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正在慢慢殺死中國人
撰文 | 伍麗青
出品 | 網易浪潮工作室
過年是中國人一年之中最放縱的日子。全家團圓,走親訪友,繁忙的酒局,加上吃不完的大魚大肉,這樣的日子看起來是美滋滋了,但同時也會帶來潛在的危險。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統計了該院近兩萬例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人急診的數據,發現,春節期間的急診量較平日明顯增多。過年的情緒激動、作息改變,飲酒和暴飲暴食會造成血壓的波動,因此高血壓患者不能過度放縱,更不可以有意無意地選擇在喜慶的節日期間停止服藥。
三個月前,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上刊登了一篇針對中國人群高血壓患病情況的大型調查研究。它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170萬人,結果發現,這些年齡介於35歲到75歲之間的受訪對象中,患有高血壓的比例達到了44.7%。其中有15.2%的受訪對象收縮壓達到160mmHg以上,比例是同齡美國人的4倍。
44.7%的幾率,說明幾乎每個人身邊至少有一位長輩、親人是高血壓患者。過年了,別再聊學業對象這些有的沒的話題了,不如問問長輩們:您的血壓控制得怎麼樣了?
中國有多少高血壓患者
在了解高血壓這個話題前,首先我們要解釋清楚兩個簡單的概念。我們都知道,心臟就像一個泵,不斷收縮擠壓從而推動血液在血管里通行,其實說來,血壓就是血液對血管造成的壓力,跟自來水管的水壓沒什麼區別。心臟收縮將血液迅速擠進血管的時候,血壓就會達到最高值,也就是收縮壓;心臟舒張的時候,就會產生最低值的血壓,又名為舒張壓。
通常醫生會用這樣的方式記錄血壓:140/90mmHg。其中的140mmHg就是最高的收縮壓,90mmHg就是最低的舒張壓。這個數據同時便是診斷高血壓的標準,在靜息狀態下,收縮壓持續大於140mmHg(不管舒張壓有沒有大於90mmHg),就能診斷為高血壓。
而高血壓有什麼危險呢?如同水壓太高容易爆水管一樣,高血壓可以引起腦出血,這是極其兇險的併發症;而長期高血壓的工作負荷之下,心臟會不堪勞累出現心力衰竭等問題;視網膜、腎臟都會受到高血壓引起的損害……
很多人將高血壓看作是不痛不癢的慢性小病,或許對別的國家來說確實是這樣,但對於中國人來說,高血壓並沒有那麼溫順。2009年《柳葉刀》刊登的一個研究發現,2005年全中國20%的死亡、80%的心腦血管疾病致死案例都要歸咎於高血壓。
高血壓不僅造成過早離世的悲劇,還會給許多家庭帶來經濟上的災難。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有4.1%的中國農村家庭僅僅因為不堪負荷高血壓治療的費用就陷入貧困狀態。
這些數據是如此的觸目驚心,差點讓人忘記,就在二十多年前,中國居民的血壓還相當健康。1991年,全國調查顯示,當時成年人口的高血壓患病率只有10%左右,到了2002年,成年人的高血壓患病率已經翻了一番達到了18.8%,而2010年,這個數字再次翻了一番,達到了34%,增長速度幾乎可以與房價媲美。
相信看到這裡,大家都已經有了危機感,那麼,到底什麼人容易得高血壓呢?
總體來說,男性患高血壓的可能性比同齡女性高,而且隨著年歲的增長,血管壁的彈性不復往日,緩衝血流的能力下降,不論男女患高血壓的概率都直線上升。而吸煙、飲酒、糖尿病、肥胖和家族病史都是罹患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
另外,家庭收入越低、教育程度越低的人,患上高血壓的幾率就越大。過去人們一直以為城市的高血壓發病率比農村高,但最新的調查結果卻刷新了這個認知。35-75歲的農村人口的高血壓患病率達到了46.1%,比城市人口的42.5%高出不少。
也就是說,貧富懸殊和城鄉差異這些無法迴避的問題,也在高血壓上體現了。
造成這種不公的原因是,社會地位較為低下者,一般擁有更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值得深思的是,對於女性來說,收入和階層對她們患上高血壓可能的影響更大,經濟落後造成的患病的不公在女性身上表現的尤其顯著。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經濟條件較好的女性更有防治高血壓的意識和健康的生活習慣。
為什麼中國會有那麼多高血壓
成年人中34%的高血壓患病率,這個數字即便是在全球範圍,也屬於高發水平。罪魁禍首,首先是中國人的生活習慣。
近二三十年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驚人的改變,飲食中的脂肪大量增加,而體力活動也大幅減少。這些改變無疑都有助於人民體重的增長,超重和肥胖的問題甚至也蔓延到了孩子身上。
光是從1985年到2000年,中國7-18歲的超重或肥胖兒童的比例就增加了28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它們帶來的代謝紊亂問題,能將患高血壓的風險分別提高2倍或6倍。 因此,除了中年人要開始警惕之外,年輕人患上高血壓的概率也會隨之急劇上升。
另外,鈉鹽攝入過量也被公認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而中國人恰恰熱愛吃鹽。2012年的全國統計發現,中國人平均每日攝入的鹽量高達10.5克,遠遠超過了推薦值的5克。人體需要不停將攝入的鈉鹽代謝出去以維持水鈉平衡,而高鹽的攝入則會給這些代謝臟器,也就是腎臟和心血管帶來沉重的負擔。
WHO認為,日均攝鹽量每增加1克,平均血壓會上升1.7-2mmHg。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血壓的鉀我們卻吃的太少(鈉和鉀有對抗作用)。柑橘類水果、香蕉、綠色蔬菜和魚都富含鉀,每日最好吃夠3.5克,但是中國人平均只吃了1.6克。
吃鹽過多帶來的危害在個體水平上很難被察覺,但全國範圍的統計資料則給出了有力的證據。多項研究都證實,高血壓患病率「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南方人相對來說吃得更加清淡健康,攝入的鈉鹽較少,而攝鉀量較高。中國西南山區的彝族農民,因為交通原因購買食鹽較為困難,所以當地居民的平均血壓只有109/66mmHg,高血壓患病率非常低。
因此,想要預防高血壓,最佳的方法就是控制體重和限鹽飲食。歐美國家曾進行過多次大規模臨床實驗,發現這兩種非藥物性的方法不僅能夠預防高血壓,還能夠降低高血壓的水平或者延緩它的進展。
上面提到的危險因素,美食和鹽,都是屬於大家能夠用意志力克服的誘惑;然而,高血壓並不完全是患者「自找的」。很多中國人的高血壓病,是職業導致的。
職業導致的精神緊張和夜班、倒班都會興奮交感神經系統,導致兒茶酚胺的分泌增多,從而提高心率和血壓,久而久之,最終增加了高血壓的患病率。有學者調查了新疆三甲醫院的兩千多位醫務人員,發現他們的血壓水平與夜班頻率有著直接關係。另外,來自外科、婦產科這種高強度科室的人,患高血壓的概率顯著大於來自內科、B超室等輔助科室的人。
除了精神壓力外,職業環境同樣也在損害著人們的健康。這種損害不僅廣泛,而且最容易被忽略。2016年,協和醫學院的一個項目調查了全國14個省份四萬名在職職工的血壓狀況,發現,一線產業的工人是所有職業中患病率最高的。
噪音、高溫、粉塵污染都是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而國家統計局2015年的數據顯示,煤礦和鋼鐵行業、製造業、建築業和交通運輸行業的人員數量高達1億。然而,由於缺乏規範的職業防護,這些工人很多都毫無察覺地暴露於危險之中。
無法控制的血壓
雖然患者人數眾多,但高血壓又不是什麼絕症,治療起來並不是什麼難事。改善生活習慣、定期按醫囑服藥,就能夠控制得很好。但遺憾的是,中國的高血壓管理卻長期處於失控狀態。
剛剛提到的170萬人的大樣本調查顯示,高血壓患者中,只有44%的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只有30.1%的人有在服用處方藥物降壓,最後,只有可憐的7.2%的人成功地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血壓140/90mmHg以下)。
也就是說,92.8%的高血壓患者都對自己的血壓放任自由了。而在歐美日等國家,高血壓患者接受治療的比例超過80%,能夠妥善控制血壓的患者比例也超過60%。世衛組織2013年的報告提到,儘管2009年開始了醫療改革,但數年過去,中國高血壓的控制情況依然「令人失望」。
由於早期的高血壓並沒有特別的癥狀,加上大部分人沒有定期體檢的習慣,所以高血壓的發現率一直不高。血壓的監測和管理本該是基層衛生服務的重點,但基層卻一直做的不好,這還要從歷史原因說起。目前中國的社區衛生服務是在蘇聯的Semashko模式上發展來的,蘇聯的Semashko模式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它將所有衛生資源都按照高低級別分配好,基層的醫院並不只治療簡單的小病,而是要服務所有基層的人民。
由於衛生資源緊張,蘇聯模式下的基層的衛生服務變得更加專科化,它們的治療重點傾向於少數的急性大病,而不是像歐美那樣覆蓋慢性疾病。在Semashko模式發展而來的中國基層衛生服務也有著「太專、不夠全科」的毛病。儘管醫療改革一直想改變這個問題,但是效果並不怎麼明顯。加上人們普遍不信任社區衛生服務,社區站的醫生大部分上班時間都在等待病人出現。
大家都不去社區衛生站看病,實在是一個巨大的資源浪費。絕大多數人想像不到,政府每年給初級衛生保健服務投了多少錢:平均每人45元的預算,總額有600多億人民幣。但這些錢花是花出去了,除了前陣子出了轟動一時的「5億中國人擁有了家庭醫生」的新聞報道外,似乎卻沒有太大成效。
而那些已經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的人,為什麼有病卻不治?這個問題最重要的答案,就是「沒錢」。高血壓一般需要終身服藥,對於很多人來說,藥費和定期複診的費用都是不小的負擔。
城市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比例一直比農村患者高,但這個事實並不能用「農村患者不重視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來解釋。調查顯示,城鄉患者治療率的差異完全可以用城鄉醫保的種類不同來解釋,城鎮醫保和新農合報銷範圍和力度的不同,直接決定了高血壓病人的命運。
即使幸運地得知了自己的病情、並幸運地吃上了降壓藥,高血壓患者離健康的血壓依然還很遠。在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中,有81.1%的人僅僅服用單一品種的藥物,而這樣往往是不足以控制病情的。
另外,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患者使用的降壓藥物類別也有很大的不同。美國最常使用的是ACE抑製劑、β受體抑製劑和利尿劑,而中國患者最常使用的是鈣通道阻滯劑。不同降壓藥物的作用機制不同,因此它們有著不同的適應症,需要針對不同病情使用。中國高血壓患者用藥過於單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新品種藥物價格較貴、基層醫生沒有嚴格按照高血壓治療指南用藥等。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中,有8.2%的人服用的是中藥,而目前依然沒有明確證據說明它們真的能降血壓。
總而言之,高血壓的防治任重而道遠,而很多人還沒意識到控制血壓的必要性。假如有人能夠早日開發出智能血壓計每天自動上傳數據到朋友圈示眾,大家拿出跳一跳刷分的熱情來,可能情況會好轉很多。
微信搜索浪潮工作室(微信ID:WelleStudio163),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閱讀原文請點擊:高血壓,正在慢慢殺死中國人
參考資料:
[1]張玉梅, 等. 季節和節假日對心腦血管病患者急診的影響. 中國全科醫學. 2009年3月第12卷第3A期[2]Jiapeng Lu, etc.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data from 1·7 million adults in apopulation-based screening study (China PEACE Million Persons Project). Lancet 2017; 390: 2549–58[3]Fu-Liang Zhang, etc.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in northeast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urvey. 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 volume 32, pages 54–65 (2017)[4]田野. 1991-2009年我國成人高血壓流行趨勢分析. 中國預防醫學雜誌. 2014年02期[5]He J, Gu D, Chen J, Wu X, Kelly TN, Huang JF, et al., et al. Premature deaths attributable to blood pressure in Chin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2009; 374: 1765-72 [6]Le C, Zhankun S, Jun D, Keying Z. The economic burden of hypertension in rural south-west China. Trop Med Int Health 2012; 17: 1544-51[7]He, Jiang. Hypertension in China: a large and increasing public health challenge.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Volume 34(1), January 2016, p 29–31[8]Xing Lin Feng, Mingfan Pang, John Beard. Health system strengthening and hypertension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data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92:29-41.[9]郭瑞. 我國部分省份職業人群高血壓患病狀況及知識、信念、行為調查分析. 北京協和醫學院. 碩士論文
[10]李榕. 新疆醫務工作者職業緊張與高血壓發病狀況及其表觀遺傳學研究. 新疆醫科大學. 碩士論文[11]Wang J, etc.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Am J Hypertens. 2014 Nov;27(11):1355-61. doi: 10.1093/ajh/hpu053. Epub 2014 Apr 3.[12]Gao Y, Chen G, Tian H, Lin L, Lu J, Weng J, et al. (2013)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PLoS ONE 8(6): e65938.[13]安惠萍. 職業性接觸二氧化鈦粉塵對呼吸系統和血壓的影響. 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7 年2 月第35 卷第1 期[14]Sung Kyu Ha. Dietary Salt Intake and Hypertension. Electrolyte Blood Press. 2014 Jun; 12(1): 7–18.[15]Tanya M. Spruill. Chronic Psychosocial Stress and Hypertension. Curr Hypertens Rep. 2010 Feb; 12(1): 10–16.[16]Joseph Antoun. Post-Soviet Transition: Improving Health Services Delivery and Management. Mount Sinai Journal of Medicine: A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 Volume 78, Issue 3, pages 436–448, May/June 2011[17]Law M.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to prev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a new preventive strategy" . Health Technol Assess. 7 (31): 1–94.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