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戰鬥機/轟炸機必須比不隱身的貴得多嗎?

我當然聽說過「隱身機的每個鉚釘都要是特殊設計的」(所以當然貴),但我又知道「隱身性能85%取決於外形」,而拿沒經過上述「特殊設計的」鉚釘要做出對於雷達波長來說沒有區別的飛機外形來說是完全可能的。這樣理論上還是「大致」有隱身性能,而其他設備上和同時代的不隱身飛機應該沒區別。使用當中的維護也是一樣的道理。

F-22 B-2相對於世紀之交的同級別不隱身的飛機來要貴好幾倍,這直接制約了它們的採購數量,我想知道通過簡化細節壓低造價提高採購數量,但保留主要的外形隱身,能不能走出B-2「相當於兩三倍重量的黃金的造價」所以「只採購21架」的災難?特別是隱身機的核心結構和部件與非隱身機的對應物的價格對比(有涉密之嫌哈)


嗯,通過簡化工藝壓低造價、擴大產量在軍事史上是很常見的,但對於目前的隱身飛機來講:1.簡化工藝的空間十分有限;2.影響採購數量的主要因素並非造價。

先解釋一下第一點,當代隱身飛機為什麼難以簡化。

因為隱身作戰的主要依憑不是「犀利外形」或者「隱身塗料」,而是感測器

正是憑藉著高性能紅外雷達光學感測裝置+數據鏈,隱身飛機具備了強大的態勢感知和通訊能力,能夠準確把握對方防空網態勢,從對方防空網的縫隙中從容穿越,攻擊完成後安全撤退。

可能題主覺得花幾億美元搞一架隱身飛機未免投入過大,但相比其承擔的任務和發揮的作用,這筆錢花的其實很值。所謂「踹門」,就是利用隱身性能在戰爭初期破襲敵方縱深地帶高價值的預警機、防空骨幹雷達及導彈陣地、重要通訊設施、首長指揮機關等目標,用隱身飛機執行這些任務能夠大大降低突防損失,更好地實現攻擊的突然性(不會因為被雷達發現而驚動目標),相比於這種高難度的「瓷器活」,花錢購買更強大的「金剛鑽」無疑是有必要的。

如果真的對隱身飛機進行簡化,很可能削弱其感知與通訊能力,嚴重削弱其完成「踹門」任務時的效能。這種「猴版」隱身機在毆打敘利亞和伊拉克那樣的小朋友時問題不大,在中俄這樣的硬角面前要吃大虧。

再談談第二點,限制隱身飛機採購數量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是造價嗎?當然不是了我的朋友,是撥款

讓我們回顧一下波瀾壯闊的冷戰時代吧,想當年艾克朝到詹森朝那會,朝廷為了防備毛子,對軍隊建設幾乎是有求必應、處處撒錢,那時候咱新羅馬軍團什麼時候因為造價發愁過,什麼,這東西很貴,那就加錢好了——要多少錢,我給啊!(國會爸爸)

我們舉幾個例子好了:

1961-1969年間,針對柏林危機和古巴導彈危機期間美國戰備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國會慷慨解囊,決心同時推進「降低戰略力量脆弱性」和「加強常規力量能力」兩大任務,大刀闊斧地更新美國軍事力量結構。

為防範蘇聯可能的先手核突擊,美國在短時間內上馬了一大批旨在更新核力量的戰略武器項目:液體燃料的「宇宙」和「大力神」被固體燃料的「民兵」和「北極星」取代,相關項目研究和部署工作全面鋪開;空軍在5年內淘汰了全部B-47並擴大了B-52的採購規模,確保15分鐘內投入打擊的高度戰備的B-52機隊從原來的三分之一擴展到一半有餘,全新的B-70已經進入了空軍高層的視野;北美防空司令部擴建了更多新的、全地下化的國家級指揮中心、空中指揮平台和通訊設施。

1961-1963年間,美國大刀闊斧地撤銷了一大批剛剛投入現役不久的導彈,緬因州的普雷斯克的「鯊蛇」導彈聯隊被裁汰,中程導彈「雷神」、「朱匹特」被打發到英格蘭、義大利和土耳其,「天獅星」被直接趕下潛艇。與此同時,全新的ABM系統上馬。

啊,當然,花錢的地方遠遠不止有戰略力量一個方面,與此同時,美國也加快了常規力量的擴充,戰備充分的現役陸軍師由11個增加到16個,戰術航空兵聯隊由16個增加到21個,陸軍調整增補人員10萬人,海軍陸戰隊增加到4個師,特種作戰力量全面擴編,戰略空運力量得到長足發展。

所以只要形勢需要,國會隨時都能慷慨解囊購買那些看起來天價的武器裝備,所以簡化隱身飛機的生產工藝根本毫無必要,我們來炒作一波「中國威脅論」吧。

——————————————————————————————

朋友,不要覺得美元這東西有多們稀罕,如果要用,這東西是以「百億」為單位計算的。

我們來舉個例子,看看國會大佬們是如何慷慨地做出決策的:

1959年秋天,美國陸軍參考1961年財政預算情況編製了全新的「奈基-宙斯」反導系統部署計劃,包括35個局部防禦中心、9座大型前沿探測雷達和120台導彈發射裝置,計劃於1964財年實現初始作戰能力,1969財年完成整個部署計劃,8年建設周期總投資約130-140億美元。

對於這種「要是不部署蘇聯襲擊過來你們參議員老爺也得嗝屁」(陸軍宣稱)的保命計劃,國會聽取陸軍彙報時還是頗為動心的,但戎馬半生的艾森豪威爾總統太清楚這幫陸軍馬鹿是什麼揍性了,他認為陸軍誇大了蘇聯的威脅同時毫無成本意識,堅決反對把上百億美元花在這種荒謬的、僅限於為參議員們提供心理安慰的架子貨上。

經過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扯皮(海空軍強烈反對這一旨在竊取撥款的陸軍陰謀),這一項目投資僅限於論證和初始研發階段,轉為技術儲備而不進行實際建設。

——————————————————————————————


不是說因為它隱身,所以它一定比不隱身的貴,核心原因在於戰機抗雷達技術在現今世界依舊屬於尖端領域,採用了高效抗雷達技術的戰機本身的定位就屬於高端尖刀產品。

這一類戰機不僅僅有隱身外形和先進吸波材料,往往還配備了同時代最強大的航電、雷達、引擎和人機交互系統。在多個子系統都採用最新技術的情況下還要將其進行整合,整體工程極其複雜且往往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基礎科技、政策、外加一點小小的運氣才能成功研發。研發完成後還有漫長的測試、升級、再測試、列裝、IOC等等環節。在耗費至少十年完成以上任務後,十年間基礎科技的升級又極有可能導致該戰機原有的設計需要進一步改進,這時候模塊化設計不好的新戰機基本又得回爐重造了。所以第一時代梯隊的隱身戰機(F-117、F-22原型機、B-2原型機)不僅或多或少有些毛病,而且價格往往貴得令人髮指。但等到現在隱身技術和相關的電子技術發展成熟後,隱身戰機其實已經沒那麼貴了。

第二時代的F-35A量產飛離成本已經不足一億美元,並不比四代魔改的沉默鷹和沉默大黃蜂貴到哪兒去。突破2400架的預計產量也進一步證明五代機已經走下了神壇、很快就會像當年三代機替換二代機一樣成為大國爭取制空權的絕對主力。計劃中的B-21隱身轟炸機其實就是技術成熟版+略微小型化的B-2再世,價格也絕不至於像當年B-2那麼恐怖。其實很好理解,就像航天一樣,如果航天事業永遠需要國家隊的支持才能取得進展,那麼人類離星辰大海還有十萬八千里要走。如果隱身戰機永遠都像一開始一樣昂貴珍惜,那麼說明人類的基礎科技發展陷入了停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先進武器也好,黑科技也好,終究有一天是會被替代的,一如50年代的人類看噴氣式戰機一樣。


不只是隱身飛機 整個飛機的發展史基本都伴隨著技術更加高精尖,成本也越來越高,研製國家越來越少。舉個例子,第一代噴氣戰鬥機有多少國家有能力研製,第二代有多少國家研製,到第三代的時候只剩5常外加瑞典的鷹獅到,4代機的時候就剩3個國家4個機型服役了(發財31沒服役,蘇57已派去了敘利亞)隱形只是4代機的一個指標,4S標準哪一個不是高精尖所以,這樣的飛機是註定不可能便宜的。


你去大寶劍,挑了一個凶大腿長膚白身材棒口活好不機車的頭牌,然後你覺得這位技師的價格能不能跟今天特價的那幾位一樣便宜?


推薦閱讀:

強大的土耳其空軍:北約排前三,僅落後於英美

TAG:殲20戰鬥機 | 武器 | 戰鬥機 | 轟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