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學佛的人如何看待自己繁忙的工作和愛情?

如題


學佛,就是學別遇到什麼都非得看待一下……

知見立知,後面兒啥來的,記性真是糟糕……


忙的不是我

看著自己忙的那個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為眾務中過。若觀察時。令諸菩薩不營眾務勤修佛道。

佛言彌勒。

初業菩薩。應當觀察樂營眾務二十種過。若觀察時。能令菩薩不營眾務勤修佛道。

彌勒。云何名為二十種過。

一者 耽著世間下劣之業。

二者 為諸讀誦修行比丘之所輕賤。

三者 亦為勤修禪定比丘之所呵責。

四者 心常發起無始生死流轉之業。

五者 虛食居士及婆羅門凈心信施。

六者 於諸財物心懷取著。

七者 常樂廣營世間事務。

八者 念其家業常懷憂嘆。

九者 其性佷戾發言粗獷。

十者 心常憶念勤修家業。

十一者 愛著諸味增長貪慾。

十二者 無利養處不生歡喜。

十三者 多生惱害障礙之業。

十四者 常樂親近諸優婆塞及優婆夷。

十五者 但念衣食而度晝夜。

十六者 數問世間所作事業。

十七者 常樂發起非法語言。

十八者 恃營眾務而起憍慢。

十九者 但求人過不自觀察。

二十者 於說法者心懷輕賤。

彌勒。是為菩薩樂營眾務二十種過。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安住下劣業 遠離殊勝行

退失大利益 是名眾務過

樂讀誦比丘 及修禪定者

一切皆呵責 是名眾務過

常行生死業 舍離解脫因

虛受於信施 是名眾務過

樂受諸財寶 不得生憂惱

住於下劣行 是名眾務過

是人多愛染 往來淫女家

如鳥入樊龍 是名眾務過

常憂嘆家業 恆懷熱惱心

出言人不信 是名眾務過

不受尊者教 違拒而輕賤

毀犯清凈戒 是名眾務過

其心多憶想 勤營於世業

不能修智斷 是名眾務過

貪心恆熾盛 樂著於諸味

曾無知足心 是名眾務過

得利生歡喜 無利便憂惱

貪吝無仁心 是名眾務過

惱害無慈愍 增長諸惡業

愛蔓相纏縛 是名眾務過

遠離於師長 親近惡知識

擯斥持戒人 是名眾務過

晝夜無餘想 唯念求衣食

不樂諸功德 是名眾務過

常問世間智 不樂出世言

耽愛於邪說 是名眾務過

自恃知眾務 輕慢諸比丘

猶如狂醉人 是名眾務過

常伺求他短 不自見其過

輕毀有德人 是名眾務過

如是愚痴者 無有善方便

輕慢說法者 是名眾務過

如是下劣業 具足諸過失

何有智慧人 愛樂而修習

清凈殊勝業 具足諸功德

是故有智人 愛樂常修習

若樂下劣業 智者當呵責

如人舍多財 貪求於少分

是故明智人 當舍下劣業

應求勝上法 諸佛常稱嘆 

爾時彌勒菩薩。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彼諸菩薩舍離殊勝精進之業。而乃發起下劣之事。當知是人。甚為少智覺慧微淺。

佛告彌勒菩薩言。

彌勒。我今實言告汝。若有菩薩不修諸行。不斷煩惱。不習禪誦。不求多聞。我說是人非出家者。

彌勒。若有勤修智斷行者。智出生者。智成就者。不作世業營眾務者。我說是人。住如來教。

若有菩薩。樂作世業營於眾務。為所不應。我說是人住於生死。是故菩薩不應親近。

彌勒。若有菩薩。多營眾務造七寶塔。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菩薩。不能令我而生歡喜。亦非供養恭敬於我。

彌勒。若有菩薩。于波羅蜜相應之法。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讀誦修行為人演說。是人乃為供養於我。何以故。諸佛菩提從多聞生。不從眾務而得生也。

彌勒。若有菩薩勤營眾務。令彼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等營於眾務。當知是人。增長業障無諸福利。何以故。如是所說三種福業。一切皆從智慧而生。是故彌勒。

營事菩薩。於彼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所。不應障礙為作留難。

讀誦修行演說菩薩。於修禪定諸菩薩所。不應障礙為作留難。

彌勒。若一閻浮提營事菩薩。於一讀誦修行演說菩薩之所。應當親近供養承事。

若一閻浮提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等。於一勤修禪定菩薩。亦當親近供養承事。

如是善業。如來隨喜 如來悅可。

若於勤修智慧菩薩。承事供養。當獲無量福德之聚。何以故。智慧之業無上最勝。超過一切三界所行。

是故彌勒。若有菩薩發起精進。於智慧中當勤修習。

-------------------------------------------------------------------

愛火起於心 迷者謂清涼

猶勝地獄火 此乃遍三界

又彼地獄中 能生於劫火

極炎猛熾然 皆從愛所起

地獄苦眾生 業盡必當出

三界諸有情 愛火無休息

由愛所縛故 輪迴無有窮

何況地獄中 更生於愛火

又地獄業火 但能然彼身

愛火損眾生 燒心及其體

是二種差別 今當分別之

獄火雖熾炎 愛火復過彼

由三業所起 遍三有燒然

損害於善因 唯愛火為毒

貪火燒諸天 嗔火亦復爾

痴火逐愚夫 愛火隨所至

嫉慢復如火 從我執薪生

離火燒世間 無薪常熾盛

於境生戀著 為愛蛇所傷

瞻視及承迎 展轉而增長

如火增其薪 相續而不絕

世火猶可防 愛火無能制

若為愛欺罔 隨世間流轉

彼則如冤敵 無有能勝者

由愛之所覆 趣海求諸珍

恐怖軍陣中 深入而斗戰

王者愛其國 乃互相侵競

以至母及子 因財而起諍

若解脫彼愛 捐舍諸珍玩

視之如瓦礫 則近菩提道

由愛於財故 墮地獄趣中

彼熱惱難堪 是故當遠離

當以其智水 沃之令永滅

若不除愛火 去菩提則遠

若遠離其愛 於諸珍不著

是人於世間 則無微少苦

如網捕於魚 悉遺諸螺蜆

愛縛彼眾生 無有能免者

如鹿中毒箭 則四向馳走

毒處處相隨 寧逃於苦惱

愛火亦如是 彼毒常隨逐

燒愚痴凡夫 何由能出離

暫生於適意 果報常燒然

求出世樂者 應當去其愛

如魚食其餌 彼必當趣死

人為愛所牽 中夭無疑惑

墮鬼境界中 熱惱遍馳走

及地獄有情 多由心起愛

乃至向他門 求乞而活命

皆由愛使然 是佛之所說

愛火燒諸天 不須薪少許

由著於境界 從六根發起

受具足快樂 常迷醉其心

墮落不覺知 由愛之所誤

一切輪迴因 皆從愛所得

愛鎖拘有情 令墮於惡趣

又天中愛火 欲境常圍繞

由愚痴自在 燒彼著欲者

如火得乾薪 騰焰則彌盛

欲樂適其心 其愛轉增長

世火極炎猛 人皆能遠之

愛火燒世間 無能免斯害

若人不生愛 得最上寂靜

出過患稠林 能超於苦海

離和合過失 則斷愛欲索

解脫諸罪垢 乃是無憂者

百千俱胝劫 常為愛所欺

愚夫不棄捨 為幻網維縶

謂由愛所覆 樂親近承事

如彼佣力人 渴飲其醎水

飲已渴暫息 須臾喉復干

渴愛在於心 非道何由止

是故當遠離 諸惡由之生

為愛所伏者 沉淪無出期

受天中最勝 上妙五欲樂

終為愛索牽 復墮於惡趣

若人近於愛 苦惱常充滿

依正教所明 此定非饒益

若著愛境界 則無有厭足

能棄彼愛者 是人無憂患

諸天由愛故 則生於放逸

耽著復追求 復墮於地獄

諸天若退失 為第一慚恥

由著上妙樂 則受極重苦

愛覆於自心 其心則狂亂

不怖於輪迴 長時而縱逸

眾生由欲樂 復增長其愛

愛火地獄火 為彼彼燒害

彼愛若增長 展轉則無窮

已有生防護 未得常追求

由起追求故 其心常不足

是人無樂分 如來所印可

由心無厭故 常思其欲味

則為彼愛火 相續而燒然

若於欲生怖 離愛火所逼

解脫愛垢染 不復墮惡道

由自邪思惟 起三毒塵坌

溺放逸深淵 常貪於女色

歌樂妙音聲 引生於散亂

其心無暫停 猶如於駃水

愛如深險河 欲如漏舡舫

愚者之所乘 即為彼沈喪

愛如猛熾焰 三毒如乾薪

放逸如迅風 燒諸天不覺

諸天著欲樂 則為愛降伏

於頃刻須臾 暫無其少暇

愛為欲所依 生百千障礙

諸天著樂故 於善不能作

愛蛇有五首 其性極暴惡

螫彼貪慾人 是苦難堪忍

愛河極深廣 從五欲出生

欲達彼岸者 匪善何能越

愛如幻伎兒 充遍於三有

誑惑諸天人 於益無少分

五根取欲境 未曾有厭怠

如酥投火中 念念而增長

又復彼愛者 能開惡趣門

地獄鬼畜生 如是常往返

愚夫由起愛 墮死魔口中

善離斯過失 不為彼所啖

諸有具智人 能降伏彼愛

離憂惱怖畏 坐卧常安隱

若離彼愛纏 則不生諸苦

愚者多希求 常興於損害

於其晝夜中 心不生慈愍

他所有珍財 意欲皆希取

是輩如劫火 其性常兇險

遠離於善人 如毒蛇處穴

由增上愛故 為熱惱燒煮

死墮地獄中 復生於鬼趣

從惡道出已 得生於人間

向五百生中 常於他求乞

下色常低言 匱乏心逼迫

唯苦為己分 皆由愛所得

若人斷其愛 常樂求佛慧

斯為其正人 得最上寂靜

若遣心中愛 如驅蛇出穴

愛毒未蠲除 決定當破壞

若決定造作 彼愛常現前

如火擲乾薪 其焰則彌盛

眾生貪珍財 積聚無止足

彼於命終時 皆為他所有

由愛所獲咎 財散罪不消

由業之所牽 含悲趣地獄

財為他受用 罪則當己身

墮彼惡趣中 後悔徒熱惱

財散名為衰 樂壞則為苦

親友忽如冤 皆從愛心轉

智人不起愛 愛火常熾然

損害諸有情 令墮於惡道

積財如彼山 守御常憂怖

云何造諸罪 非理而持用

不樂畜財者 無怖無防護

是離貪智人 在處常安住

樂求於富樂 倐然而散壞

盛衰不久停 如日之輪轉

榮富者如縛 貧乏者如罪

皆為愛所使 於欲無厭患

受上妙快樂 所欲皆如意

為愛火所逼 身樂俱散壞

若諸天及人 由於欲無厭

皆為愛所燒 如來悉知見

百千諸有情 因愛墮險難

受無量苦報 智者咸興嘆

壽命速遷謝 愚夫不知覺

福業悉消除 彼愛則增長

若人著於愛 世世常隨逐

彼暗鈍無知 不達罪福相

若善業果報 生諸天受樂

不善業因緣 從彼而退墮

不造善惡業 離和合過失

棄背老死因 住最上安隱

貪如彼車輪 五欲為於輻

愛轂處其中 世間無知者

愛河極深廣 欲境為波濤

疑惑譬群魚 世間無知者

於晝夜三時 多造諸不善

智者不防護 即隨惡流轉

美色如幻化 了彼則無縛

由愛常追求 為縛無能解

若為愛所纏 則著於欲樂

智慧若現前 能除彼過患

愛增其黑暗 智發於光明

當舍暗從明 離苦獲安樂

智如其利劍 能伐愛林木

應當善修習 獲最上安隱

當知愛稠林 深密難出離

若人善超越 則出於三界

愛河有三派 放逸水彌滿

當乘于慧舟 能渡於彼岸

愛如利刀杖 割截愚夫身

苦惱難堪任 是故常遠離

愛如惡癰疽 從心而生起

於其晝夜中 曾無於少樂

愛如猛熾火 疑惑如樵薪

由業風所吹 燒心生熱惱

若人愛所纏 其心則輕躁

非理取其財 則喪於身命

世間諸眾生 造無邊惡業

皆由愛彼財 長淪於苦海

為愛之所使 勇捍無怯弱

乃至蹈火中 不顧其身命

若人多起愛 心火常燒然

無愛意清涼 如深淵澡沐

愛如彼烈火 投薪則騰焰

譬之彼貪夫 愈得而無厭

具無量珍寶 剎利猶不充

自余諸有情 少畜則無患

若人起於愛 樂少而苦多

苦樂兩昭然 智者善取捨

善降彼愛者 得最勝寂靜

若能常遠之 則近菩提道


個人覺得啊,學佛嘛,要如實。所謂如實,就是如實看待生活,看待生命。忙碌的工作,甜蜜的愛情,要是來了,就必須面對啊!總不能說「要是沒有這些事情就好了」,那就不如實了嘛。

有人問慧海禪師說:「和尚修行,還用功嗎?」

禪師說:「用功。」

又問:「如何用功?」

禪師說「飢來吃飯,困來即眠。」

問者道:「世間人莫不如是啊,與師有何不同?」

禪師說:「一般人吃飯時不肯吃,百般需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

人生嘛。。。天會下雨,雲必聚散。人要吃飯,事情該辦。修行,也就是這個樣子而已啊。


愛人,是與你有很深因緣的人,隨緣善待ta;工作,是可以行利他心的事情,盡心做好它


謝邀,只能回答一半,畢竟單身狗……

本人在校本科生,可能不像已經步入社會的師兄們那麼忙……而且學佛時間不長,只說說自己平時的一些實踐過的方法,會附有一些自己總結的入門總結,希望大家不要走我走過的彎路……

1.持咒,念佛

不管持咒還是念佛要持或念契合自己的……首先要有信心,嗯,大信心,也意味著是對佛菩薩和師父的信心。

如果沒有師父(答主就是),也可以將告訴你這個法門的大徳看做老師,最主要還是信心,比如答主心目中的老師就是南老……

剛開始時,平時發現自己懈怠了也可以看看感應事迹,但不要太過於沉迷或和故事中的人事比啊啊啊啊啊2對(走過的彎路*1),畢竟每個人情況不同,適合他的方法真不一定適合你,他持咒一個月就感應很大,可能咱們持咒一年才會體察到……因為可能和精進,方法,發心,傳承,個人業力有關,但往往和精進發心有很大的關係!(走過的彎路*2)

關於持咒念佛契合不契合自己,除了信心,還有一個遞進的標準,就是持此咒或念佛後心境會有所改變,比如內心慢慢清凈下來,污七八糟的念頭少多了,工作學習會更專註,遇到以前不開心的事兒覺得沒啥可難過的,無端的開心等等……這和信心有關係,也意味著這個法門和個人蠻契合的~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走過的彎路*3)

關於後來會有心境的變換,

比如個人生理變化,

翻種子,習氣抗拒(比如最壞習慣),

違緣增長(冤親債主:這小子最近活得不錯啊,恨得我牙痒痒,走,咱去給他點兒顏色看看),

平常沒注意到的思緒會被發現,間接的煩惱增多(就如同平常後台程序運行沒人理,而現在注意到了)

………………

方法是首先反思自己修行發心,方法是不是錯了,是不是最近不夠精進,是不是身體沒調好等,自己能解決解決,拿不準的問問老師,沒老師就看高僧大徳關於這個法門的講解。

先去上課了~有空兒更


這種泛泛的問題,邀了我也沒啥用,只能泛泛而答了。

要看學到什麼程度,因人而異,每個階段都不同。

持戒持的好的,會逐漸對世俗生出厭離(還遠遠不是通向解脫的出離心),工作只是被視作謀生的手段,對愛情則完全沒有興趣。

不持戒的或持的不好的,那就和世俗普通人沒什麼區別。只是信而已,談不上什麼學。

當然也要看學得是哪一門,跟得是哪一個師傅。以上學南傳的。

大乘不太了解,據我所知,被禁止厭離世俗,認為這是修歪了,要修正貼近世俗。大乘反正不求今生解脫,還要在千萬劫中繼續受輪迴之苦等成佛。世俗就世俗吧。

學南傳有一定功力了開始修到禪定或者內觀,建議參加短期南傳上座的禪修營,以體驗和交流。大多禪修營是持八戒的,過午不食。有條件的現在可以先自持以適應,否則會胃不舒服。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推薦閱讀:

現時代如佛所說「我般涅槃後」「億億千萬眾多弟子。若一若兩。修無常觀。得解脫道」,則佛法還有無修行必要?
如何看待台灣正覺同修會?

TAG:佛教 | 學佛 | 佛道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