段,對人格的發展最為重要的事件是在兒童心中產生了有關父母的情緒衝突,即男孩 心中的俄狄浦斯情結(戀母情結)和女孩心中的厄勒克拉特情結(戀父情結)。男孩在於父親爭奪母親的過程中,感到自己的力量有限,無法戰勝對手,並且還產生了「閹割恐懼」,即害怕強大的父親割掉自己的性器官。這種「閹割恐懼」迫使男孩抑制戀母傾向及對父親的憎恨,由此本我和自我之間會激烈地衝突。為了解決這種衝突,男孩開始以父親為榜樣,模仿父親,並認同父親。通過認同來獲得對母親性衝動的間接滿足,同時認同本身也促使兒童習得男性行為,形成男子性格。同時,女孩也要通過認同來解決與父母之間負責的情感糾葛。(弗洛伊德有一個很大的爭議觀點是他認為每一個兒子都想與自己的母親發生性關係。當然是在小的時候會有這種想法。現在很多罵人的話也是我**你媽不知道會不會跟這個觀點有聯繫)弗洛伊德特別重視兒童如何解決自己內心的俄狄浦斯情結,認為若解決不好這些情節會導致性變態和心理失常。比如一些人的同性戀就是由於兒童期對自己的異性父母產生了強烈的認同和模仿所造成。
潛伏期。6-12歲左右。當兒童解決了俄狄浦斯或厄勒克拉特情結後,他們的力比多衝動就處於暫時的潛伏狀態,性興趣被其他興趣,如探索自然環境、知識學習、文藝體育活動和同伴交往等所取代。在這段時期里,由於兒童生活範圍的擴大和在學校吸取了系統知識,兒童人格中的自我和超我部分獲得了更大的發展。
生殖期。進入青春期後,由於性器官的成熟,兒童的性衝動再次萌發,他們開始對異性發生興趣,喜歡參加由兩性組成的集體活動。這時兒童的心理發生了根本的轉折,從「自戀」轉變為「異性戀」。異性戀一旦形成,就持續人的一生,以後再也不會發生根本的變化。從這個時期起,人類的個體就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成為社會中獨立的一員。他們尋找職業,選擇婚姻對象,開始異性戀的生活,生育和扶養後代。
力比多一直持續到人的全程發展,以上是20世紀初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的觀點,現代心理學理論對此有很大的爭議和批判。
內容來自:
《普通心理學》彭聃齡
《社會心理學》鄭雪
力比多 百度百科
本能理論 百度百科
這就是與古文中的理論想通之處,弗洛伊德提出一個更加定量的衡量指標。
兒童的口欲期以及口欲,就是一種不加限制的力比多。
很多人脾氣中的任性,也是力比多的表現吧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
孔子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用儒家的理論,克己復禮。
在基督教中,則是七宗罪的根源所在。
之前看過《黑猩猩悖論》,所謂的非理性衝動,就是這個力比多吧。
如果想去控制和管理,則是要用更加強大的精神控制力去牽制他,最近在看德國的精神訓練法,等看完再來更新更多的收穫。
我覺得力比多雖然與多種驅動有所關聯,但還是更多受身體機能所驅使居多,比如激素的分泌等生理因素。你看各種宗教中的禁慾,其實就是用強大的意志力去抵抗生理。所有不要誇大,它就像吃喝拉撒一樣,應該是一種常態驅動力。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玩遊戲的時候,發現隊友玩的不好就會罵人(80%的情況下),請問這是病嗎?
※如何克服單親家庭或者父母不合帶來的自卑心理?
※喜歡紫霞仙子的男生是啥心理?
※擺弄頭髮時女性在想什麼?
※什麼感覺才算喜歡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