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脫口秀大會》在2017年綜藝節目中脫穎而出?

《脫口秀大會》作為一檔全新的喜劇脫口秀節目,它在節目形式、話題內容及敘事邏輯上鮮明地甄別於其他同類型節目。該節目更大程度地還原了「單口喜劇」的文化傳統,大膽採用素人與明星對抗比拼賽制,所關注的話題更貼合社會的熱點、痛點。節目的口號「幽默不論資歷,好笑要有意義」更是旗幟鮮明地彰顯了它的訴求和底色。可以說,該檔節目的出現不僅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結果,也為我國的節目生產者提供求新求變的參考和方向。

「單口喜劇」發端於劇場,繁榮於電視,並在互聯網時代煥發嶄新生機。它的基本特徵是: 「一個人、一支麥」為其基本形式,笑話與段子為其表演內容。作為「Stand-up Comedy」中國化發展的《脫口秀大會》之所以能夠引起廣大受眾,尤其是青年人的追捧和喜愛,正是因其深刻地契合了我國當下社會的、文化的邏輯和訴求,充分體現了其在文化層面的價值,用幽默風趣的諷刺來跟生活和解。總結來看,有以下三點主要原因。

其一,用創新喜劇話語的表達方式,以當下熱點和生活為創作生命源,讓觀眾先笑起來。我國觀眾對喜劇的認知多來自於喜劇小品和相聲,二者都遵循著嚴密的敘事邏輯和敘事結構。而作為單口喜劇類節目的《脫口秀大會》則呈現出全新的喜劇話語樣態,表演者不拘泥於形式、自成風格地講述笑話或段子,而笑話和笑話、段子與段子之間也無需任何聯繫,表演者在表演中自成其邏輯脈絡即可。這種輕鬆、隨意的喜劇樣態極大地符合了當下青年人的話語表達方式。同時,該節目跟蹤時下熱點,緊靠真實生活,以廣大公眾與個體所處的生存空間為創作背景,所選取的話題如「這個標籤我不背」「你真的有朋友么?」「我不是第一名」「北上廣愛?來?不?來」等無不契合當下社會和文化生活中的熱點、痛點。表演者從自身經驗出發,以小見大地對這些話題觀點進行主觀地、幽默地表達,技巧的核心即在於不吝惜將私人話題展現,並將私人生活與公眾經驗相融合,進而引起受眾的共鳴,對話題產生有效的討論。

其二,努力塑造積極話語權,鼓勵青年人自由表達,笑過之後又有思考。《脫口秀大會》遵循「單口喜劇」的文化傳統,在節目形式上不拘一格,刪繁就簡,弱化敘事邏輯,強化個人意識,降低表演門檻。節目的口號「幽默不論資歷」便體現了對民間話語力量的積極推崇。大眾文化理論家約翰?菲斯克(John Fiske)認為,「大眾文化是從內部和底層創造出來的,而不是像大眾文化理論家所認為的那樣是從外部和上層強加的。」節目中的表演者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教育背景及成長環境也不盡相同,他們匯聚於此,碰撞思想,提供多元觀點,引導青年發聲。網路視頻彈幕更是激活了廣大受眾的討論,節目內外形成了平等的對話和交流,哈貝馬斯所謂的「公共空間」正在形成,一個群言時代已經到來,熱烈的討論便意味著積極的思想碰撞。

其三,凸顯青年人主流話語價值,引導青年人正面情緒養成,懂得與生活和解。與《吐槽大會》以明星為話題和看點,讓觀眾在嘉賓的嬉笑怒罵中得到純粹享樂不同,《脫口秀大會》以公共話題為核心,在素人和明星的自嘲、互嘲和吐槽為受眾帶來快樂的同時,也帶動受眾對當下社會生活進行思考。觀點的輸出以幽默為手段,在消解當代生活壓力的同時又對青年人的正面情緒形成了良好的引導。《脫口秀大會》革除歐美單口喜劇類節目中用詞不雅的現象,且規避對政治、社會、文化以及種族等問題進行影射,而是用諷刺、揶揄和幽默的語言理性地看待精英/霸權文化的規訓、傳統價值觀念中的弊病以及當代社會生活中的矛盾。這不僅製造出了社會性的快樂,同時也激發了受眾自覺、自省的批判精神。打破禁忌並談論熱點,這是青年人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對社會生活的幽默思考,並非是喪失理智的盲目批判。去理解身邊的人與物,正確解讀矛盾與挫折,笑對生活與未來,這也正是節目口號「好笑要有意義」的內涵所在。

《脫口秀大會》在「單口喜劇」的文化傳統上結合我國語境進一步創新,不僅為我國綜藝節目的繁榮發展助力,更是展開了一種有溫度、有意義的文化思考。它用其獨特的表演方式將客觀、嚴肅的生活還原,幽默言辭的外衣之下是真實的觀點、鮮活的態度,它打破話語限制,否定社會幻象,激活自我意識,釋放文化動力,讓受眾在開懷大笑中始終保持著對所處世界的理性認知。



推薦閱讀:

最寓教於樂的國防教育節目非《真正男子漢》莫屬 ?
垂直類綜藝面臨同質化危機,2018年還會出現爆款嗎?
快樂大本營好看嗎?
全民偶像大型選秀「星花樣」北京賽區海選報名開始
2月網綜前瞻丨趙又廷成《奇葩大會》導師,張亮帶隊拯救地球,網綜玩出網劇范兒

TAG:脫口秀 | 綜藝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