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知乎修行者里的大神,我現在是什麼情況?
接觸修行大約一年,還是大學生,今年大三。最初接觸它也沒那麼玄乎,我從小就比較喜歡神秘學,佛道古文之類的。後來大學後壓力比較大,覺得接觸它能靜心,所以就開始在家修行。因為要上學工作,所以就沒有皈依。大概是去年下半年,在外面玩,偶遇一個出家人。他上來就說我與佛道有緣,心善。說讓我以後遇到事順勢而為,去寺院不要燒香拜佛,心裡有佛就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臨別時,他說以後如果有機會,可以去什麼山找他玩(具體忘了叫什麼了)。說實話,當時我被震驚了,我家裡人之前有提說我與佛道有緣,要我出門在外多小心。後來,越到年底,越覺得有種通透感。覺得世間所有事在我眼中都會很簡單,心也越來越平靜。學東西特別快!腦子感覺越來越好使,在讀書時,總是會進入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但是時間稍微長了,眉心會感覺有東西要出來,然後就會感覺渾身酸痛,頭疼,渾身沒勁,嘴裡會有血味,會喘不上氣來。(我沒用腹式呼吸,也沒刻意去修鍊,最多就是靜坐,數息。)
請問我這是怎麼了?我該怎麼辦?
與佛有緣這句話,實在是廢話。我們本來是佛,只是被妄想覆蓋而不能證得。誰沒有佛緣?
我猜那個和尚的意思是你有點慧根。既然和尚叫你不燒香不拜佛,估計是禪宗的,禪宗不是都這套嗎。只是你沒師傅,走偏了。口中說沒修,靜坐數息為了什麼?當然如果你明白為了什麼,就不會有此一問。所以我估計你並不知道。和尚教你順勢而為,即隨緣而行莫生分別,就是別作多餘的事。心中有佛就好,就是念念有佛。你去作許多無謂之事,故說你走偏。你再走下去,離佛越遠了。
我代和尚問你幾個問題。佛是什麼?佛在哪裡?誰人念佛?題主當 了解、思惟 以下的一些關鍵字。
關鍵字一:苦、集、滅、道。
關鍵字二:安隱涅槃。關鍵字三:不受後有。關鍵字四:觀,止。關鍵字五:色、受、想、行、識;名、色。關鍵字六:身,受,心,法。關鍵字七:離生喜樂,定生喜樂,離喜妙樂,舍念清凈。
雜阿含經(六二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阿那律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住於學地,未得上進安隱涅槃,而方便求,是聖弟子當云何於正法、律修習多修習,得盡諸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佛告阿那律:「若聖弟子住於學地,未得上進安隱涅槃,而方便求,彼於爾時,當內身身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受、心、法法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如是聖弟子多修習已,得盡諸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爾時,尊者阿那律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如來智慧無有窮盡,一切智慧皆不可得,無所得故隨順方便,自利利他本無分別。雜阿含經(二五四)
佛告二十億耳:「我今問汝,隨意答我。二十億耳,汝在俗時,善彈琴不?」答言:「如是,世尊!」復問:「於意云何?汝彈琴時,若急其絃,得作微妙和雅音不?」
答言:「不也,世尊!」復問:「云何?若緩其絃,寧發微妙和雅音不?」答言:「不也,世尊!」復問:「云何?善調琴絃,不緩不急,然後發妙和雅音不?」答言:「如是,世尊!」佛告二十億耳:「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令人懈怠,是故汝當平等修習攝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時,尊者二十億耳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時,尊者二十億耳常念世尊說彈琴譬,獨靜禪思。如上所說,乃至漏盡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爾時,尊者二十億耳得阿羅漢,內覺解脫喜樂,作是念:「我今應往問訊世尊。」爾時,尊者二十億耳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於世尊法中得阿羅漢,盡諸有漏,所作已作,捨離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解脫,當於爾時解脫六處。云何為六?離欲解脫、離恚解脫、遠離解脫、愛盡解脫、諸取解脫、心不忘念解脫。「世尊!若有依少信心而言離欲解脫,此非所應;貪、恚、癡盡,是名真實離欲解脫。「若復有人依少持戒而言我得離恚解脫,此亦不應;貪、恚、癡盡,是名真實離恚解脫。「若復有人依於修習利養遠離而言遠離解脫,是亦不應;貪、恚、癡盡,是真實遠離解脫。「貪、恚、癡盡,亦名離愛,亦名離取,亦名離忘念解脫。如是,世尊!若諸比丘未得羅漢,未盡諸漏,於此六處不得解脫。「若復比丘在於學地,未得增上樂,涅槃習向心住,爾時成就學戒,成就學根,後時當得漏盡、無漏心解脫,乃至自知不受後有。當於爾時得無學戒,得無學諸根。譬如嬰童愚小仰臥,爾時成就童子諸根,彼於後時漸漸增長,諸根成就,當於爾時成就長者諸根。在學地者亦復如是,未得增上安樂,乃至成就無學戒、無學諸根。「若眼常識色,終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乃至無常。耳識聲、鼻識香、舌識味、身識觸、意識法,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譬如村邑近大石山,不斷、不壞、不穿,一向厚密,假使四方風吹,不能動搖、不能穿過。彼無學者亦復如是,眼常識色,乃至意常識法,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爾時,二十億耳重說偈言:「離欲心解脫, 無恚脫亦然, 遠離心解脫, 貪愛永無餘。
諸取心解脫, 及意不忘念, 曉了入處生, 於彼心解脫。 彼心解脫者, 比丘意止息, 諸所作已作, 更不作所作。 猶如大石山, 四風不能動。 色聲香味觸, 及法之好惡, 六入處常對, 不能動其心。 心常住堅固, 諦觀法生滅。」尊者二十億耳說是法時,大師心悅,諸多聞梵行者聞尊者二十億耳所說,皆大歡喜。爾時,尊者二十億耳聞佛說法,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爾時,世尊知二十億耳去不久,告諸比丘:「善心解脫者,應如是記說,如二十億耳以智記說,亦不自舉,亦不下他,正說其義;非如增上慢者,不得其義,而自稱歎得過人法,自取損減。」
我不是學佛的。你這樣子明顯是著意過重。丹道講知而不守,若存若亡。你因為和尚講你佛緣深厚而著意了。和尚好意提點,反而成了魔障了。建議最近別打坐,別修行,在家看看書,出去看看山水,等你把那個和尚和你佛緣深厚忘了,再去修行。另外針對你說的,感覺自己變得聰明了,學習什麼的很快,別想太多,這是巧慧,不是般若。老子還叫你守拙呢,你這是大愚若智,徒費精氣,虛耗精神。當然,這種聰明你也控制不了,那你看書就慢慢看,學習就慢慢學。少思慮,別想太多。
應該是你太緊張,用心太過分了。放鬆一下,看看醫生,或者把注意力放在腳底試試
經絡通了一些
讀書太少,想的太多。
實在不適,左轉醫院。
我覺得你應該去醫院驗驗血,量量血壓,做一做基本的體檢。
問題標籤了「佛教修行」,什麼是佛教修行呢?
只要沒有皈依三寶,即非佛弟子,因為佛弟子具足戒,三皈依也是戒,五戒也是戒有戒才能修定,無論是修四禪還是四念住,四禪八定有功夫了達到第一個門「一禪」的境界驗證就是沒有淫心,修四念住證果出離三界。慧包括知苦斷煩惱證滅諦行持八正道、三十七道品。佛弟子認同諸行無常,五蘊無我,知道三界有漏、行苦皆苦,要達到涅盤寂靜。這才是佛教修行。
然而絕大部分人不僅聽聞佛法少,梵行也沒有,一生都在欲樂中隨境而逐,所以您說的境界與很多人一樣,不是「佛教修行」。。皈依是說您自己願意做佛陀的學生了,那麼做為老師他能加持的上您,所以皈依不僅僅是一個小本本的問題,只要心裡定住了,認同我就是佛陀的學生,佛陀您就是我的老師,那就是皈依了。皈依就是佛子,就會常常用一把尺子來量自己,那潛意識就會對自己有所要求,就會少去做甚至不去做錯誤的事。所以皈依與工作和學習並不衝突。
後面說的其實並不清楚,比如年底的種種感覺是之前是否做了什麼修行?
還是說作為一個日常的普通人,雖與佛有緣,但是從沒有實踐過任何修行法門而突然有的感覺。後面身體不舒服的徵兆,我謹代表我自己所學來理解和判斷的話是業力現前,就是不知道什麼因造成了現在這個果。但是首先有沒有看醫生呢?醫學是怎麼跟您說明的?後面的靜坐數息這種方式是出現在年底感覺很好之前就已經在做了,還是在身體有不舒服之後才做的呢?額 也許我最後並不一定能幫祝您什麼,但是我所問的問題在我看來如果能說的更為詳細的話,也許問題所在就在裡面。因為大家也沒有五眼六通,細節到位都不一定有人能幫助您,何況細節不到位呢。推薦閱讀:
※靜坐觀想時總是有睡意怎麼辦?
※怎麼修心,做到寧靜致遠?
※佛家追求的終極理想狀態是什麼?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
※入禪後的快樂超越了男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