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製作結構與分工

常規紀錄片製作架構體系參考:

禁止轉載

暫且按照繪製的這個模型去探究一部紀錄片的攝製過程,紀錄片製作工作量實際上還是很大的,有一個體系對於攝製組而言非常具有指導意義,這張圖很重要,我們務必要認識到其中每一個環節的作用,對於一個體系在交接的工作時,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是去權衡了其他工作的情況下優化自己所在崗位的工作,同時這會提升團隊士氣和效率。

基本運營

運營在很多行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紀錄片製作中同樣是如此,由於紀錄片通常存在很強的不可預見性,所以很多策劃人員在拿到關於紀錄片的策劃時不知道該從什麼位置下手,因為這中間存在一個設計比重,我們是去紀錄一個事件,這個出發點本身就是實時性的事情,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不能設計,但是人類或者動物的活動往往還是會伴隨著周期性的事件發生,在前期也是能去做最大化提高製作效率的策劃。我們的方法無非就是預先觀察,整理事件、記錄事件,而那些剩下不能設計的部分將需要和被攝對象建立起信任進行妥善溝通提前預知一部分信息即可。

製片

上面模型中提到的幾點是最基本的協調問題,進度、差旅、安全因素都是相互交互影響的,製片的工作就是無時無刻處理這些事宜。除此之外,和拍攝對象的協調上,這一點對影片的拍攝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特別是在我們國家,很多被攝對象面對鏡頭都會感到緊張不自然,如何處理和被攝對象的關係上我們往往需要去建立一個方法機制。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在拍攝前進行口頭溝通,溝通就是建立起一個信任與熟悉你的過程。

-在實際溝通工作中我們可以分為以下步驟進行:

  • 不戴任何攝影設備與被攝對象聊天交流,獲得對象背景信息。
  • 觀察被攝對象行程並記錄下重要環節,攝影師、錄音師觀察工作位置。
  • 表明拍攝意圖,徵求拍攝意見。

詢問近期行程變更情況,如果進行順利的話就可以開始進行正常拍攝,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在影響被攝對象的工作行程的情況下進行。有些時候被攝對象很難和你達成共識,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最好是暫停拍攝繼續溝通,如果是可以用錢去打點處理的,可以取決於製片人的協調決策。如果還是無法處理這個問題,就要著手更換被攝對象,另外為什麼需要去進行文案修訂,這是因為拍攝現場通常會發生一些不可預知的變化,而這些變化也可以給導演一些新的思路。

策劃

· 調研:紀錄片調研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信息量以便提高整片的製作效率,對不可設計的部分有充分的預估和把握。

基本內容如下:

1.被攝對象背景

此條可以聊出很多有用信息,我們在引入人物時就需要用到他的背景、出生、家庭等相關信息。

2.被攝對象行程記錄

在紀錄片中被攝對象有很大一部分行為是重複不變的,所以我們去觀察對象的行為可以高效的安排攝製組的機位、錄音、鏡頭銜接等相關問題。

3.被攝對象行程事件中涉及到的文獻材料

導演需要著力去獲得盡量多的信息,或者是和顧問們一起去討論這個事件的內容,這對於整個故事的表達方向和對旁白的撰寫有很大的輔助作用。

4.被攝對象的訪問反饋

在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在向訪問對象溝通信息的時候可以錄影,這一點可以給你一個思路來串聯影片結構,乃至後面你可以利用採訪時的錄影以及聲音來銜接影片,這在「專題片」中很常用。

影片結構:

通常情況下一部影片的結構是可以設計的,紀錄片同樣是如此,因為在紀錄片中通常不會撰寫分鏡,這也是直接區別於電影的一個方面。上面的信息還不足以支撐起一個方向的話,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一個方向引導來處理這部影片攝製工作,一個好的結構就可以幫助我們處理好這項基石工作。這是導演的首要目標,導演在對事件有了一定了解後,知道關係是怎麼樣,衝突大概在什麼位置,就需要去設計一個結構出來供攝製組參考,具體的設計思路需要考慮到故事板塊、總時長、段落節奏、小節節奏以及蒙太奇等問題。其中的節奏處理、銜接位置處理都應該標註出來,這對於紀錄片攝影師來說有非常大的幫助,如果這項工作做的夠全面的話,就可以省去補拍的狀況發生。另外在設計結構一定要有一個目標,也就是我想通過什麼表達出什麼,我想讓觀眾感受到什麼等等。

例圖:

禁止轉載

觀察這樣一個結構,很清晰就能表達出紀錄片的各個段落、小節、以及銜接上的問題,這對於我們的處理這些元素來說幫助還是非常大的,另外在紀錄片中很多問題是並行的,我們應該大量運用思維導圖去說明思路,這樣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並理清結構。

當然上文已經提到了紀錄片可以分為很多種類型,每一種類型的處理方式不同,這裡我是針對帶一個較為寬泛的的紀錄片製作模型來說明這些問題。

故事大綱

導演在擬定了結構過後,撥開一些技術上的思維,大致去擬定一個故事文字說明會讓思路更加清晰,可以把故事大綱理解成一個半模擬旁白的過程,用文字描述這一事件。

拍攝大綱

在前期實地調溝通的時候,特別是針對被攝對象行程的記錄,攝影師就可以去完成拍攝大綱這項工作,對於經驗豐富的攝影師可以直接記憶,但對於入門攝影師來說應該做一定的記錄,這裡記錄的內容不是分鏡頭,而是鏡頭段。

總結出來前期需要的內容如下:

  • 觀察你身邊發生的事情,並將其重要的節點以及事件記錄下來反饋給攝影師。
  • 將觀察到的事件進行剖析調研。
  • 預想一個大概的事件走向。
  • 查閱事件所涉及文獻。
  • 對被攝對象進行口頭詢問並用攝影機記錄。
  • 最大限度的回執一個完整的框架,進行文字描述,使故事更加清晰緊湊。

製作人員:

紀錄片在外的攝製組通常情況下都不會超過6名成員,目前最常見的是4人攝製組團隊,一名導演、一名攝影師,一名錄音師和一名製片,攝影師會負責畫面上的導演工作,導演會負責對象溝通協調上的導演工作,為了解決攝影上的銜接匹配問題,也就是現場處理分鏡。製片會兼職攝助這個崗位,錄音師也會兼職各個職務,在紀錄片中很多時候有些聲音無法收取,需要通過擬音去完成。由於攝製組人數很少,所以對整個攝製組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每位成員都要對整個紀錄片的製作體系有全面的認知。


推薦閱讀:

她用18年才完成和同性戀媽媽的「日常對話」
《生門》史上最疼的紀錄片
看完中國通史紀錄片100集從局部人物和劇情有什麼感想?
殺入今年奧斯卡的華人紀錄片,看得太解氣了!

TAG:紀錄片 | 紀錄片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