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母·后土
后土,又稱後土。源於母系社會自然崇拜中的土地與女性崇拜。全稱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陰陽,育萬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相傳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後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合,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神格化
「后土」是上古原始母系社會在土地崇拜中對土地神只與女性崇拜的尊稱,後來才
后土皇地祇
后土皇地祇
把它神格化和人格化。史籍不乏記載,正史查之有據。但由於史籍記載簡略、繁雜,且歷代學者各有不盡相同的種種解釋,今人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詳述其淵源,眾說紛壇,版本不一。
后土在道教體系神話中被列為四御/六御之一,與玉皇大帝管理天上相反,她是主宰大地之神。她是一位女神,被人們稱為地母,而玉皇大帝就被稱為天公。在為她建立的神廟裡,人們把她塑造成一位端莊的女性,一般民眾稱她為后土娘娘。人們相信,該神是農業獲得豐收的保護神,還是生育之神、大地之神。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農業為根本的國家,且人類長期蒙受著「天之所生,地之所養」的思想束縛,即形成了崇拜天、地的禮法。
對天、地的原始崇拜,是崇拜天、地的自然性質及其作用。就崇拜土地而言,當時古人並非是崇拜土地的實體本身,而崇拜的主要原因是她們感到土地廣大無邊、力無窮、孕育萬物、負載萬物,是賴以生存的根源,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所以,上自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非常崇拜該神。在中國的歷史上,每年都要舉行對該神的大型祭祀儀式,許多時候由皇帝親自主持。
由來
「後」字最初的象形字,是一個女人半蹲式的產子形狀;「土」字最初象形字是女人的乳房。乃母權時代女性酋長之稱謂。上古時代,後既可指有天下的天子:如夏後氏;又稱諸侯:如風后、后羿。故
四御天帝
四御天帝
引用正史上的部分記載和權威性工具書上的解釋。
「后土」,《辭海》的解釋有三:
一為「古代稱大地為后土」,猶稱天曰「皇天」。《楚辭·九辯》云:「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漧?」漧,即干。又《左傳·熹公十五年》:「君覆后土而戴皇天。」
再為「土地神,亦指祀土地神的社壇」。《禮記·月令》云:「其神后土。」又《檀弓上》曰:「君舉而哭於後土。」鄭玄註:「后土,社也。」
三是「古代掌管有關土地事務的官」。《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云:「土正曰后土。」杜預註:「土為群物主,故稱後也。」[1]
人格化
先民的鬼神意識是相當牢固的,她們認為一切有生命的東西最終都要歸位天地,而精神卻是不朽的。因而除天地山川等自然神之外,凡是先賢,或有功於民的帝王、賢臣,都是不死的,因而都必須祭祀,這就出現了人格神。出現了為自然神配饗的人格神,對土地的祭祀正是如
后土廟宇
后土廟宇
此。
《山海經.海內西經》說:炎帝的妻子......生下炎居......共工生后土,后土生下噎嗚,噎嗚生年十二。《大荒北經》:「后土生下信,信生下夸父。」[2] 夸父是最後一代炎帝,當時「神農氏世衰」,而後軒轅代之,為黃帝。到夸父為止,炎帝都是有天下的共主。
《國語·魯語上》:從前神農氏治理天下的時候......共工氏稱霸九州,第四個孩子后土,能平定九州,所以作為社神祭祀......[3] 土地神祀后土,起自後「平九土」的功績。《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社稷五祀......土正曰后土。」和「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此其二祀也......」共工之子術器處於江水,后土氏則在九州腹心地區承共工之位,為炎帝。黃帝之子昌意降處江水,也表示不居帝位。
《祭法》說:「共工氏稱霸九州,共工的孩子后土,能平定九州,所以作為社神祭祀。」[4] 孔穎達疏註解:「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禮以為社者,是共工後世之子孫,為后土之官。後,君也,為君而掌土,能治九州,五土之神,故祀以為配社之神。」
總之,凡是有功德及恩惠於黎民的人,死後均在被祭祀之列,同時根據其才能、專長配以相應的職權及管轄範圍,共工之子平定九州,鞏固疆域,有定邊御毅的才略,故為配社之神。自此,地抵有了「后土」這一固定的稱謂,也有了專門的人格配饗神,並完成了自然神向人格神的轉化過程。[5]
推薦閱讀:
※中華神禽志 水鳥 (十一)鷺 (下)鵁鶄,影響三國歷史走向的鳥兒
※孫悟空兩次大鬧地府:四大菩薩地藏王為何置身事外,顧忌這些
※舍利子
※三皇五帝·帝嚳之女嫦娥
※三皇五帝·帝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