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史之始
造史之始
史字的本義是掌占卜者。
又+中=史
丁+丨=中
史者,《老貓字典》云:從又持中。會意。又者,象右手形。手執也。中者,正中也。史者,謂手持正中而錄占卜之事者也。故,史者,掌占卜者也。
中者,《老貓字典》云:從丁從丨。會意。丁者,象餅形。餅也。丨者,象阻擋物之形。終也。中者,謂圓餅之終極者,其中心也。故,中者,正中也。
史字,簡單地說,就是手持中正。
占卜的整個過程都需要手持中正,記錄占卜的時候也需要手持中正。
史是一個人,一個祭司,他的職責就是公正地把占卜的事情記錄下來。
他所記錄下來事的我們也稱之爲史,就是占卜之事。
甲骨文是記錄龜卜的文字。
龜卜就是用龜甲進行占卜。
被記錄下來的占卜之事,稱之爲,史。
占卜之事就是史事。
被記錄下來的事情,都是過去發生過的事情。
史,於是有了後世歷史的概念。
有文字而後始有文明。
人類有了文字之後的歷史,稱之爲,文明史。
人類沒有文字時代的歷史,稱之爲,史前史。
古史辨派,被其反對者稱之爲疑古派。那麼,這些反對者們,又當稱爲什麼派呢?稱之爲信古派嗎?當然不行。古史辨派所疑的只是僞古,而其反對者所信的並不是真正的信史,不過是些僞史和神話傳說而已。稱其爲,信僞派,也許更加貼切。
中國自稱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另外三個文明古國是:古蘇美爾、古埃及、古印度。
在古蘇美爾和古埃及發現的文字最早都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在古印度發現的文字稍晚,但也超過了四千二百年的歷史。
中國的甲骨文,距今只有三千三百年。
於是,中國的磚家要人爲地拉伸中國歷史的長度。五千年太短,八千年不夠,至少要上萬年。這是很多大名鼎鼎的中國磚家們的奮鬥目標。但怎麼看都只能是一出鬧劇。
在今天,只有幾百年歷史的美國,可以自高自大。而有三千多年歷史的中國,卻只能妄自菲薄。是何邏輯?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
這些觀點貌似都不錯,但也恰恰是歷史的悲哀。
歸根結底,都是當權者爲了其統治的需要,仿今造史,以利其奉天承運。
夏桀和商紂如同一人,伊尹和周公何其相似。
於是,後世驚呼,歷史輪迴。
笑話。
商人是否僞造歷史,今天已經不得而知了。商人雖然有典有冊,但都沒有流傳下來。
於是,周公開啟了僞造歷史的先河。
武王克商,二年而薨。
周公登基爲王。
武王的兒子,小子誦,該如何處置?
於是周公編造了一段先人故事,循例讓小子誦反思去了。
《尚書·商書·太甲·序》云: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三年複歸於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尚書·商書》,出自周公。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既然已經打敗了商,那麼,書寫商人歷史的權利,當然落入周公手中。
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周公要如何記錄商人歷史,當然是要符合其統治的需要。
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
需要指出的是,今人看到的《尚書·商書·太甲》,出自僞《古文尚書》,是在永嘉之亂,《古文尚書》丟失之後,梅賾僞造的。但僞《古文尚書》仍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大體上可以看作是《古文尚書》的故事梗概。
同時,《尚書·商書·太甲·序》也不是周初古文,而是後人所加。
一般認爲,這個後人,已經是漢朝人了。
既然周公可以僞造歷史,在周公之後,小子誦繼位爲成王,其子再繼位爲康王。
那麼,小子誦和康王不會僞造歷史嗎?
怎麼可能不去僞造呢?
《古本竹書紀年》云:仲壬崩,伊尹放大甲於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大甲七年,大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複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當然是和周公抬槓的節奏。
《竹書紀年》是一部魏國的編年體史書,記錄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按年編次。平王東遷後用晉國紀年,三家分晉後用魏國紀年,至魏襄王二十年止。
魏國可以有自己的史官,晉國可以有自己的史官。
那麼,晉國之前呢?沒有?那就抄錄周王室史官的歷史記載好了。
《竹書紀年》所載,晉國之前的歷史當出於周王室。應該算是《周王書》。
既然後世周王也可以僞造歷史,那麼,周王爲什麼不去修正周公僞造的歷史呢?
不是不想改,只是改不了。
《尚書》中的《商書》和《周書》都是出自周公,在周公寫出這兩本書之後,作爲周公的嫡長子,魯公伯禽肯定至少是有備份的。於是,這兩本書便在魯國的圖書館中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尚書》相傳爲孔聖人所編,這大抵不錯。
那麼歷史的真相又是什麼呢?
《商書》和《古本竹書紀年》都說伊尹放太甲於桐,但這也未必就是史實。
至於是伊尹接回太甲,還是太甲殺伊尹,更是各自編造的故事了。
彼時的商,尚無文字,不過是當時中國諸多城邦國家之一而已。
彼時的商史,對中國的歷史進程談不上有多大的影響。
周公不過是給後世講了一個故事而已。
只是,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先河。
就讓往事隨風吧。
推薦閱讀:
※廣東文化的包容是從哪裡開始的?地球知識局
※樂麒說歷史 | 明朝與倭寇的戰爭(2) ——俞龍戚虎
※天乾物燥
※2018,第四個戊戌年,歷史在輪迴中前進!
※李大釗是怎麼死的?
TAG: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