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衛戰最後一位倖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2月25日18時38分,登記在冊的最後一位具有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和南京保衛戰老兵雙重身份的李高山老人離世。李高山老人是最後一名參加過南京保衛戰的在寧老兵,他三次逃脫日軍的屠殺他多次赴日本參加證言集會,以親歷者的角度講述日軍暴行。

抗戰雖然結束了,侵華日軍的殘忍暴行所造成的傷害卻尚未癒合。但隨著歲月流逝,一位位倖存者還是逐漸的離開了。這已是2月份去世的第三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此前,2月10日22時50分,劉庭玉老人離世,2月11日15時左右,李素雲老人離世。讓我們為這些老人默哀,願他們一路走好。

目前,見證者正在凋零,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我們無法阻止各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變老逝去,我們能做的便如同李高山老人所說的:「|千萬不要忘記過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硝煙雖已遠去,但國恥民殤不應忘記,吾輩當自強!如今,南京有很多抗戰先烈留下的抗戰遺址和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通稱江東門紀念館,位於南京市建鄴區水西門大街418號,選址於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及遇難者叢葬地,1937年,一萬多平民和士兵被日軍集體屠殺於此。江東門紀念館是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也是國際公認的二戰期間三大慘案紀念館之一。江東門紀念館是為銘記侵華日軍攻佔中國首都南京後製造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的暴行而籌建,是中國人民承段全民族災難的實證性、遺址型專史紀念館,也是中國唯一一座有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專史陳列館及國家公祭日主辦地。

紀念館分展覽集會區、遺址悼念區、和平公園區和館藏交流區等4個功能性區域。展覽集會區:分為史料陳列廳和集會廣場。史料陳列廳內的檔案牆,分類擺放了一萬多盒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個性化檔案資料,有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死難者的個人檔案,加害方日本老兵的個人檔案,還有第三方證人即外籍人士的檔案。

集會廣場的災難之牆,黑色花崗岩牆面寫著「遇難者30萬」。集會廣場里都散布著小塊的碎石,代表著30萬死難同胞的靈魂。每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便會在集會廣場公祭遇難同胞,撞響和平大鐘,發表和平宣言。

遺址悼念區:包括"古城的災難"大型組合雕塑、"歷史證人的腳印"銅版路、《狂雪》詩碑牆、石壁牆與鄧小平手寫館名、墓地廣場、浮雕《劫難》《屠殺》《祭奠》、"母親的呼喚"立雕、"萬人坑"遺址陳列和悼念廣場祭場、冥思廳等。

和平公園區:包含勝利之牆、和平公園、漢白玉雕塑《和平》、紫金草花園、日本友人植樹林等。館藏交流區:包含學術報告廳、圖書館、特藏庫等。

紀念館的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的08:30-16:30,免費開放。

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利濟巷2號,是亞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舊址,也是中國唯一一處被在世慰安婦朴永心指認過的慰安所建築,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分館。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由8棟民國時期的歷史建築建成,原由國民黨中將楊普慶於1935年至1937年間建造,名為"普慶新村",日軍侵佔南京後,將此處改造為"東雲慰安所"和"故鄉樓慰安所",是朴永心指認的慰安所。利濟巷的慰安所是二戰期間日軍在亞洲建立的最大規模、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陳列館6幢為展陳館、1幢為辦公樓,分A區、B區、C區三個板塊。

A區是基本陳列,以「日軍『慰安婦』制度及其罪行展」為主題,揭露了日本慰安婦制度建立、破滅的過程;B區是陳列館的舊址陳列,主要陳列當年慰安婦們使用的各類器具、藥物、化妝品、生活物品以及一些復原場景等;C區由4個專題陳列組成,記錄了來自中國、朝鮮半島等地的受害者對日軍的控訴。全面介紹了侵華日軍慰安婦制度的起源、確立與滅亡過程,中國、朝鮮半島、東南亞及太平洋諸島等地的慰安所情況,以及遺留侵華日軍慰安婦問題與相關歷史記憶,共展出圖板400多塊、照片680多張、文物1600多件、視頻19部。

其中兩件國家一級文物尤為珍貴(已故「慰安婦」雷桂英老人生前捐贈的消毒劑高錳酸鉀和松下富貴樓慰安所為「慰安婦」檢查身體時使用的內窺器),每一件都是是侵華日軍「慰安婦」制度的重要罪證。陳列館第三排二層洋房西側斑駁黃色的牆面兩側不規則地懸掛著十幾顆由鉑晶製成的巨大「淚滴」,這「淚流一面牆」的獨特設計,寓意著當年慰安婦們悲傷的眼淚,不經意間揮灑在慰安所內每個角落,折射出她們的無助與絕望。

淚牆的下方,矗立一座以《懷孕的慰安婦》照片為原形雕塑的深色銅像,銅像中的慰安婦蓬頭垢面、充滿疲憊和痛苦的神態,有如「被蹂躪者的人生絕叫」。小廣場南側「L」型門面樓朝北的山牆上,是一面由飽經歲月風霜的慰安婦倖存者們組成的碩大照片牆,照片橫向10張、縱向7張,全是黑白,凄苦的臉龐和黯淡的雙眼,流露著的是痛苦的神情和無助的淚光。

(侵華日軍在南京設立的慰安所多達40餘處,現多數已被拆除,其中位於中山東路樹德里的"浪花樓慰安所"、位於傅厚崗的"傅厚崗慰安所"、位於文昌巷的"青南樓慰安所"和"菊花樓慰安所"等五六處尚存。)

紀念館的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六的09:00-16:30,免費開放,需提前網路預約。

航空烈士公墓位於南京市紫金山北麓,始建於1932年,是由當時國民政府軍政部航空署,為紀念所屬在北伐以及淞滬抗戰中陣亡的空軍飛行員而興建的。航空烈士公墓共安葬100餘名航空烈士,其中包括4名蘇聯飛行員和1名美國飛行員。公墓的主要建築由牌坊、東西廡、碑亭、祭堂、紀念亭、墓塋以及紀念塔等地面建築構成。牌坊高8.35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四楹三間,正面上方橫額陰刻「航空烈士公墓」六個大字,兩側立柱上,分別鐫刻有何應欽題寫的輓聯「捍國騁長空,偉績光昭青史冊;凱旋埋烈骨,豐碑美媲黃花崗」。

牌坊背面橫額有蔣介石題寫的「精忠報國」四個字,還有他題寫的輓聯「英名萬古傳飛將;正氣千秋壯園魂」。碑亭內的漢白玉石碑,是經歷了十年內亂倖存下來的原公墓墓碑。

紀念碑廣場正中矗立著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主碑高15米,由兩塊銳角的巨石組成,呈V字型,象徵著兩片機翼,也寓意著勝利,碑名由張愛萍將軍題寫。主碑兩側是兩座栩栩如生的中外航空勇士雕像。

主碑後面排列著30座弧形的黑色英名碑,刻有3305名抗日戰爭中犧牲的中國、蘇聯、美國、韓國航空烈士的英名、生卒年月等,,其中中國870人,蘇聯236人,美國2197人,韓國(時稱朝鮮)2人。

180座烈士墓,現均為衣冠冢,每座墓前都有一方石碑,刻有烈士的姓名、職級和殉職事略。

公墓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6:30,免費開放。

如今硝煙雖已遠去,但我們仍需銘記歷史,為的不是記住仇恨,而是為了記住先輩們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的精神和珍惜他們創造的和平。

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國家裡,更應自立自強,為中華的崛起而奮鬥,而驕傲。

推薦閱讀:

TAG:南京 | 南京大屠殺 | 愛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