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能選擇「佛系」嗎?

當代青年已經沒有「佛系」的選擇了

網路上「佛系」一詞曇花一現,如今熱度已大不如前。但「佛系」一詞能夠在年輕人當中迅速走紅,在我看來是因為它其實反映了年輕人內心的渴望與無奈。

「佛系」與佛教其實並無很大關係,「佛系」更多的指的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與世無爭,隨遇而安的態度。網上很流行的「佛系三連」——都行,可以,沒關係。這樣的人生態度是目前我們大多數青年的人生態度嗎?我看不是,至少不是大多數。年輕人湧入大城市,在狹小的出租屋裡蝸居,沒日沒夜的加班熬夜,這是在爭,在爭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即使這個機會很渺茫。

然而這樣的激烈競爭並非完全是年輕人自己自願的選擇,其中夾雜著對「佛系」的渴望與對現實的無奈。

大多數人不是非要腰纏萬貫,住豪宅,開名車。他們的願望很簡單,體面而安逸的度過平凡的一生。這便是「佛系」一詞反映的心理需求,人們多渴望能夠拋開一切不用去與人爭長論短,不用去計較那些瑣碎繁雜的事,粗茶淡飯,相安無事地過日子。

「佛系」還反應著年輕人對現實的無奈,不是真的與世無爭而是爭不動了,階層固化導致底層的青年再努力,也爭不過別人父親的一句話。城鄉教育資源差距,導致農村孩子千辛萬苦考了全縣第一名,到了大學才發現自己的英語一口中國味,自己除了書本一無所知,而城市的孩子有的琴棋書畫有的已經玩了多年機器人。城市高昂的房價,導致外來的青年人根本不敢想能在這裡安一個家。「佛系」態度應運而生,聊以自慰。

但是我們還有選擇「佛系」生活的餘地嗎?

現實是如果真是一個「佛系青年」那距離「體面」肯定相距甚遠,甚至「安逸」也是難以企及。除非你是X二代,那得另說。能過上體面的生活的中國人並不是很多,高昂的房價壓揮著鞭子催促著人們往前跑,跑的快的人才能免於鞭笞,佛系青年必然被打的鼻青臉腫。「安逸」的生活則看似簡單,似乎工作少一點,空閑一點就安逸了。但是身體上安逸簡單,精神上安逸則難於上青天,每每過年「佛系青年」必然是家長們的批判對象,「碌碌無為」「好吃懶做」各種標籤定會一一貼上來。就算自己內心強大,自己配偶也理解自己,那麼孩子呢?孩子會理解嗎?「安逸」甚至比體面更難。

「佛系」生活之所以成為不可能的選擇,其實並不是物質上無法滿足,因為就算拿最低工資標準也能解決溫飽,但是我要說的是「佛系」的態度與當今的社會是格格不入的,所以「佛系」態度必然會遭至社會的排斥和壓迫,個人難以在這種重壓下生存。我們社會現在崇尚的是成功,更直白一點就是金錢和權力。金錢和權力都是人們本性喜歡的東西,任何一個社會中都不乏瘋狂的追求者。但沒有哪個時代或者哪個國家,如同我們現在一樣將這兩者完全作為整個社會追求的唯一目標。20世紀10年代的美國經濟高速發展,也曾出現金錢至上的享樂主義大行其道的情況,但至少他們還有宗教信仰,有一部分人可以選擇不追求金錢而追求信仰,他們也能在宗教的社交圈當中獲得尊重和認可。中國古代大多朝代崇文重儒,一個知識分子即使不去爭取功名,做個私塾先生,勉強溫飽,也能得到鄉里鄉親的尊敬。而今天我們沒有這樣的選擇了。忍飢挨餓不可怕,人的價值被剝奪了才可怕,那樣人就沒有活下去的意義了。

(資本主義)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繫了。它把宗教虔誠、騎士熱忱、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聖發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共產黨宣言


推薦閱讀:

別再談「佛系青年」了
劉海江的讀書筆記5:「佛系青年」讀壇經有感
去他媽的第一批90後的宿命
成天佛系佛系的,想知道真正的出家人怎麼玩遊戲嗎?

TAG:佛系 | 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