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論《萬萬沒想到》?

運用文藝分析中針對喜劇笑點成因的研究對《萬萬沒想到》進行討論。 下午去看的電影,本來期望值不高,感覺會跟暑假的煎餅俠差不多。後者我沒有GET到大多數的笑點,以至於產生了審美趣味已經脫離廣大人民群眾的小小恐慌。言歸正傳,個人認為,萬萬沒想到是絕對值回票價的。雖然它不完美,雖然它有點幼稚,但對於那些每天被無聊繁瑣失意生活困擾的人,比如我,走進電影院不是想去尋找什麼人生哲理。那麼,萬萬沒想到,完全能成為讓你開心的那顆小藥丸。

天地可鑒,雖然我上課走神,玩手機,看閑書,但老師知道,我是一個愛學習的好孩子。因為我的筆記中有笑的三個原因:錯位、打破慣例和過剩——老師請不要怪我,儘管我忘了這是誰提出的理論。

首先,我們喜歡無厘頭式的喜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在影像中實現了對既有秩序的顛覆。這種幽默是荒誕的,在觀看時,我們可以不用對這種亂套負責,而是用笑聲表達一種看熱鬧的快樂。我們笑,是因為喜劇里的某個角色在某個情節里發生了心靈與肉體,高尚與低俗之間的突然錯位,即不一致性。

比如,聲稱自己會通靈之術的王大鎚,召喚出所謂的凶神惡煞的「地獄犬」,結果卻是一條毛茸茸萌萌噠憨態可掬的小白狗。這個時候我們會忍俊不禁,因為描述和實情落差實在太大,我們腦海中之前對此的期待的積累是一種能量,在這時通過笑聲釋放。這是心理學角度的解釋。所以哦,喜劇拍的好的導演一定是心理學家哦!!

打破慣例不難理解,就是情節發展突破觀眾的慣性思維。於是,一頭看起來威風凜凜的白虎怪,竟然忍不住貓科動物的生理反應,追光斑,啃鹹魚,鑽盒子。在此基礎上,影片再用誇張的手法,比如給白虎怪做個美圖秀秀後的水靈靈大眼,強調突出了天馬行空的不可思議感。笑的產生,也就更加的順理成章了。

最後是三大方面之「過剩」。這個有點抽象,舉個例子,一個人快餓死了,他祈求上天給他一個餅。這時,突然天空中砸下來幾十個餅,把他淹沒了。孔夫子云,過猶不及,這就是「過剩」的笑點。陳柏霖演的唐僧在餓了好久終於有食物時,盛了一碗堆積如寶塔一般的飯,就讓人忍不住捧腹。

除了這三種喜劇手法,我認為本片在創作上有三種手法:解構,惡搞與致敬。

本片改編了《西遊記》,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有《大話西遊》珠玉在前,本片的一些靈感來源也有一部分致敬的意味。孫悟空把其他三人當成是累贅,幾乎是一拍即散的師徒取經組合,嘴上大道理實際自私自利的唐僧,則是本片對西遊原有設定的小改動。個人覺得,改編無關高下,只有新舊之分。

惡搞在本片就很明顯,比如,佟麗婭與喬任梁烹飪的那段情節,解說加經典POSE,明晃晃地黑了《舌尖上的中國》體一把。彩蛋中,馬天宇拿出了洗髮水,一本正經地打廣告,叫獸頂著大光頭出鏡,惡搞意味十足。另外一個王老吉彩蛋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把植入做成彩蛋,這個創意我要打99分,還有一分怕叫獸驕傲。

致敬相信大家都看出來了。作為無厘頭喜劇的大師,星爺的痕迹在電影里好多處都出現。比如,我的意中人是英雄,還有彩蛋里「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我看到有人抨擊「萬萬沒想到」對星爺的模仿很拙劣且低下,我倒不這麼看,我覺得這是一種有意思的小互動,起碼和抄有本質的區別。

再說說作為主角的王大鎚。他充分體現了作為喜劇主題的偏執性,即幻覺一般的自戀與自我感覺良好。這是一個倒霉蛋,但他有女神;這是一隻菜鳥小妖,但他幻想做英雄。他也兼具了不可毀滅性,比如:打不殘。就像貓和老鼠里的貓一樣,被捉弄N次,依然健在。其實,我對大鎚有一種隱隱的同情。有人說,好的喜劇都是悲劇。最後,變成了石牛的大鎚,在小美的愛撫下流出鼻血,我忍俊不禁。弗洛伊德說了:「笑是對憐憫情感的節約」。

客串演出吃草的韓寒,亂入的MV式畫面,圓潤的賈玲和孔女神……講真,《萬萬沒想到》確實搞笑也好笑。推薦一下,不是覺得電影完美,只是因為它合我口味。

最後說一句,看過電影的你們都懂得:萬萬沒想到,眾籌就是好!!!


推薦閱讀:

《霸王別姬》究竟是不是陳凱歌拍的?
電影《功夫熊貓3》怎麼樣?
《天才槍手》中的班克為什麼"黑化"了?
如何評價李連杰電影《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萬萬沒想到》這部電影怎麼樣?

TAG:電影 | 萬萬沒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