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聖」之:道聖老子
【「道聖」生平/簡歷】
【入選理由】
導讀:
西方有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古希臘是西方之源,無古希臘文化,就無當今西方歐美世界,而無「三賢」 就無古希臘文化。
中國管「三賢」類的人叫「聖人」。西方有「三賢」,中國也有「三聖」:老子、孔子、墨子,無「三聖」同樣無華夏先秦文化,就無現在中國。
懂中國必從先秦開始,知「國學」必讀「三聖」經典。「三聖」經典曾被廣泛誤讀,本系列文章讓經典回歸本真,把經典讀「薄」,以89條箴言呈現。我們先從「三聖」開始。
一 「道聖」生平/簡歷
老子,老氏李姓,姓名李耳,又叫老聃,字伯陽。生活於春秋末期,公元前571年生人,年長孔子約20歲,與孔子算同一時代人。
籍貫: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此地原屬陳國的相邑),今河南省鹿邑市太清宮鎮。
職業:東周守藏府太史,類似綜合現在的國家檔案館、博物館及圖書館三機構的負責人,掌管和編撰當時國家的歷史、文化、科技等典籍,屬先秦的太史類官職,先秦的太史記史事,編史書,兼管典籍與天文曆法,是當時知天文地理、通古今人事、學問淵博的一類人。
生平:老子主要在東周的中央一級,也就是東周都城洛陽當太史。公元前520年,周景王死後,其庶長子姬朝為爭奪君位,與新立國君周悼王、周敬王進行了三年多的內戰,兵敗後投奔楚國,帶走周朝大量的文書典籍。
此時,老子五十多歲了,可能因戰亂及國家典籍不在了,而辭官回母國,按史書記載,老子應該較長壽,據說晚年還西出函谷關,老死於秦國。老子應該也有收徒講學,尤其在辭官以後。
著作:《道德經》五千言。
冠稱:中國哲學之父。
二 入選理由
老子是中國哲學之父。
是世界上第一位有完整論著傳世的哲學家,他的《道德經》是海外尤其在西方世界影響最大的中國思想著作。
什麼是哲學?
中國取得巨大成功的改革開放,是從哪兒開始的?從1978年的「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開始的,這就是個基本的哲學問題,即如何正確認識世界,如何判斷認識的是非對錯問題,當年大討論的結果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不是基於個人崇拜的「兩個凡是」。
如果沒有這句話,就不可能有之後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成功,做事的指導思想錯了,做事如何能成功呢?
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方法論等就屬於哲學,指導人類正確的認識世界,正確做事做人。所以說,哲學是科學之母。因為,只有正確反映客觀實際的哲學,才能指導同樣要求的科學,才能讓科學衍生和發展。
從人類尤其西方社會的發展來看,哲學是科學的預言,科學是哲學的實踐,哲學為科學提供了思想,是科學的抽象和歸納,科學又完成對哲學的具象與演繹。如現代物理的原子說最初是以哲學理念存在的,再如陰陽、八卦是哲學概念,雖然事實上不是它們演化出二進位,啟發出計算機,但理論上不是沒有可能的,現代科學發現、科技發明科學理論等都能從古代哲學中找到它們的影子或萌芽。
哲學是人類對世界(自然、宇宙及自身)認知的第一步,它的正確、成熟與否,決定著人類對世界認知的下一步,能否及如何邁入科學發展的世界,以西方來說,有了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遺產(含重要的哲學),才有文藝復興,才有啟蒙運動,再而有工業革命;先有了天賦人權的哲學思考,才有後來的法國《人權宣言》、美國《獨立宣言》,才有現代人類的社會文明進步。這就是所謂的「思想有多遠,才能走多遠」。相反,錯誤的哲學思想觀念,很難產生科學,也無法促進社會進步,像儒教社會的等級思想、天命觀(宿命論)、權力哲學等,對社會文明發展進步是有阻礙作用的。
而老子哲學比西方還要早,還要系統和完備。他生活的年代早於代表西方哲學的「古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時代。他的《道德經》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留存下來的哲學著作。和古代東、西方其它既談宗教又談哲學,或是東一句西一句的語錄,或是分散於各種著作的哲學成果不同,《道德經》是一本真正純粹、系統、完整的哲學名著。
《道德經》凝聚著華夏先秦時代中國人的思想智慧,它是中國的、東方的、也是世界的文化遺產,是本貫通古今中外的哲學著作。
老子《道德經》將「道」所推到的高度,將「德」所擴展的廣度,是中國人真理信仰與道德崇拜的文化之源,它能彌補先秦以後中國人對真實、真理、規律、規則、公德、法治等方便的認識不足和文化缺失,讓中國人回歸到自己祖先的理性境界,使中國人成為「認真」的人。
但請注意下,長期以來,在中國存在兩個半老子,兩本半道德經,一個是先秦的哲學(科學)的老子與《道德經》,另一個是漢代才出現的道教的老子和《道德經》,後者是宗教,玄虛、虛無化,甚至迷信的成分還很大,還有一半,就是後來的儒家也解釋《道德經》,可孔子儒家與老子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如何能解釋得清楚呢?對於中國人的認識而言,後面一個半對前者的影響相當大,以至構成歪曲、扭曲。
本系列閱讀要講的是先秦的哲學(科學)的老子與《道德經》,要做是克服古今語言差異,排除《道德經》一些語言的艱澀,拋棄中國人愛故弄玄虛,愛搞高深莫測的毛病,回歸本真,並把書讀「薄」,將《道德經》精華,以21句箴言的形式呈現給讀者。
推薦閱讀: