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中產家庭,最好別做建築師。
作者 | 朱河
編輯 | 亞姐
都說新年新氣象,可這是一句自我麻痹的話。我,甚至我們,幾乎可以斷定:新的一年,日子照舊。工作照舊忙碌,邊忙碌邊罵娘。生活照舊苟且,邊苟且邊遠方。
這一切,對建築師而言,更是如此。
說句心裡話,在需要加油鼓勁大幹快上的時候,寫這篇文章,我也於心不忍。為什麼?因為把職業選擇跟家庭因素掛勾,違背了「只要努力就會成功」這種政治正確。
這會讓很多人不舒服:家裡窮,我還不能做建築師了?
對,家裡條件不好,建築師這條路還真不好走。如何才稱得上建築師?別的不說,工作五年,總該有拿得出手的自己獨立設計並建成的作品吧?哪怕,只有一個。
當初,大部分想成為建築師的有志青年,後來都毫無懸念地變成繪圖員。即便三十了,也不過是老繪圖員。
每一個繪圖員的身體里,都埋葬了一個死了心的建築師。一路上很多人,都在邊走邊看。前方遇到合適的岔路,便毫不猶豫拐進去,倉皇逃離。
有人會說,那肯定是不夠熱愛,真熱愛,一定會堅持到底。持這種觀點的人,基本都是浸淫在象牙塔的明日之子,他們涉世不深,中毒不淺。
當然,還有那些「每逢設計院年終發得還可以的時候,就會冒出一批假裝熱愛建築的」小孩。
面對高昂的生活成本,如果原生家庭無力幫扶,「建築師」們只能靠自己。他們整日為衣食住行算計,談建築情懷,太奢侈。談設計哲學,太扯淡。
漸漸,他們寡言少語,少說多做。殊不知,做多了就真成了幫手,只是幫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大部分「建築師」在沉默中,逐漸滅亡。
作為過來人,當我常常被問及「馬上畢業很迷茫怎麼辦?」、「是考研還是工作?」、「XXX設計院好不好?」這類問題,老實講,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尤其是碰到「我真的熱愛建築」,我甚至會害怕,害怕他們執念太深。很多時候,我很想回答:真不咋樣。但我都只是咽咽口水,吞了下去。
畢業迷茫,無非是家裡幫不上忙。是考研還是工作,無非是擔心研究生畢業後依舊迷茫。XXX設計院好不好,什麼才叫好?錢多活少,不可能。做設計,就沒有不熬夜的單位。
這好比只要是廚師,就沒有不嗆煙的道理。總之,現階段所有的迷茫,基本都是因為無奈。說直白點,窮。
有個朋友跟我說,去年部門年會,去往會場的大巴正開著。不一會兒,大家接到年終獎到賬簡訊。當時就有幾個員工讓司機停車:老子不幹了。
相比較而言,有了中產家庭的鼎力相助,建築師之路會輕鬆許多。他們很少有這樣或者那樣的迷茫。不是說沒有,是很少。
當大部分」建築師」還在為房子車子焦頭爛額的時候,中產建築師們卻在辦公室里跟甲方討論法國哪個地區產的葡萄酒更好喝。或者,在計劃國慶節要去XXX老師帶隊的學術旅行。
差距,已經拉開。而且,只會越來越大。
這裡的中產,是指原生家庭,也就是以父母為主的家庭。問題來了,怎樣才算得上中產家庭?最起碼,父母能夠衣食無憂,有房有車,有存款有保險吧?不然,他們自己的生活都過不好,如何支持你的事業?
不是中產家庭,最好別做建築師。或許,有人憤憤不平。我老八校,也不行?老八校,自然加分不少。好的教育,好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一定是全方位的。
但是,能夠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中國,畢竟少數。
看看,都是哪些人在高校教書,便略知一二。很多老師在當年考研的時候,就打算將來留在高校謀個教職。
他們能教的基本也是書本里的知識,他們無法傳授經驗。而建築師,恰恰是個需要經驗多於知識的職業。
出身不夠,學歷來湊。老八校,確實能將你快速拉進一個圈子,結交大牛,拓展視野。在往後的職業生涯里,他們沒準會拉你一把。沒準。
別人的幫襯,終究有限。這是一個拼爹的時代,有一個建設副局的老爸,或者地產副總的二舅,強過很多。
說通透點,建築師這個職業,容易產生個人英雄主義。建築師們,要的無非是一個機會。因為靠自己低質量的務實,很難有出頭之日。
什麼機會?表現的機會,能讓他自由施展才華的機會。
這個機會,甚至比十萬塊現金更讓人激動。成了,就快人一步。類似「四個剛畢業的男生承包了一片荒山,造出自己的田園」這樣的事情,沒有中產家庭在背後給予支持,你信?
大學的時候,隔壁班有個同學,父親是當地文化局官員。據說,臨近畢業的時候,在父親的支持下,他設計了個處女作——當地一座小型博物館。沒畢業就有建成作品,實屬少見。
然而,大多數已工作的「建築師」,五年,甚至十年,也沒有這樣的機會。
這是身邊的例子,不妨來看看那些著名的建築師們。
南楊北梁,楊廷寶和梁思成。楊廷寶的父親楊鶴汀,不僅是同盟會會員,更是教育家和實業家。興辦公益、創辦學校、開辦工廠。豈止是中產,簡直是「土豪」。
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更是不得了。他被公認為是清末最優秀的學者,更是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與其說是受了書香門第的熏陶,還不如說是家裡不差錢。能夠愛自己所做,做自己所愛。
還有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貝聿銘的祖父貝哉安是當時著名的「金融大亨」,參與創辦了上海銀行,還協助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國旅行社。而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貽承襲父業,更加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同時還是中國銀行的創始人之一。
另外,貝世家族可能是目前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如果說楊廷寶是富二代,那貝聿銘就不知道是富幾代了。說句時髦的話,這算不算碾壓?
中產家庭出身的建築師,遠不止這些。林徽因、童寯、齊康、張永和、王澍、程泰寧等等。對了,漏了吳彥祖。他們無一例外,都是來自中產家庭。
只是時代的不同,中產的標準不同而已。
很多時候,只有來自中產家庭的人,才有資格說「我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也是為什麼當下很多把藝術當作畢生追求的人,大多都是不差錢的人。
為什麼?因為在物質層面,他們已經無法得到滿足,他們需要樹立另外一種人生追求。寫到這,我似乎明白了很久之前看到的一句話:中產階級,才具有革命性。
人的痛苦,往往是由於得不到想要的。因為,他在追求錯誤的東西。有些夢,越做越快活;但有些夢,越做越落魄,早醒早解脫。
- 完 -
本文原創於
微信公眾號 [ 計成 ]
ID:jicheng-0102
掃一掃,發現更多有趣文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