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等教育的意義

年前我將《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反覆閱讀了多遍,並提取了教育、自由、選擇、死亡這四個思考點。初讀之時,我受益最多是關於【選擇】的相關思考,於是我將其寫成了這本書教會你如何擺脫繁瑣無聊的日常一文。過完年的這幾日,我嘗試解讀其中有關【教育】的觀點,卻在提筆之後屢次停滯。在思考和與他人探討辯論之後,至今我仍然未有一個關於高等教育意義的定論,因此只能將這些思考暫時記錄成文。


首先是作者華萊士關於人文科學教育意義的觀點。

「人文科學教育並非知識填鴨,而是讓你學會如何思考」。這句話我們已經耳熟能詳,作者也肯定了這句話的正確性,卻對其中「如何思考」四字有著不同解讀。他認為,真正有意義的教育並非關乎思考能力,而是對思考內容的選擇」。「教育教會我們的,其實是學習掌控自己思考的方式和內容。」

我對此的解讀是:在我們每個人都有天生的默認配置(「默認配置」的解釋詳見這本書教會你如何擺脫繁瑣無聊的日常一文)的情況下,教育將這世上所有事物的無數種可能性放置在了我們眼前,因著這天地之廣宇宙之大,我們便對萬事萬物抱有了一種謙卑之心,不自大,不盲目確信,有了更好的判斷能力,思辨能力。面對同樣的事物時,不拘泥於平常人所僅有的想法,而是能夠有自己的想法與思考,有著不同的看待事物的角度。更重要的是,令思考成為一種自身能夠察覺的行為,而不僅僅是憑藉無意識與本能去做事。保持著警醒與專註,有意識地思考


作者關於教育意義的解讀,我暫且認為自己讀懂了。但是在讀懂之後,卻情不自禁地引發了更多地思考。作者華萊士是美國人,這篇演講是針對美國頂尖文理學院凱尼恩學院(Kenyon College)的畢業生所做的。我姑且認為美國的大學已經做到了這些,但是這卻不符合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

(一)自上而下,從學校的角度看

我們所處的時代,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需求逐步增長,時代所給與個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對於大多數青年來說,滿足生存需求是首位。因此大學大都是以就業為導向的 ,大學的專業也主要在於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高級人才。這無可厚非。

但是,僅僅培養專業技能這一點,眾多大學就難以做到合格。教師評價體系在逼迫老師們走向上課輕鬆考前劃重點的路,考試作弊成風引導學生們走向考前突擊之路,學校與政界商界結合過於緊密,人情關係縱橫院系學生會,學校氛圍學院氛圍烏煙瘴氣,學生們在學校就已經被染成了各種投機取巧的顏色,偏偏專業技能只學了七七八八皮毛而已。再加上研究生人數逐年增多,本科學歷含金量降低,大學就更成為了青年們在進入社會前的最後一站遊樂場,醉生夢死之後再直接推下社會之河。(以上是社會與學校的弊病,個人之力難以改變,權當吐槽暫且按下再不提。)

在滿足生存需求之後,就是精神需求。早在1929年陳演恪先生就在《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中提出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因此大學在教授專業技能之餘,更應通過教授的內容與方法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思考能力、批判能力等。也就是說,不論所學專業為何,不同專業的人在大學能夠學到同一種東西,這個「東西」不是具象化的,是抽象的思維與能力。

顯然,這才是大學高等教育最最根本的意義。但是我們的大學卻基本都停滯在了第一程,勉強走過了第一程的大學也在這第二程踉踉蹌蹌步履維艱。

(二)自下而上,從個人的角度看

(其實從個人的角度看,我們作為學生是有些委屈的。為了邁過高考,我們在高中努力學習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唯不知社會,卻在走出高中的一瞬間需要選擇以後從事的職業,於是只能扛著寥寥所知硬著頭皮選專業。)

個人對於上大學的需求其實也是分生存需求與精神需求兩方面。

從生存的角度看,我們需要有一技之長,以後養活自己更需承擔家庭責任,有一份職業有收入是必需的。因此從生存需求來講,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學好自己的專業,接受大學所教的。不論喜歡與否,都應掌握一項專業技能,以便支撐自己在社會上不那麼狼狽的活下去以及活得舒適。

精神需求方面,在大環境無法給與更多的情況下,我們要從專業學習與個人閑暇兩方面來獲取自己所需。專業學習方面,除了學習內容本身,要懂得從學習行為本身去汲取經驗,從中總結思考與學習的普適之法,只針對自己的「普適之法」。閑暇之餘,就是常言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我認為這三者間沒有什麼不如比得上的關係,都很重要,都是開闊見識培養自己思維的路。讀萬卷書,看到廣博的世界,懷有謙卑之心處事;行萬里路,經歷世界增加見識,才能不隨意自大;閱人無數,不僅僅是好人,還有壞人,才能懂得社會的規則,更加明白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除了這些,更要有一個警醒的頭腦,善於從自己所學所歷中提取精華,不固化內心的默認配置,掌控自己的思考方式與內容,不輕易被外界所左右。懂得傾聽內心的聲音之前,要先豐富內心,讓它能夠發出聲音。聽到內心的聲音之時,也要不盲從,要去辨別,這是貪婪慾望作祟,還是真實所願。


總而言之,對於中國的學生而言,要想活得教育真正的意義,只能先走過生存這條路。但是走過之後,我們就要盡自己所能,「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好,學習掌控自己思考的內容與方式也好,努力追尋所受教育的真正意義。

結尾仍舊以作者的話結尾,祝願各位能夠早日獲得真正教育的自由

教育真的是一生的事業,而且始於現在。

推薦閱讀:

留學對人有什麼影響,在中國留學的人過的怎麼樣 ?
看到楊沛宜和林妙可,才知道家長的覺悟是那麼可貴
有爺爺奶奶的孩子,和沒有爺爺奶奶的孩子,長大後有什麼不同之處嗎?
和西方相比,中國的應試教育真的輸了嗎?
求解答、菁優網、魔方格(對對塔)、題谷、梯子這樣的網站試題來源是什麼?在凈網行動下,試題的版權問題呢?

TAG:教育 | 高等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